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台第七弹!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智造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 2024-07-09


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智造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PART 1

中心简介



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智造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21年11月经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浙江申达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本松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


为了满足工业领域对材料加工、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的重大需求,中心致力于研究“制造工艺—微观组织—宏观性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演化规律,开发材料加工过程和服役性能的高效仿真方法和工具;开发材料微观组织精准调控的成型装备,建立材料工程应用的标准化方法和体系, 构建材料成型基因数据库;攻克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装备领域在研发、生产、应用各阶段的核心技术,建立数值化产品设计平台并最终实现产品设计中包含材料选择、加工过程以及产品功能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金属/非金属增材制造、塑料/复合材料挤压、注塑成型、铸造、胶接/焊接/机械连接等。

PART 2

建设经验



中心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管理,制定了人事、经费、实验室管理等多项制度。2023年8月,成立了一支由潘复生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学术委员会专家指导队伍,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完善了中心建设方案,推动实现了中心研究方向新定位、学术发展新阶段。截止目前,中心现有人员48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7人,有博士学位的21人,40岁以下青年骨干27人。中心团队成员有着丰富的科研经历和工程实践经历,能够有效地将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有机结合,使中心具备较强的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制造业科技服务能力。


建设国内一流实验室

中心实验室拥有4000余万元的科研设备,包括MTS动态疲劳试验机(高低温,单轴和多轴)、高分辨电子显微镜(配备EDS和EBSD)、纳米压痕设备、残余应力分析设备、显微硬度测试设备、选区激光3D打印设备、粘结剂喷射3D打印设备、连接设备(电阻点焊、自穿刺铆接和搅拌摩擦焊)、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以及各类高分子材料分析设备,能够开展显微结构表征、力学性能测试、物化性能评价和产品综合诊断等科学研究,具备国内一流的材料表征、仿真计算、优化设计、工艺设计、设备开发及机器学习等条件。



走出去、引进来

中心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激发科研活力,保持谦逊、开放、积极的对外交流态度,始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交流方针,积极搭建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交流平台。2023年11月,中心以浙大城市学院为主办单位,主办了“第一届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及工业应用研讨会”,会议反响热烈。同时,中心成员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项目及技术交流超80余次,引进多名学术大咖进校展开讲座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目前,已和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项目合作关系,例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本松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和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等等。


坚持科研成果导向

自成立以来,在中心成员的协同努力之下,纵横向立项经费总额超2000万元。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4项、地市级项目2项、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40余篇(含多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高水平论文、ESI高被引论文等等);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参与标准制定6项;开发专有挤出注塑一体成型设备样机和合模机构设计成型工艺软件1套;成果转化总额达245万。


PART 3

中心目标


  • 申报省级创新团队,成为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 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2项;

  • 获得省级以上科技重大专项或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等项目2项及以上;

  • 开发专有材料成型设备和成型工艺软件10套及以上;

  • 成果转化总额达到800万;

  • 立项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5-8项;

  • 发表高水平论文30篇,申请发明专利20-30项,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2-3项;

  • 前三年完成纵横向科研总额分别为800万、1200万、1500万;

  • 培养本科生100名,研究生10-20名,工程师5-10名。



【End】



来源 | 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智造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今日编辑 | 刘泽煊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终审 | 崔允亮


如有宝贵意见建议

请在评论区留言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