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丨七十年前我们从大青山突围,但如今我们要守住这里!
作者:武警临沂支队 任超群 王冰华
展开一副中国地形图,把目光聚焦于山东省的中南部,这里山高坡陡、丘陵纵横,与广阔平坦的华北平原形成鲜明对比。而这里正是红色革命的沃土,我国的三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沂蒙革命根据地。
▲“大青山战役”介绍
请先打开这个视频
回顾一下那段峥嵘岁月吧!
这场惨烈的突围战就是著名的“大青山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抗大一分校三百余名干部、学员与能够参加战斗的后勤人员及地方抗日游击队组成一支视死如归的铁军,以“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的勇气对抗百倍于己的敌人,成功掩护了九千余人的机关后勤队伍突围,这实在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近千名英雄儿女用她们宝贵的生命铸就了可歌可泣的“大青山精神”。
上面这段铿锵有力的语句正是武警临沂支队某中队队歌的开篇。歌词中的“大青山”正是山东抗战史上最悲壮的“大青山突围战”发生地。
现如今,发生过激烈战斗的山谷里矗立起了一座宏伟的青石纪念碑,正无声地诉说着那不朽的大青山精神。
在“大青山脚下”,驻守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将赓续红色基因作为中队建设发展的重要职责使命,官兵们充分利用驻地的红色资源,铸造了扎实的革命底蕴,这首队歌唱出的正是一支红色革命老区部队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担当。
翻开历史的画卷
纵览古今
你会看到这样的
一幅幅画面——
历史钩沉
日军的汹涌来犯大青山,使我部大量机关、后勤人员陷入万分危急的境地。面对绝境,同样身处包围圈中的抗大一分校毅然扛起了对敌作战的大旗。此时的他们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心中装着的是全体人员的安危,是整个山东抗战的大局!
时代新声
新兵入营前,中队指导员徐军总要拿出时间为一场参观讲演做准备,为的只是要第一时间给来队的新同志讲述七十多年前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对于新兵的第一课,徐指导员有着自己的见解:“经过新兵连的淬炼,新同志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军人的模样,这个阶段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窗口期,在此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做好红色传承工作,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中队可不仅仅着眼在上好“教育课”这一项上。
结合强军目标与红色基因,中队创作了队魂、队风、队训、队歌,完善政工“一部四室”和“六小阵地”,“青山书友会”“青山广播站”“青山创客角”等一个个带有对红色血脉传承的小组织、小群体在中队活跃起来。这些卓有成效的建设真正让红色资源动起来、红色文化活起来、红色传统亮起来!
历史钩沉
抗大一分校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学员大部分是作战部队来的连排级干部,学校采取教学与军事作战编制相结合的举措,战场就是学堂,作战就是考核。
有一次,学员们正在一个村庄后面的树林里听教员讲授连排军事指挥知识,哨兵突然发现有一股国民党顽固派前来偷袭,同志们立即放下课本拿起武器,在教员和队长的指挥下痛击来犯之敌。
时代新声
“我认为在‘专勤专训’和‘方案演练’中一定要设置更多现实制约条件,增强突发性,只有这样才能正在贴近实战。”这是中队士官小康在中队组织的“建言献策”大讨论中的发言。
“练兵备战,紧贴实战”这已经成为中队每一名官兵开展日常训练执勤任务的目标导向。正如抗大一分校学员们一样,官兵们把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执勤都看作是实战,把战术背景带入到实际的训练和实战,只有这样才能练出真本事去掉花架子。
“大青山精神”既让官兵认识到练兵备战、紧贴实战的重要性,更让官兵认识到服从组织安排,是一名军人的神圣职责。中队以这种红色基因作为滋养,在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指引下大踏步迈进!
历史钩沉
其实在战斗还未结束时,沂蒙根据地的百姓们已经发起了抢救伤员的行动,滑石崖村民高乃贞带着两个儿子抢救了五名伤员。有一天日伪军突然对村子进行扫荡,高大娘赶忙将伤员转移到山上的洞中隐藏,自己留在洞外山坡上放哨。
敌人扫荡无果便来到山上搜查,就在要逼近山洞的危急时刻,高大娘穿上我军的军装故意引开敌人。敌人见状迅即追赶,眼看高大娘要消失在山坳里,敌人痛下杀手,一颗罪恶的子弹打穿了高大娘的胸膛······
这样感人故事不胜枚举,不仅仅是在大青山战役中,在整个革命战争时期都呈现出了一幅幅军民水乳交融的感人画面。
时代新声
这一天,中队定期组织的“学雷锋日”,官兵们早早地换好了笔挺的常服,他们要为当地敬老院举行升旗仪式。这里的老人大都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甚至还有曾参加过战斗的革命英雄。
看着官兵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正步向着升旗台庄重肃穆地走去,老人们激动万分。“敬礼!”,伴随着响亮的口令,一些老人也颤颤巍巍地举起了右手,他们眼里噙着泪水,深情地凝望着国旗敬礼。国旗飘扬,山河肃穆,保家卫国的重任请放心地交给我们!
除此之外,中队还组织了“精准扶贫”捐款仪式,帮助驻地在经济和生活上有困难的群众;与当地村委会进行共建,到村中老人家里听他们讲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帮助村民进行秋收······
虽然已经远离了战火纷飞,可是我们来自百姓,服务百姓的根本没有变,人民子弟兵的性质没有变,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更是永远不会变!
“蒙山昂首,沂水呜咽,烈士忠魂,光照千秋!”这短短十几字的碑文将惊天动地的大青山战役化作了一部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而驻守在大青山脚下的官兵们要守住的正是这“大青山精神”!
战争已然远去
但先烈们用鲜血凝结成的
红色基因
将会在一代代官兵
身上传承下去
新时代的他们
将会用实际行动
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强军重任!
传承“大青山精神”
我们责无旁贷!
END
●传承丨在这场穿越时空的接力中,“红色”是我追随一生的主色调
●传承丨一封家书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让我们共同倾听这位老党员的谆谆嘱托
●传承丨“九红九激发”,这场润泽心灵的红色之旅,总有一款打动你
(本文为山东武警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监 制:郑逢民 狄帮聚
主 编:王宜海 杨一鸣
编 辑:杨 洋
投稿邮箱:sdwj_new@163.com
小编微信:a753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