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东霞 | 斯特林 • 布朗与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南方传统

刘东霞 外国语文研究
2024-09-04
作者简介

刘东霞,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英语文学、文学翻译。



内容摘要:斯特林 • 布朗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位诗人、文学批评家、社会学者,也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南方文化传统开创者和丰碑。作为诗人,诗人坚守基于南方黑人民间文化进行诗歌创作的艺术信念;作为文学批评家,布朗通过构建美国非裔诗歌史,致力于确立基于美国黑人文化的诗歌美学;作为社会学者,布朗聚焦于南方黑人的生存经验及其文化实践,进一步支撑了他的南方黑人文化诗歌美学。

关键词:斯特林 •  布朗;美国非裔诗歌;哈莱姆文艺复兴;黑人文化;诗歌美学





      斯特林 • 艾伦 • 布朗(Sterling A. Brown,1901-1989)是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性诗人,也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文学在城市书写之外的重要代表。布朗被认为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民族志诗人,是为数不多的致力于探讨黑人灵歌等音乐形式作为有效的艺术形式的学者之一,被塞内加尔诗人、总统森格尔(Léopold Sédar Senghor)称为世界黑人性运动的先驱。


      布朗出生于华盛顿特区的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布朗的父亲是奴隶出身,但凭借自己而奋斗成为了美国著名黑人大学霍华德大学的神学教授。他父亲与美国黑人社会活动家的广泛交往为他的文化经历和思想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 17 岁时进入马萨诸塞州著名的私立大学威廉斯学院学习,接触到了大量的世界名著和美国当时主要的文学著作,同时也深刻体验到了种族主义对学校和学术的渗透。1922 年,布朗以优异学生荣誉毕业并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这里他研习了弗罗斯特、埃德加 • 马斯特斯(Edgar Lee Masters)、爱德文 • 罗宾逊(Edwin Arlington Robinson)、卡尔 • 桑德堡(Carl Sandburg)等当代诗人的作品,并开始创作诗歌。次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南下弗吉尼亚学院任教(Virginia Seminary and College),三年后他任教于菲斯克大学、林肯大学,1929 年回到父亲曾经任教的霍华德大学,直到退休。布朗先后获得霍华德大学、西北大学、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众多高校的荣誉博士学位,1982 年获得勒诺尔• 马绍尔诗歌奖,并被任命为哥伦比亚特区桂冠诗人。


      20 年代中后期,布朗先后两次参加著名非裔作家、学者查尔斯 • 约翰逊(Charles S. Johnson)主办的《机会》(Opportunity)杂志组织的诗歌竞赛并获奖,从此逐渐走向诗歌创作高峰,在《机会》、杜波依斯主办的《危机》(Crisis)等杂志发表诗歌作品,1932 年第一部诗集《南方之路》(Southern Road)出版,并赢得广泛赞誉。不过, 随后他创作的另一部诗集《无处藏身》(No Hiding Place)却没能被出版社接受,直到1980 年才收录到他的《诗全集》(Collected Poems of Sterling A. Brown)中。


      布朗不仅创作诗歌,对美国非裔文学和文化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1931 年, 他出版 了《美国黑人诗歌研究纲 要》(Outline for the Study of Poetry of American Negroes),成为 1922 年詹姆士 • 韦尔顿 • 约翰逊编辑的《美国黑人诗选》(The Book of American Negro Poetry)的伴侣之作。此后,布朗潜心于非裔诗歌和文学思想研究,先后出版了文学批评著作《美国小说中的黑人》(The Negro in American Fiction, 1938)、《黑人诗歌与戏剧研究》(Negro Poetry and Drama, 1938)。1941 年,他与同事合作编辑出版了《黑人大篷车》(The Negro Caravan),被学界认为是 “ 将美国非裔文学定义为一个学科 ” 的著作。1940 年代初,布朗获得罗森瓦尔德基金(Julius Rosenwald Fellowship)资助,得以更加深入地开展南方黑人研究。他与瑞典社会学者古纳 • 麦达尔(Gunnar Myrdal)合作完成了他的 “ 黑人在美国 ” 项目,后以《美国两难:黑人问题与美国民主》(An American Dilemma: The Negro Problem and American Democracy, 1944)为题,这成为美国黑人研究的重要文献。但由于不满于麦达尔只注重统计数据分析、不愿意深入探讨黑人生活,他以黑人方言撰写了传记性散文、历史故事,在他去世之后以《一个黑人看南方》(A Negro Looks at the South, 2007)为题集结出版。这本书可以被视为其诗集《南方之路》的姊妹篇,彰显了黑人方言作为一种传播交流模式的合法性。


      1975年,他在诗坛沉寂之后近 30  年,终于出版了第二部诗集《野小子比尔的最后旅程及 11 首叙事诗》(The Last Ride of Wild Bill and Eleven Narrative Poems),1980 年出版了《诗全集》。1982 年,费城黑人历史博物馆为了表彰布朗在发掘和书写美国非裔经历的丰富性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出版了《致敬斯特林 • 布朗》(Sterling A. Brown: A UMUM Tribute),杜德利 • 兰多尔(Dudley Randall)、阿米力 • 巴拉卡(Amiri Baraka)、塞内加尔总统森戈尔(Léopold Sédar Senghor)等国内外著名非裔诗人撰文。1984 年,布朗被授予华盛顿特区桂冠诗人荣誉。







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南方传统

      布朗良好的教育经历使他熟谙美国诗歌传统,并深受桑德堡、弗罗斯特等诗人的影响,将自己的诗歌创作扎根于整个英美文学传统,他能灵活运用十四行诗、不同的格律诗节形式和现代自由诗体。与此同时,他的南方教学经历和深入南方非裔民众生活的体验为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奠定了他毕生诗学观念、诗歌艺术与主题的总基调。他的第一部诗集《南方之路》是其诗歌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美国非裔诗歌的一座里程碑,被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的导师阿兰• 洛克(Alain Locke)称赞为在真实表现美国黑人生活方面的一座业已到达的 “ 备受期待、盼望已久的高峰 ”,形成了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南方传统。他在此后的诗歌创作也始终是《南方之路》及其所体现的南方传统的延续。


      布朗所开拓的南方诗歌传统首先表现在对南方黑人生活的发现和书写。布朗的诗 歌浸润着美国非裔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见证了非裔民族从奴隶制时期到当下延续下 来的种族精神,反映了他对美国非裔民族性格和灵魂的深沉理解。他的诗歌在美国历 史上第一次将强加在美国黑人头上的刻板印象作为审视对象,以真实、生动的方式多 维度呈现黑人的真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努力将黑人形象从种族主义的刻板印象中解放 出来。布朗描绘出一个由 “ 大小子戴维斯 ”(Calvin “Big Boy” Davis)、大字不识却很有智慧的碧比太太(Mrs. Bibby)、幽默滑稽的瘦子格利尔(Slim Greer)等非裔社区的真实人物构成的南方黑人世界,他以南方黑人的语言、生活、民间故事作为艺术养分, 将南方黑人自己的文化形式转化为诗性声音,为长期处于种族偏见和刻板印象重压之 下的美国非裔民族歌唱。


      布朗诗中刻画的是鲜活的美国非裔民族和鲜活的个体,以黑人民间故事中的民间英雄和鲜活的黑人个体来代替当时文学中流行的原始的漫画式的黑人形象,以此来 消解黑人的面具化形象。在他的诗歌中,美国黑人的苦难不是源自自身,而是源自环境和社会。《孟菲斯布鲁斯》(“Memphis Blues”)、《河畔布鲁斯》(“Riverbank Blues”)《奇异的遗产》(“Strange Lagacies”)等诗戏剧化地描述了南方黑人男男女女, 他们处于充满敌意和不公的环境中,无力、孤独;但他们的悲剧常常与种族关系联系 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布朗的诗歌不仅揭示了南方黑人悲剧的社会根源,即种族主义、贫穷、文盲等社会病症,而且揭示了他们悲剧的自然原因。在《老棉王》(“Old King Cotton”)、《新圣路易斯布鲁斯》(“New St. Louis Blues”)等诗中,南方黑人也是洪水、龙卷风等自然力量的受害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南方黑人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劳动条件。但是,布朗的诗歌始终在展示美国非裔民族及其成员在孤独、无力的外表下所拥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例如,《坚强的人们》(“Strong Men”)一诗通过奴隶船、南方农场、黑人聚居区的空间关联,揭示了美国非裔历经苦难而百折不挠的坚韧性格与顽强生命力。其中的副歌节奏鲜明,不断重复黑人民族坚持下去、走向自由和公平的决心和能力。不仅如此,布朗还以诗歌记录这自己对美国非裔民族生存策略与能力的发现。在布朗的诗歌中,南方黑人形成了一种在敌意环境中生存的能力,那就是凭借幽默、宗教以及关于来世的乌托邦幻想。在《瘦子得到了一份工作》(“Slim Lands a Job”)、《瘦子格利尔》( “Slim Greer”)等诗中,布朗让 “ 瘦子 ” 以民间故事的夸张和幽默嘲笑黑人和白人的弱点和愚蠢行为。与此同时,布朗还通过运用以幽默见长的布鲁斯诗歌形式,来揭示黑人面对苦难生活的生存策略。


      布朗不仅以诗歌发现和重新塑造美国南方黑人形象,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发掘、运用、歌颂黑人文化,形成了基于黑人民间文化的诗歌美学。布朗在南方工作期间,常常走 进黑人民众生活,去倾听他们的民间故事、歌曲,听他们的智慧、悲苦、挫折,去体 验和感受这片滋养出布鲁斯和黑人民歌的文化土壤,由此深刻理解了美国南方黑人的 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理解了黑人文化及其艺术精妙,并以尊重和珍惜的态度将美国 非裔各种传统文化铸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他将黑人民间故事作为黑人美学最生动 有力的组成部分,并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表达形式,堪称美国非裔文学在这一方 面早期探索的重要一页。在他的诗歌中,布朗挖掘南方黑人文化的丰富资源,使用民 间诗歌的素材和民间故事中的母题,将美国非裔活的语言转化为诗歌的语言,以黑人 音乐和口头艺术形式作为其诗性表现的策略。


      和休斯一样,斯特林 • 布朗也被誉为美国黑人民间诗人,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将民间 艺术形式微妙地融于文学创作之中。布朗的首部诗集《南方的路》收录了他的代表作《瑞尼妈》(“Ma Rainey”),这首诗展现了布朗的创造才华,他以娴熟的技法将歌谣(Ballad) 与布鲁斯融合为一种新的形式 —— 布鲁斯-歌谣(Blues-ballad),以此刻画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布鲁斯歌手,记录了她的表演历程。布朗善于学习民间表达中的俗语、韵律和语气,将民间艺术的蓬勃生命力引入诗歌创作。通过对布鲁斯、灵歌、劳动号子和歌谣的实验性处理,布朗创造了一种能最大限度保持民间形式的精神内核、也能强化诗歌文学性的表达方式。


      尽管布朗的诗歌不能简单归入 “ 方言诗 ” 一类,但是他的诗歌确实模仿了美国南方方言。例如,布朗善于使用民间诗歌技巧,如重复(副歌)、头韵、拟声,并将黑人方言特征与传统诗节形式巧妙结合,并在诗歌中通过异体拼写、以撇号标记辅音省略等形式来标记南方方言,并使用含混音、模拟声来赋予他诗歌人物口头语言表达以自然节奏。布朗基于精微与细腻的美国非裔口头语言进行诗意化表达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能,他的诗歌充分利用南方口语节奏来赋予他诗歌人物语言以活力,从而以南方黑人方言形式对表现出对美国黑人文化传统的歌颂。


      布朗的艺术实践一方面呼应了詹姆斯 • 韦尔顿 • 约翰逊(James Weldon Johnson) 等人关于创作黑人原创性诗歌的理想,广纳各种诗歌题材和技法,言说最高深的情感和理想。另一方面,布朗的南方书写呼应了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以兰斯顿• 休斯(Langston Hughes)、吉恩 • 图默(Jean Toomer)为代表的美国非裔书写,但又表现出与他们不同的特点。布朗的南方黑人书写不同于图默、休斯等人的民族书写:图默以标准英语和现代主义手法来书写南方非裔生存经验和精神世界,休斯的黑人书写是基于集体的、想象的、普通民众的,而布朗的黑人书写则是个体和集体兼容的、体验式的、英雄的, 从而不仅丰富了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书写传统,而且为哈莱姆文艺复兴和 20 世纪美国非裔诗歌奠定了一个新的而且必要的传统。








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的南方传统

      布朗富有建设性和实验性的诗歌创作实践为他的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丰厚的养分和独特的视角,同时他作为美国黑人文化研究者和文学史家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他的文学批评思想。作为文学批评家,布朗以其南方观察和思考为基础,开创了独具南方黑人文化特色的文学批评思想和范例。


      布朗善于将美国非裔文学置于文学史的框架下加以系统考察。他的编著《黑人诗 歌与戏剧研究》(Negro Poetry and Drama: Revisiting the Voices of Early African American Figures, 1938),以及与同事合作编辑出版的《黑人大篷车》(The Negro Caravan, 1941)等,都将整理和建构美国非裔文学史作为重要目标。受阿兰 • 洛克委托编写的《黑人诗歌与戏剧研究》不仅展示了美国非裔历史上重要作家、诗人、戏剧家的作品和生平, 而且梳理了美国非裔诗歌和戏剧的历史脉络。该书分为黑人诗歌和黑人戏剧两个部分, 黑人诗歌部分中的 “ 早期美国黑人诗歌 ”“ 黑人民间诗歌 ”“ 邓巴与方言传统 ”“ 邓巴与 浪漫主义传统 ”“ 当代黑人诗歌(1914-1936) ” 建构了一个较完整的美国非裔诗歌史体系,戏剧部分则设有 “ 黑人民间戏剧 ”“ 现实主义戏剧和问题戏剧 ” 等,勾画出非裔戏剧的基本轮廓。该书是 20  世纪上半叶美国非裔成年人教育运动的基本教材,旨在帮助那些对美国非裔历史和成就一无所知的成年人,促进民权运动。布朗将文学史的建构 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并在每一章后面设有问题供思考,体现了编写者对文学史教育在 民族文化建设中作用的重视,反映了他对美国非裔成人教育的良苦用心。


      布朗强调将美国非裔文学置于黑人和白人文学互鉴之中进行文学批评。布朗潜心于非裔诗歌和文学思想研究,先后出版了文学批评著作《美国小说中的黑人》(The Negro in American Fiction, 1938)、《黑人诗歌与戏剧研究》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 他都将黑人和白人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如,他在《黑人诗歌与戏剧研究》中设有 “ 关于黑人命运的白人诗歌(1914 年以前)”“ 关于黑人命运的当代白人诗歌 ” 等专章,对涉及黑人书写的白人诗歌进行梳理,为美国非裔民众提供了一个珍贵的比较视野,有利于美国非裔民众在比较视野中认识美国主流文学对美国非裔文学的尘封、扭曲和边缘化倾向,从而更清晰地理解美国非裔民族自己的文学。


      布朗的文学批评始终扎根于美国非裔文化沃土之中。他基于自己的南方观察和思考以及诗歌创作实践,确立了自己的黑人民间美学。布朗的黑人民间美学既是他的创作特征,也是他的文学批评灵魂。对他而言,美国非裔文学批评首先应该为非裔民族服务,应该探索刻板印象掩盖下的美国黑人人性问题,促进美国非裔民族形象的塑造和民族诉求的真实表达。他强调批评家应该挖掘美国非裔文化历史、深入民众生活, 呈现对美国非裔民族生存真相和精神世界的历史见证。例如,他的文集《一个黑人眼中的南方》(A Negro Looks at the South)反映了他敏锐捕捉并记述下来的南方黑人的言行与生存状态的历史文献,表现出非裔作家鲜有而应有的智慧、敏锐和对民族的热情。在文学艺术上,布朗强调非裔文学应该发出民族的声音。作为文学批评家,他认识到了南方黑人的劳动号子、民谣、布鲁斯、灵歌是美国黑人最具有诗意的表现形式。在他看来,非裔作家要接受黑人文学天赋,使用民族语言和文化形式进行文学创作, 从而发出自己的文学声音。这正是非裔文学批评家应该发现、引导、推动的美国黑人民间美学。


      作为文学批评家,布朗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创新推动了美国非裔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独立地位形成和知识体系建构。布朗堪称是第一位对美国文学中作为问题的黑人形象表征进行明确定性的学者,他的专题长文《白人作家眼中的黑人人物》(“Negro Character as Seen by White Authors”, 1933)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中驳斥关于黑人种族刻板印象的方法论基础。他在 1941 年与同事合作编辑出版了《黑人大篷车》(The Negro Caravan)。在这部编著中,布朗充分揭示了清教说教主义、感伤人道主义、地方特色、地区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实验主义等塑造所有美 国作家思想意识的文学思潮如何同样地影响着美国非裔作家,并由此阐明美国非裔作 家不能简单地被局限于肤色之内。在一定程度上,布朗对美国非裔文学走向独立学术 领域的推动一方面反映了美国非裔诗歌和文学批评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代表了美国非 裔诗人对美国文学的整体发展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布朗等美国非裔诗人从 “ 非裔书写 ” 和 “ 书写非裔 ” 的立场出发,成功融入了美国文学并使之多样化,无疑是一个文化奇迹。戴维 • 帕金斯(David Perkins)在其专著《现代诗歌史》中对布朗及其伙伴们给予了高度评价:“ 兰斯顿• 休斯和斯特林• 布朗是诗歌艺术上富有原创性的诗人, 他们继承了惠特曼、林赛、桑德堡的风格,反映了对民主、大众和后来时而对马克思 主义理想的服膺 ”(Perkins 390)。从帕金斯的论述可以看出,美国非裔诗歌不但具有族裔诗歌的鲜明特征,而且与美国诗歌的整体发展具有共同的呼吸与命运。由此不难 看出,布朗的文学批评观念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包容性和前瞻性。






结语

      作为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风标,布朗是美国南方黑人文化在作家自觉思想的指导下正式进入美国非裔文学之中的代表,并赢得了学科意义和文学观念上的合法性。他的诗学观念与诗歌作品既是美国非裔生存经历和文化实践的产物,又突出地影响了后世非裔诗人创作的主题、题材和诗学观念。他不仅塑造了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南方传统,也在此之后不断形塑传统并作为传统对美国非裔诗歌和非裔文学产生了持久影响。民权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兰斯顿 • 休斯- 斯特林 • 布朗 - 格温朵琳 • 布鲁克斯 - 玛格丽特• 沃克非裔文学阵营坚持黑人民族文化,关注黑人日常生活和民族理想,强调艺术与政治的融合、民族文化与现代诗学的结合,与麦尔文 • 托尔逊(Melvin Tolson) 和罗伯特• 海登(Robert Hayden)等人代表的黑人现代主义诗人以及勒洛伊 • 琼斯(Le Roi Jones 即后来的阿米力 • 巴拉卡,Amiri Baraka)所代表的黑人垮掉派并驾齐驱,并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黑人艺术运动的艺术权威。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之初,布朗的美学传统仍然在阔茫亚卡(Yusef Komunyakaa)等当代非裔诗人的创作之中延续。


END






李正栓、朱慧敏 | 新时代世界文学批评之高峰——评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

汪世蓉 | 从文化离散视角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以刘震云小说的译介为例

石坚 | “文学教育”大有可为:石坚教授的点评

罗良功 | 新时代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的多维能力指向





刘东霞,斯特林 • 布朗与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南方传统,《外国语文研究》2021年第6期。为适应微信风格,删除了注释。

本刊投稿系统:

http://www.wgyj.cbpt.cnki.net (可点击下方原文链接直接进入)

请点击上方蓝字“外国语文研究”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国语文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