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营文化·微视野丨火针能“刺绣”,铁笔亦“生花”!官兵们的烙画,真是绝

山东武警 山东武警 2023-11-07


文/图🖊   杜俊杰   蔡军鹏   艾晨阳



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那么军营文化则是

一部分人带动整个集体

一种集体的力量

激荡一颗颗火热的心

 

在武警东营支队某部

始终坚持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充分发挥军营文化的

铸魂育人作用

着力打造基层“亮点名片”

真正使军营文化成为了

提升官兵素养的“加油站”

密切内部关系的“润滑剂”

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助推剂”





走进中队文体活动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别具风格的花鸟、山水、人物画等,栩栩如生、精美绝伦。而这些绘画作品,都不是用纸、笔创作的,听中队官兵们说,这些作品叫做烙画,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现如今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队官兵创作的部分烙画作品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花”始于西汉某年。顾名思义,烙画不需要纸、笔,而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它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以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中队的烙画文化,起源于2016年,时任政治指导员程浩东来到中队后,发现大家对他这个新上任的政治指导员始终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尽管他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挨个找战士们谈心谈话,却始终感觉自己和战士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了中队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中队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官兵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快板、葫芦丝、长笛、短笛,每个人都能走上台前露一手。在这样浓厚的氛围感染之下,他也拾起了自己多年前拜师学来的烙画技术,购买了电烙铁笔和木板,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创作了起来。



可没想到他第一次拿起烙笔就引起了“集体围观”,大家对这门珍稀的民间工艺充满了好奇,纷纷凑上来问他为何不用纸、笔就能作画。只见他手中烙笔在木板上飞舞,时而有淡淡的青烟飘起,不一会,一副惟妙惟肖的雷锋画像就新鲜出炉,这门手艺立刻引起了战士们极大的兴趣。


于是,中队烙画兴趣小组就此诞生,他当仁不让的成为了烙画兴趣小组的“学科带头人”,他和战士们的关系,也在一次次的兴趣小组活动中越来越密切,渐渐地,那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消失了。



如今,5年时间过去了,中队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程浩东也已经离任,但是烙画这门手艺在中队传承了下来。现在,无论谁来到中队,都会被烙画这门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大家从基本技法学起,手法越来越熟练,并将其贯穿于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密切内部关系教育之中,创作出了许多充满浓厚“兵味”的作品。










恰逢周末假日

中队的烙画兴趣小组

又忙碌了起来

在他们的身影中

我看到的是

发自内心的自豪与快乐

我想,这就是

军营文化的魅力所在









(本文为山东武警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监   制:朱传强

主   编:李庆领   王宜海


责任编辑:杨一鸣

值班编辑:杨   洋

投稿邮箱:sdwj_new@163.com

小编微信:sm2018120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