查看原文
其他

省级平台第二弹!浙江省城市盾构隧道安全建造与智能养护重点实验室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 2024-07-09


省重点实验室

——平台建设


PART 1

中心简介



浙江省城市盾构隧道安全建造与智能养护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以浙大城市学院为依托单位,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为共建单位。实验室以国家和浙江省交通强国(省)战略规划为指引,将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增材制造(3D打印)、新材料、低碳环保等与地下交通基础设施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开展“重、难、新、险”盾构隧道工程科技攻关,为实现“省内领先、国内著名、行业先进”的总体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持续引领我省隧道及地下交通基础设施行业技术发展。


主要人员

学术委员会主任

杨华勇  院士

杨华勇,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现任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及控制分会名誉主任,《生物设计与制造(英文)》期刊、《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主编。主要从事电液控制基础理论、基础元件和系统以及盾构和电梯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方面的系列研究。

实验室主任

丁智   教授

丁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城市学院教务处处长兼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土木工程学科负责人。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杭州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培养类人才一层次,杭州市十大青年科技英才,杭州市成绩突出科技工作者,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拱墅区人大代表、杭州市民革委员,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公路 

学会隧道工程分会理事,《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青年编委。主要从事盾构隧道智能建养和3D打印研究。


PART 2

研究领域



盾构隧道穿越敏感结构微扰动安全控制技术

(1)考虑界面行为的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影响机理及预测

(2)考虑临近结构刚度效应的盾构掘进微扰动控制技术

(3)盾构掘进区既有结构物变形智慧监控及安全评价技术


装配式隧道技术

(1)绿色隧道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

(2)装配式隧道车站及基坑支护建造技术

(3)装配式隧道混凝土耐久性技术


隧道能源桩与废弃土再利用低碳技术

  (1)隧道明挖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桩基特性与能源桩技术

  (2)隧道废弃土脱水与固化低碳资源化利用技术


盾构隧道智能养护技术

  (1)盾构隧道智能监测及预警技术

  (2)盾构隧道结构健康智能诊断及修复技术

  (3)运维隧道智能监护管养信息化平台



PART 3

成果成就



实验室相关方向近10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5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等知识产权超700项,多项发明专利实现成果转化;横向合作课题550余项。



PART 4

未来展望



依托浙江省城市盾构隧道安全建造与智能养护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针对城市盾构隧道工程施工及运营需求,紧密结合国家和浙江省城市隧道施工灾害防控技术方面的重大需求,开展盾构穿越敏感结构微扰动控制技术研究,以“零碳交通”为导向,追踪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装配式隧道、隧道能源桩以及废弃土再利用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城市盾构隧道绿色、低碳、环保的科技创新链条,结合并发挥浙江省在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等领域的先发优势,推动隧道智能养护技术的研发与突破,通过校校、校所、校企、校地力量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和应用服务水平。


通过实验室系统建设,构建与完善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实验室机制体制,培养出一批能满足浙江省“城市盾构隧道安全建造与智能养护重点实验室”方向需要的擅长团队合作的创新人才,实现城市盾构隧道工程安全与养护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保障,低碳环保再利用,服务城市工程建设需要,为我国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省重点实验室第一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

罗校长给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院士颁发聘书

项目交流会

产学研合作

【End】

来源 | 城市盾构隧道安全建造与智能养护重点实验室

今日编辑 | 聂晶晶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终审 | 崔允亮

如有宝贵意见建议

请在评论区留言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