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冬对话希伯尔:我去世界各地授课演讲,都带着《道德经》|《生命·觉者》

生命·觉者 此念 2022-05-08

▲梁冬采访嘉宾托马斯·希伯尔

导读

《道德经》是一本超越时间的书,从2500年前来,穿越时空打开很多人的内在世界,也点亮了托马斯·希伯尔的生命。


托马斯·希伯尔,享誉全球的德国整合心理学家,潜心研究《道德经》20多年。他原本是维也纳大学学习七年的医学院学生。毕业前他做了一个震惊的决定:放弃工作,进行四年的冥想与修行,这四年中他深居简出,带了少量的书在身边,其中一本就是《道德经》。


此次,我们随着梁冬老师与托马斯·希伯尔一起探索蕴含生命所有可能的《道德经》:


1、德国学者是如何看待和研究《道德经》的?


2、《道德经》与其它书根本不同之处在哪里?


3、希伯尔老师的感知是来自于逻辑?还是内在自然的涌现?


4、他如何把《道德经》运用到自我成长中?


文末有送书福利~



cinian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r3021xjdneq  

▲点击观看梁冬访谈托马斯·希伯尔精华片


托马斯·希伯尔

著名整合心理学导师

全球集体创伤疗愈先驱

德国内在科学研究院创办人

全球非盈利公益组织“口袋项目”发起人



采     访     手     记  



01

和《道德经》建立联系

才会越来越深入地教导你

 梁冬:作为一个德国学者,您是如何看待和研究《道德经》的?


希伯尔:在我19岁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就是一天当中需要有特定的时间让我安静下来去冥想。


那个时候我正在学医学,并没有读任何关于冥想的书,就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我就跟随了这种感觉。从那之后就每天去练习,我发现在那种寂静和静止中,进一步向内探索,我发现了一个地方,人生的一些启发就涌现出来了。 


因此我持续地向内探索,那一两年之后,我就开始接触到了太极、瑜伽,还有读这方面的书籍。我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本书就是《道德经》。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会随身携带这本书,每天读两到三行,融入到我的生活当中。因为对我而言,《道德经》是一本超越时间的书,所以其实读《道德经》并不仅仅是读它字面的意思,它其实是一种高度精炼的智慧之流。 


每个句子、每个词,其蕴含的深意远远超过了字面本身的意思。所以它总是在给我提供各种的信息,哪怕在理性层面并不理解,但在更深层面却能够了悟。


到26岁时我就决定,进行一个为期四年的冥想和静修。在那时我让自己的意识不断深化,当时我没有随身携带很多书,《道德经》却是我随身携带的书之一。 

也是在那段时间我相信像《道德经》这样的书,需要通过和这本书建立联系来学习,透过这本书可以和它背后更高的意识相联结,书的教导就可以越来越深入。所以《道德经》里面体现的普世性原则也都是在传递信息,因为它们是普世性的原则。  


对我而言这是一种深刻的启示,伴我同行,然后十年之后我就受到了邀请去举办工作坊,因为我去上另外一个老师的课,在课上他说了一些关于我的事情,之后到全世界给成千上万的人进行授课和演讲的时候,我都会随身携带《道德经》。我总是会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非常精准地提炼出了在精神层面精进的精要。


02

给予,才是快乐的基础

 梁冬:您在课堂上是如何向听众分享《道德经》里的故事的?


希伯尔:在我们当今的时代,其实我们给自己打造出了一个外在的大脑。所以我们有个“全球的大脑” 那就是互联网。在我们这一代人,数据的速度呈指数级增长,这产生了两大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全球学习速度的高速增长,高速的数据交换。第二个影响就是我们让自己的神经系统暴露在越来越多的数据之下,多到大部分人无法完全消化,越来越多的人信息过载。 


所以我们在互联网带来的正面影响之外,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副作用。人们普遍压力很大,难以入睡、难以体味生命,并且遇到越来越多健康问题。所以我们是需要空间的,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去创造一些空间,好让我们内在的空间更大。


在这个空间当中会有洞察,会有觉知,会有领悟。我相信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这个空间来维持我们最基本的健康,就好像我们身体需要洗澡一样。静思、冥想和空间让我们在精神层面保持纯净,让我们的内在世界保持纯净。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我认为还有另外一个原则非常有威力,当我们进入很深入的精神层面的练习时,我们会看到实际上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运动中的。每件事我的身体我的情感我的想法,我感知到的整个世界。  


运动是我们的自然的状态,“我”不是固定的,“我”是生命的一种运动,并且我们的灵魂也非固定的,而是运动的当我们把更高层级的意识上的练习和更加接地的创伤疗愈整合练习相结合,我看到人类的疾病和痛苦,是对生命原始运动状态的一种削减。 


因此疗愈其实就是要重新恢复原初的运动状态,那我经常会描述:如果你手的速度和河里水流的速度是一样的,你就会感觉不到水流,因为你的手感受不到来自任何方向的压力。所以我不会推着生命向前,我也不会让生命停下来,我和生命抱持同样的速度。 


这两个原则,也和生命有一个健康的关联,让我们感受彼此,让我们在生命最原初的运动中感受彼此,它能够创造出一种有意义的关系。但是这需要一种能够始终活在当下的能力,这样我们就会创造出一个以潜力为导向的文化。因此你所能达到的最活跃的运动状态,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所在。  


但只有在我充满慷慨时我才能活出这样的状态,而慷慨来源于能量的丰盛,但当人和本源和道是分离的时候,他们总觉得生命中缺少了点什么。


在很多有家庭创伤的家庭里,原本100%的能量被减弱了,因为家长不能将能量充分传递过来,孩子的能量就会很少,也没有足够多的肢体的接触,也没有足够多的感情上面的温暖,没有足够多的保护,也没有做到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没有时间爱和注意力,那接下来很多人长大之后在他们的生命里,总是会感觉缺失点什么。 


或者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我们已有的东西,否则别人可能会把它拿走。哪怕有的人非常富有,但还是很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这些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快乐。因为他们总是担心还有什么东西不足够。那这样也会创造一种文化,我们减少互相之间的协作,因为人们太害怕失去了,因此我们也不能够慷慨地支持彼此达到更高的层级。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我们还互相妒忌,如果很多人都有这个感觉,觉得不足够,那整个世界呈现出来的感觉就是资源不够,这就是很多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人们因为感觉资源紧缺而产生冲突和矛盾。


因为“道”是代表世间万物的,它天然就具有充足的能量,这就是慷慨和丰盛的基础。这是“给予和付出”的基础,是“给予文化”的基础,给予每个人,这才是快乐的基础。所以这就是我们在工作坊所做的,尽量让更多的人去连接到这么丰盛的能量。


03

天才的创造并不独属于他们

而是从宇宙中,经由他们自然涌现出来

 梁冬:您这一系列的感知是从逻辑上来的,还是内在自然涌现的?


希伯尔:是从内在涌现的。举个关于天才的例子,很多人会觉得某个人是天才,其实我认为每一个天才,他们的发明创造洞见不是计划好的而是自然呈现的。


那个人他自己也不知道,它是从空无当中涌现的,而非从已有事物当中产生。这就是为何很多天才的发明创造并非源于线性的逻辑,也是为何这些创造带来的是天翻地覆的巨变。 


所以我相信在生活当中各个领域的卓越人才,他们需要学会让自己的能量实体化,但是他们的突破不是独属于他们的,那些突破是从空无的宇宙中经由他们显化出来的。


比如父母双方,人们会有父亲、母亲就有了孩子,但其实是因为有父母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因此才会有孩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这个空间才能发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有一次我在想,当我们读书时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通常我们读了几分钟之后,就会完全沉浸在文字的内容之中,而忘了我们一直在看的其实是一张纸,我们忘记了“空间”。


而正是这些“空间”承载了文字。因为我们过多的纠缠在那个意义当中,我们尝试弄清楚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道德经》向我们展示不要忘记了那个空间,不要忘了让文字得以呈现的纸。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所知总是来自于空间,是来到我们这里的。



04

《道德经》,充满了开放性

 梁冬:您是否有担心,您看到的翻译过的《道德经》可能并不是《道德经》的本意?


希伯尔:这是真的,但我不是特别担心这一点。我当然是想读它的原文,因为那个会更精确一些。在我的理解当中精确就是爱。


当我们在读一些神圣的文字、经文时,当读到其本质时如果感到有谁在教你一些东西,其实是“本质”在教你,否则他们就只是一些普通的文字,只是我们希望用逻辑去理解的词句。


那些尝试去咬文嚼字的人可能会一无所获。他们想的是《道德经》到底讲了什么我能不能去验证它,他们可能真的需要原始版本。  


但是我并不是在这个层面去听《道德经》的,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我如何能够建立与《道德经》本源的关系。让我自己向那个流淌出《道德经》的更宏大的意识去学习,我在思考这些神圣的书与其他书的区别。


那些超越时间的书籍,例如《道德经》还有一些其它的普通的书,很神奇的是人们上千年来都在阅读像《道德经》这样的经典,而有的书可能五十年之后就不会有人再去看了。所以这两种书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这些超越时间之上凝结着智慧的经典之所以神圣,它是超越时间之上的智慧结晶,它们的文字充满开放性的,因为它不是透过某一个视角写出来的。


而普通书籍中所呈现的想法或观念,只是人们看待生命的某一视角,神圣的书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们邀请我们进入更加高维的意识,或者更宽广的意识当中。


如果他们真的神圣的话,它们就会包含生命的所有可能,《道德经》到今天就已经涵盖了它的各种阐释还有各种翻译,因为它是开放的。



- END -

【此念】赠书福利

您看过《道德经》吗?

给您带来过什么样的感受?

在本文评论区留言分享

2019年11月26日中午12点截止

留言点赞数最高者将获得 

老子道德经注》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19年11月26日中午12点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给孩子种下正念的种子,是陪伴他一生的礼物

 此念手记


《生命·觉者》潘宗光

睡前的安乐自在应该是人去追求的一个大方向


吴军专访:如果孩子有起跑线,那会是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