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老兵 | 从军十六载,匆匆再回首,我明白了“军人”二字的份量

山东武警 山东武警 2020-09-17


者:武警东营支队   杜俊杰


16年前,我憧憬,我向往

16年间,我蜕变,我成长

16年后,我不舍,我哽咽



我叫刘中苏,安徽界首人。2003年,我和千千万万同龄人一样,带着迷茫和彷徨,离开校园走进了社会。初入社会的种种不适应,让我一度很恍惚,日子一天天的荒废。此时父亲找到了我,“我和你爷爷商量过了,你去当兵吧。



父亲虽说是在和我商量,但我听出了他语气中的不容置疑。父亲和爷爷都是老党员了,他们把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的建设发展事业。当时的我,只知道当兵很苦很累,完全不明白“军人”二字的份量,心中闪烁着那炽热的红色情怀,渴望自己能够成为英勇的军人,保家卫国,发光发热。


就这样,带着家人的期望,怀揣着对军营的憧憬,我一路北行,来到了距家乡800多公里的山东东营。



都说徽派男子温柔细腻、吃苦耐劳,父亲和爷爷便是这样,或许我也继承了他们的一些优点。新兵连刚结束,我因工作细心、沉静稳重而被选中参加支队组织的卫士员培训。入伍仅半年,我就走上了卫生员岗位。


在卫生队的那段日子,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我如同海绵汲水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出早操前,我会提前半小时起来背书,晚上熄灯后再抽半个小时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梳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年底,我获得了军旅生涯中第一个“优秀士兵”。



2004年底,我的肩上挂上了“两拐”,同时也因为任务需要,离开了卫生队,回到基层担任军械员兼文书。基层文书的工作职能特殊,担负着承上启下、服务全局的重任,工作繁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对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那时的我为了干好工作,熬夜加班成了常态。记得有一次已是凌晨1点多,我还在整理资料,指导员查完岗回来,看见办公室还亮着灯,就推门走进来。看到我还坐在电脑前,他回班拿了两件大衣,给我披上后就开始和我一起整理资料。那一晚,除了手上的工作外,我们几乎没有交谈,但我的心却感到格外温暖。



2006年底,我又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那就是追随爷爷和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往后的几年里我担任了司务长的职务,直到2013年,我调入机关成为了收发员。


在机关工作期间,我接触的工作面更广,经历也更丰富了。也是在此期间,我真正明白了“军人”这两个字的份量。记得有一次,驻地发生突发事件,支队官兵受领任务后,第一时间出动,前往各交通要道设置卡点。当时正值三伏天,官兵们戴着头盔、身穿防弹衣,顶着烈日一站就是一天,即使汗水湿透了全身,也没有一个人抱怨。我忽然明白,那应该就是“军人”的份量吧!




从军16年,匆匆16年。从青涩的少年,到稳重的中年。曾经我总是盼着休假、盼着退伍、盼着回家,可真正到了快离开的时候,我心里只有满满的不舍和难过。是军营这个大熔炉使我淬炼成钢,让我肩上扛起了“军人”的份量,如今即将脱下这身军装,我也定会扛起“军人”的份量,继续前行!

END


最美老兵丨四个岗位,八年坚守!是什么让他把“优秀”变成“习惯”?

最美老兵丨十二年青春热血铸忠诚,“宝藏老兵”赵鹏你真帅!

20次急难险重任务,4枚勇士勋章!弃文从武后的军旅生涯够燃、够硬核!

向战而生!这部以战为名的“军旅大片” ,一定有你的青春和热血!


(本文为山东武警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监 制:周显喆  张   琪

主 编:王宜海  杨一鸣


编 辑:刘   昊  石   江 

校 对:杨   洋

投稿邮箱:sdwj_new@163.com

小编微信:love139672256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