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总是在说觉性,到底什么才是觉性?|《新世界》

此念 此念 2022-05-08

导读

2007年,美国著名主持人奥普拉(Oprah)无意间读到一本名为《新世界》的书,惊为天书,发心大力推广。她说这本书是她二十年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中最棒的一本,她在读后也第一次有了“觉醒”的感受。 


所谓觉醒,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去辨识出那个未觉醒的你——也就是小我,在小我思考、说话和行动的时候,辨识到它,并且辨认出那个集体受到制约的心智运作过程。


《新世界》这本书的作者艾克哈特·托尔从伦敦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在三十岁前他持续焦虑,甚至一度濒临崩溃活不下去,之后他放下所有关系,辞掉工作,在加拿大的一个公园长凳上度过了两年的岁月。


在那段”安住当下“的日子里,他每天无所事事地坐在长凳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天空的飞鸟和远方的渡轮,心中充盈着强烈的快乐。


我们特意整理了《新世界》的精华部分,让大家辨别出小我的多重面貌,从而在心中形成一个冉冉升起的新的世界。



cinian


01

小我:人类的现状

字句只是遮住谜团的表层含义


❍ 任何事物——一只鸟、一棵树,甚至一块简单的石头,当然还有人,其实最终都是无法被知晓的。这是因为它们都有着深不可测的深度。所有我们可以理解的、经历的、想到的,都只是真相的表层,比一座冰山的尖端还小。


如果能不用字句和标签来遮羞这个世界,另外一种深度就会回到你的生命当中,事物会重新获得它们的新奇感和新鲜感,而最大的奇迹则是:你能够经历到那个本来的自我,它是在任何字句、思想、心理标签和形象升起之前就存在的。想要这个奇迹发生,你必须要将你的自我感和本体感,从所有和它们已经混淆在一起,也就是它们所认同的东西当中撤离。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当你看出“你不是谁”,

“你是谁”才会浮现  


❍ 好消息是:如果你能辨识出幻相的话,它就瓦解了。辨识出幻相也就是幻相的终结。它要靠你错认它为实相,它才能存活。当你看出来“你不是谁”的时候,“你是谁”的实相才会自动浮现。


❍ 小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心智结构就是“认同”。所以,当我“认同”某个事物的时候,我就“使它成为一样的”。和什么一样呢?和我一样。我赋予它我的自我感,所以它就成为我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了。认同最基本的层次就是与实体事物认同:我的玩具,稍后就变成了我的车子,我的房子,我的衣服等等。我试着在事物中寻找自己,可是却从来没真的成功,最后还让自己迷失在这些事物中。这就是小我的命运。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我建议你:经由自我观察,来研究一下你和这个世界中事物的关系,特别是那些你会称之为“我的”的事物,这可以作为一种灵性的修持。比方说,你必须在很警觉和诚实,才能发现你的自我价值感是否受限于你所拥有的东西。


你只能经由不在心智里的状态中感受到它。本体只能通过感受来体会,不能通过思考。小我无法知道它,因为小我就是由思想所组成的。


小我”不是错的,它也不代表你是谁


小我并不是错的,它只是无意识而已。当你观察到你内在的小我时,你已经要超越它了,不要太认真地看待小我。当你侦察到自己内在的小我行为时,请微笑。有的时候你甚至会大笑起来。人类怎么可能被它欺骗了如此之久?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小我是无关乎个人的,它也不代表你是谁。如果你认为小我是你个人的问题的话,那不是更多的小我罢了。


❍ 很多人一直到了死亡迫在眉睫,外在的事物开始瓦解时,才了解到:没有任何事物和“他们是谁”的本质有关。当死亡临近时,这整个“所有权”的概念终究显得完全没有意义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也了解到,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更完整的自我感,但是他们真正在寻找的本体,其实一直都在那里,只是大部分时间都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同而被遮盖了。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小我通常是把“拥有”等于“存在”:我拥有,所以我存在,所以我拥有越多,“我”的存在就越多,小我经由比较而生存,别人如何看待你会变成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小我认同于拥有,但是它在拥有中获得的满足只是相对肤浅而且短暂的。在它之内深藏着一个不满足感,不完整感,匮乏感。


02

小我的核心


当小我出现时,是怎样的?



// 抱怨与怨恨


❍ 对他人内在的小我不予反应,是让你超越自身小我,同时化解人类集体小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不予反应不是示弱,反而是显强。不予反应的另一种表达词汇是宽恕。宽恕就是去忽略或是去看穿。当你看穿了小我,就能够直视到每个人内在都具有的本质——健全的心态。


// 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 没有任何东西比“我是对的”更能强化小我。“我是对的”就是认同于一种心态。当然,为了让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必须让他人变成错的。所以,小我喜欢让他人是错的,好让自己变成对的。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 与幻相抗衡


❍ 小我觉得每件事情都是冲着它来的。情绪因此而起,防卫性的心理,甚至攻击性都会出现。你是在防卫真理吗?不是的,在任何情况下,真理都是不需要防卫的。光,或是声音,根本就不在意你或者其他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你只是在防卫你自己,或者说,你是在防卫那个自我的幻相,一个心智制造的替代品。


❍ 每个小我都是“选择性认知”和“歪曲理解”的大师。


// 所有的结构都是不稳定的


❍ 一旦你了解并且接受所有的结构(形相)都是不稳定的,那么平安就会在你之内升起。因为当你体认到所有有形之物的无常时,你就会觉醒,并且进入你内在的无形世界,它是超越死亡的。


// 小我对优越感的需求 


❍ 每当你对某人有负面评价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优越感。


// 小我和名声


❍ 爱因斯坦说:“人们对于我的成就和能力以及我真正的本质和能力之间,有着可笑的矛盾。”


03

角色扮演-小我的多重面貌


自然状态下的福祉和内在的平安,

是真正快乐的源头



// 角色中的快乐和真正地快乐


❍ 不快乐的主要肇因从来都不是情境,而是你对它的想法。去觉察你所思考的内容。把你的想法和情境分开,情境就是情境,它永远是不偏颇的。


❍ 不要去寻求快乐。如果你寻求它,你是找不到的,因为寻找这个动作是和快乐对立的。快乐永远难以捉摸,但是从不快乐当中解脱是当下可及的。只要你愿意面对现实,而不依据事实来编造故事。不快乐遮盖了你自然状态下的福祉和内在的平安,而后者是真正快乐的源头。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孩子渴望与“人”相处

而不是你扮演的父母



// 为人父母:角色还是功能


❍ 当身为父母变成了一种身份认同的时候,而你的自我感可能全部或是大部分都是从它而来的话,做父母的职能很容易就会被过度地强调,夸大,而且掌控了你。你对孩子的付出,可能超过他们所需,因而变成溺爱;防止他们受到危害,也可能会变成过度保护,并且妨碍了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和尝试不同事物的需要。告诉孩子何者该为、何者不为,最后可能会演变成控制、压抑。


❍ 如果你的父母就是这样对待你,千万别跟他们说他们是无意识而且被小我掌控的。这样做可能会让他们更加地无意识,因为小我会采取防卫的立场。你能够看出那是他们的小我,而不是真正的他们时,就已经足够了。


小我的模式,即使是持续了很久的时间,当你的内在不再抗拒它们的时候,有时会奇迹般地消失。抗拒只会给它们更新的力量。即使它们不消失,你可以用慈悲心来接纳你双亲的行为,不需要对它们做出反应,也就是说,不需要认为这些行为是冲着你来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去和你父母住一个星期看看。”这是个非常好的建议。你和父母的关系不但是你最初的原始关系——为其他后来的人际关系设定了基调,它也是一个测试你临在程度的好方法。


// 有意识地为人父母 


❍ 很多孩子对他们的父母暗藏了愤怒和不满,主要的原因就是彼此关系的不真诚。无论父母是多么有意识地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父母和他们相处时,能够像一个“人”,而不是在扮演角色。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 如果你在小我的掌控下,你会相信:借由不断地“做更多”,你最终会累积足够的“作为”,让你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觉得圆满。但事实不然。你只会在“做”之中迷失了自己。


当你看着孩子,倾听,碰触或是帮助他们做一些事的时候,你要保持警觉、定静,完全地临在,除了当下时刻的本然面貌之外,不期盼任何其他的东西。这种方式会让你创造一个属于本体的空间。在那一刻,如果你临在的话,你并不是一个父亲或母亲。你就成为倾听、观看、碰触甚至说话的那个警觉、定静和临在。你就是那个在作为之后的本体。


// 认出你孩子的本体


❍ 所谓“爱”,就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中,辨识出合一。



丢掉那些定义自己与别人的标签



// 放弃角色扮演


❍ 我们每个人在此要学习的生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门课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做好你需要做的事,但是不要让它成为你所认同的一个角色。如果你的行动都是为了行动本身,而不是用来保护、加强或是顺从你角色的身份认同的话,那么无论你做什么,你的力量都会非常地强大。


❍ 当你完全是你自己的时候,你是最有力量、最有效率的。但是,不要试着去做你自己。那又会成为另外一个角色了。那个角色是:“本然的、自发性的我。”一旦你试着想要成为特定的人物,你又是在扮演一个角色了。


放弃定义你自己——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来说。你不但不会灭亡,反而还会重生。同时,不要在意别人怎么定义你。当他们定义你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为自己设限,所以这是他们的问题。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聪明导向分离,智慧包容万物



// 病态的小我


❍ 小我无法分辨一个状况本身,和我们对那个状况的解释及反应,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你可能说,“多么糟糕的一天啊!”但你并不了解,那个寒冷、风和雨或是任何让你有反应的情境本身,并不是糟糕的。它们就是那个样子。真正糟糕的是你的反应,你内在对它们的抗拒,还有因抗拒而产生的情绪。


❍ 小我也许很聪明,但是它没有智慧。小聪明会追求它自己小小的目标。而智慧却能够看见联结所有万事万物的较大整体。小聪明是被自我利益所驱使的,而且它非常地短视近利。多数的政客和商人都很聪明,但很少是有智慧的。利用聪明而获得的东西都是短暂的,而且最后总是会导致自我挫败。聪明导向分离,智慧包容万物。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快乐的秘密是什么?

与当下合一



// 快乐的秘密


❍ 有几个字可以表达生活艺术的秘密,也是所有成功和快乐的秘密:与生命合一。与生命合一就是与当下合一。然后你就会明白,其实不是你在活出生命,而是生命经由你活出来。生命是舞者,而你是舞步。


// 工作——小我存在与否


❍ 理所当然的是,这些工作时不带小我色彩的人,在他们的工作中都有杰出的表现。任何与他所做之事合一的人,就是在创建一个新的世界。


❍ 小我不知道,你愈是把别人包容进来,事情会进行得愈加顺利,而且各种事物会愈容易流向你。当你不给别人帮助,或是只给别人一点点帮助,或是在别人的路上制造障碍,宇宙(以人、事、物的形式)也不会给你帮助,或是只给你一点点帮助,因为你把自己从整体之中切割开了。小我无意识的核心感受就是“不够”,所以它对别人成功的反应,觉得好像是他们从“我”这里拿走了什么。小我不知道,你对其他人成功的怨怼,反而会阻碍你自己成功的机会。为了要吸引成功,不论你在哪里看到它都要随时欢迎它。


本文摘自:艾克哈特·托尔《新世界》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


- END -


【此念】赠书福利


你识别出自己的“小我”了吗?

在本文评论区留言分享

2020年3月4日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艾克哈特·托尔

《新世界》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0年3月4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以身作则,静待花开

尹烨视频(上)《生命·成长》


未来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

《生命·成长》彭凯平(下)


林曦 | 经历过非常时期,

我们才会记得“一切如常”的珍贵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