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念华:做好父母的第一步是学会观察孩子
▲ Pexels @Alexander Dummer
此念:
当你发现,学了那么多“如何做父母”,面对孩子仍然忍不住简单粗暴;别人家孩子看似很容易的事,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就难上加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我的孩子的特质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评判孩子,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往孩子身上套。”在已经播出的《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一季中,台北教育大学心理系主任赖念华(点此收看视频)老师的访谈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想找到爱孩子的正确方式,第一步就是学会观察你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当你了解了他的特质,接纳他的特质,然后再去给他他所需要的滋养,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现自己,完成他的人生。
所以,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吗?我们如何才能洞察孩子的特质呢?赖念华老师的答案是:游戏。让我们跟孩子一起,好好地玩。
文字整理 | 依澜
排版 | 冬雪
👇 点击观看《生命·成长》| 赖念华 精彩视频
5步学习如何观察你的孩子
○ 尝试不同的方式去回应孩子
○ 观察孩子是如何与别人互动的
○ 观察孩子时,不要轻易进行评判
○ 用实际情况,不夸张地回应孩子
○ 跟孩子一起玩游戏,是观察孩子最好的方法
01
父母在观察孩子之前
要允许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孩子是聪明又敏感的,其实孩子知道父母要什么。
如果孩子一犯错就猜到你会说:“面壁思过,你好好反省!”而你也只有这一套方法的时候,孩子就知道,反正我只要说了什么我就可以解套了,这就会形成他的公式。所以孩子的行为常常决定了父母跟孩子的互动历程。
我们在教养孩子的过程,可以做一个比较有创造性的父母,也许我下次用不一样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为什么我犯错的时候妈妈的态度不太一样了?
因此,父母在观察孩子之前,如果能允许自己有不一样的可能性,那孩子就会产生不同的互动。
02
在自己与孩子互动前
观察孩子是如何与其他人互动的
其实我们在家的时候很少观察孩子。所以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孩子跟别人是怎么互动的,比如说他跟爸爸的互动是什么,跟爷爷奶奶的互动是什么。为什么他跟爷爷的互动和奶奶的互动会不一样?
那你就去思考,爷爷的特质是什么,奶奶的特质是什么,所以孩子在遇到有这样特质的部分的时候,他就知道用相应的方式去回应。
于是你慢慢就会观察到,原来你的孩子跟你想象的其实不太一样,孩子最聪明的部分就是他会因人而异,他知道怎么为自己争取最大的福利。
这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是我们做父母可以学习的部分。不断地观察、理解孩子,我们才有可能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跟策略。
03
观察孩子时
不要轻易评判孩子
很多家长最常做的、最愿意做的其实就是评判自己的孩子。与其说观察,不如说是我们老想去纠正。
我们心里都有一套所谓正确的标准,所以我们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其实是不断地往我认为对的地方去套,这样往往就会跟孩子出现很多对抗、焦虑、冲突。
做父母,我们都是爱孩子的,我们之所以想要那么快地去纠正孩子,其实是不希望他受苦,也不希望他走弯路,我们希望他可以用最快的时间得到他想要的。但也因为我们急,所以我们就会很快下结论,很快给指导,很想告诉他“你这样做就不会有问题了”。
但通常对孩子来讲,每个孩子的特质不一样,他遇到的困难跟挫折的情景也不一样。所以,如果我们用我们所想的方式来告诉孩子,说不定就局限了他的可能性。
在观察孩子的过程当中,做父母的要稍微忍一下——比如,在我知道我很想告诉他“你要怎样做”的时候,可以先提醒自己,除非是这件事情有危险性,有伤害性,否则我们就稍微忍一下。
我们可以等等看孩子的反应,看看他有一些什么想法,听听他为何做了这样的行为,或者问问看他想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的。当我们的速度可以变慢的时候,孩子就会有比较多的机会展现自己。
04
不夸张地回应孩子理解孩子
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他
当你一直用批判的方式去告诉孩子,孩子真的就会长成你所形容的样子。你越担心他内向,他就会越内向,你越担心他粗线条,他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粗线条。
人对自己的认识,常常是通过别人给我们的回馈,所以当你总是说:“你很笨,你怎么什么都不会!”那可能孩子听久了,就真的会觉得自己是笨的,然后会开始觉得“我真的什么都不会”,即使他比别人都强。可正因为他常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他可能真的就相信了这件事情。
所以我常会鼓励父母,不过度地去夸张孩子,也不过度的去念孩子,而是我们可以透过我们实际看到的部分、理解的部分,去回馈给孩子,这就是对孩子最具体的回应。
父母的观察能力和觉察能力很重要,但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我们有时候也可以通过孩子之间的玩跟互动,家长之间可以彼此相互反馈一下你看到的孩子是什么,尤其是这些孩子的家长之间够熟的时候,互相回应,你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孩子。
05
跟孩子一起玩游戏
就是观察孩子最好的方法
孩子其实都很渴望跟自己的父母玩。
比如我今天设计的游戏就是让孩子当老师,给孩子比较多的主动性,然后让父母去创作。因为父母受过很多教育,其实对创作都会有一点焦虑,但是孩子不会焦虑,他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首先,当父母有焦虑的时候,孩子就会去帮父母,其实就是让他们有一个角色交换的经验。
第二,我特别要父母用左手画,而且不可以说话,因为当父母用右手画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受到挫折。
所以我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就是如何让父母的角色不要太快出来,不要给孩子评价,那这样孩子才会觉得有趣,否则评价一出来孩子就不想玩了,很快兴趣和创造性就受挫折了。
第三,我绝不回答“谁是最棒的?谁画得最好?”
当我们不排序的时候,孩子才会慢慢地开始回过头来看到自己的独特,否则永远都没有机会。
我给了不同的东西进去,让他的创作丰富性一直增加,孩子的兴趣就会一直被我启发,他就会一直觉得很有趣,就会觉得这个过程是好的。
其实游戏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我想让孩子有机会跟父母好好地玩,而且是不被评价地玩。
回到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的角色,通过游戏中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我很快就会看到你们的特质,你们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是什么。其实游戏是可以让父母来了解接如何能帮助到我们的孩子。
只要我们做一点小小的改变,孩子就会很不一样。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6
倾听孩子的反馈
才能真正作出改变
做父母的,第一,要相信自己一定是全然地爱我们的孩子。
所以不要先否认自己,因为当你否认自己的时候你就会很害怕——我是不是有问题,我是不是做得不够好?
但是我们如何去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这反而是我们做父母需要学习的部分。我们是先带着这样的一个很清楚的意识来成为父母。
第二,是要意识到,我们的努力不一定会得出你所期待的结果。
我们需要学会的是,生命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可以按照你想要的方式把它塑造出来的。我们努力能够做的,只是提供给他更多的可能性跟机会。
第三,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开始去听孩子对我的回馈。
其实孩子很多时候都会给我们回馈,只是我们常常都不想听,因为回馈通常都不好听。
我们常常否认了孩子的回馈,或者是我们不想去承认那可能跟我有关,所以当我们拒绝了孩子的回应的时候,孩子就不太会再告诉我们了。
当你意识到了这样的回馈,你觉得想要做一点调整跟改变的话,你真的可以在生活中做一点跟过去不一样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那么不同,如果父母愿意静下心来,首先学会观察你的孩子,了解他,发现他的特质,而且你能接受他的特质,不要过度地干扰他,他就能成长得很好。
人对自我认识的探究,是持续一生的过程。作为成人,我们也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再一次领悟如何感知他人,接纳他人,同时也学会接纳自我。
观察才能了解,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接纳,而全然的接纳才是打开爱的大门的钥匙,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赖老师教你
3个有趣的亲子游戏
⭐ 角色互换——理解彼此的感受
角色交换是一个非常好的游戏,比如说我当爸爸太久了,今天我想要当小孩,然后拜托小孩,“你当爸爸好不好?”
你自己不能太严肃地去跟孩子谈,你要先带着好玩的态度跟孩子玩。孩子同样在这个过程,他可能刚开始说:“我不要!”“不行,你一定要当一下爸爸,我已经当很久了,我好累。现在换我当个小孩,我很羡慕你。”然后他会说,“你为什么要羡慕我?”
那么你自己要先投入那个角色,变成孩子。那孩子通常就自动绘转换到父母的角色,当他转换到这个角色的时候,你们就真的要演出。
什么叫演出?你就要去模仿孩子的样子,然后你就会看到你的孩子演出爸爸和妈妈的样子,就是你平常对待他的样子。
当你在孩子的角色,你看到爸爸妈妈这样对待你的时候,你一定也会很有感觉。同理可证,你的孩子在你的角色的时候,如果你在胡闹,你在孩子的角色,他有时候最后就会很烦,他就说,“我不玩了,我不当了”。他才会感受到原来这么的烦。
所以我觉得角色互换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游戏,可以偶尔跟孩子玩一玩。
⭐ 角色扮演——了解孩子如何应对环境
你也可以跟孩子说,你要不要去演别人?
比如问孩子,你今天要不要演你的老师?然后他演老师的时候,因为孩子的世界就是他所看见、他所知道的,他就会演出来。所以你根本不需要问老师,你就知道老师今天在干吗。
所以换句话说,当他在演一个很凶的老师的时候,你就可以假装去演那个学生,你就可以说,“我觉得老师好凶,我好害怕,但是我又不敢让老师知道。”
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其实你就是把孩子在学校,在那个情景中,他想表达,但是不敢表达的部分说出来,那他就会知道你懂他的感觉。
当你自己做完这个角色的时候,你可以说:“你的老师真的会这样吗?如果这样,我要是当他的学生的话我会很害怕,我觉得你好勇敢。在老师这么凶,在骂人的时候,你都能让你自己坐在那边,你比妈妈还勇敢。”
我们透过这个游戏,让孩子看到他自己到底拥有的特质是什么,他怎么去面对这些外部的关系。
⭐ 涂鸦游戏——了解孩子心中真正的他
父母可以经常跟孩子玩涂鸦游戏,就是你画一个我画一个,但是我们都不可以告诉对方我们画的是什么,然后就可以你猜他的,他猜你的。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在创造我们互动的对话。因为其实如果你注意去看父母的对话,非常的无聊,一点都不好玩。所以我们就去创造一些有趣的互动,通过猜,孩子就会觉得很有趣。
其实他在猜的过程,他在想象他心中的你;你在猜他的时候,他其实就会纠正你说,“才不是这样!”,那孩子才有机会去说出他心中真正的他。这也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可以跟孩子玩。
- END -
▲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内容
◆ ◆ ◆ ◆ ◆
阅读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点击阅读原文,看《生命·成长》完整视频
“赞赏或转发,都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