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丨那些承受的生命之重
作者:唐 代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好像让这个嘈杂的世界突然安静了下来。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强按下烦躁的内心,来阅读,来思考,来咀嚼人生。
原先尘封于角落的关于瘟疫方面的书,被大家一一翻出来,埋首其中。如加缪的《鼠疫》、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笛福的《瘟疫年纪事》、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等等。重新翻将出来的,还有很多启示人生的经典。比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梭罗的《瓦尔登湖》、史铁生的《灵魂的事》,等等。当然,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应该不会缺席。
生命中有太多的事,让我们奔波忙碌。有关生命之重或生命之轻的思考讨论,似乎只有在某一时段、或在某一群体里起些波澜。
而在如今这个全民宅在家里、全民安静下来的特殊时间段里,生命之重轻,突然就摆在了每一个人的面前,让每一个人为之揪心、为之权衡、为之求索。
早在疫情之初,习主席就强调“生命重于泰山”“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时刻关注着疫情防控工作,每天都作出口头指示和批示。
2月23日,在史无前例的十七万人大会上,习主席再次强调:“对患者特别是有亲人罹难的家庭要重点照顾,安排好基本生活。”“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群体,要加强走访探视和必要帮助,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要统筹做好其他疾病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做到急重症患者救治有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药有供应、一般患者就医有渠道。”大国领袖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危的格外看重、知悉之细、关切之深,让人心暖心安,不断凝聚着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2.23”大会是下午开的,而就在当天上午,临危受命的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暗访非新冠肺炎患者看病就医工作。在了解到市民反映买药难的问题后,王忠林在现场代表市委市政府致歉。并严厉批评随行相关负责人,“群众母亲断药十几天,换谁谁不糟心?”
“这些情况,不要我一问你们就说知道,一干就不知道”。相关负责人说,明天就可以解决。
但王忠林说:“不要明天,今天就要办。”
“不要明天,今天就要办。”
这同样是对生命的敬重。
还有许许多多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无谓生死,以最无私的人性与良知,托起患者生命天平上不可抛却的重,也给自己的生命增添上了沉甸甸的重量。而他们只是认为这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
就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忽然发现,这世上,以他人生命之重为重的人,竟是如此的多。正是千千万万的这些人,构建起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记录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故事。
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些人:有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紧要关头当“逃兵”的;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对防控工作关键问题一问三不知的;有隐瞒接触史,多次在外活动,出入人员密集场所,把他人生命安全当儿戏的;有乘机哄抬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价格,企图发点“国难财”的;有居心叵测、心怀鬼胎,捏造散布各种谣言,制造恐慌的;有以“忧国忧民”为幌子,不分青红皂白,到处乱咬乱喷的······
但在此非常时刻,孰重孰轻,格外清晰,人们不再轻易被蒙蔽。那些跳将出来的魑魅魍魉,被不耻,被唾弃,被法办。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演,只能珍惜。
每个人的生命不应只是物质的延续,而更应去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许多轻与重,有的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有的感觉重如大山,却有人举重若轻。
人生没有既定的轨道,这些轻与重,只有亲身经历和承担,才能和生命达成最终的和谐。
而以一己之轻,承担起他人之重,更是绽放着生命的美丽!
END
●泉涌,上奋,声雷!“趵突泉”专栏即将上线,期待您的不吝赐稿!
(本文为山东武警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监 制:周显喆
主 编:王宜海 杨一鸣
编 辑:刘 昊 石 江
校 对:杨 洋 邵光亮
投稿邮箱:sdwj_new@163.com
小编微信:love139672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