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冬对话郦波:要少年立大志,找到心想要去的地方

此念 此念 2022-05-08

▲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觉者》郦波纪录片

(图片来源:微博@郦波)

导读

曾国藩《家训》里讲,一定要“少年立大志”,就是儒家讲的“志向”。王勃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时候,就十七岁。白居易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时候就十六岁。我们现代的十六七岁的孩子在做什么?


欢迎留言分享,“你年少立下的志向,今天都实现了吗?”将有机会获得郦波教授的著作《五百年来王阳明》一本。



cinian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l31457u9i5f  

▲点此观看

梁冬对话郦波:要少年立大志,

找到心想要去的地方




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

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嘉宾

《百家讲坛》特约主讲人



01

静坐的境界

▲ 明 沈周 卧游图册(局部)

 梁冬: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是跟觉(jue)和打坐有紧密关系的。


郦波:当下的危机,真是叫人心惟危的时候。后来儒家的静坐为什么把它紧密捆在一起呢?就是说人的状态,因为环境人危,道心惟微,《说文解字》里说,“微者,隐行也”(知行合一的“行”)。它是隐行你看不到,你睁开眼睛看不到,除非你睁开心眼能看到。你怎么睁开心眼呢,静坐。


为什么叫静坐?静者《说文解字》,“静者审也”,自审也——向内看,所以叫自省。儒家讲的省是向内的,内视。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儒家静坐的关键所在。那么,朱熹解释叫“精”叫什么?“精而不杂,纯而不杂”,就对应那个“危”的,人心惟危。现实生活中我们信息何其多也是不是,现在时代信息社会,不要说垃圾信息,有用的信息都是铺天盖地,这个就不是“精”,“精”一定是纯而不杂,“一”就有意思了,什么叫“一”?“一"朱熹解释,“正而不离”,那条主线一定得清楚在哪,能看到。


然后“允执厥中”,很多人就是注意后面的“中”,中正之道,对吧,但“允”很重要的。《说文解字》说“允者信也,允者诚也”。我经常讲允诺,就是你要达到“允”的这种境界。


信诚是什么?与天地大道合一。你在那一刻,你内心的世界,就是天地自然。“允”其实就是儒家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闭上眼睛,睁开心眼。而且“眼”这个字就更有意思了。《说文解字》“眼”这个字甲骨文里,它从目是吧,它形容一个人向远处看的样子,但是这个艮很有意思,它的字根是艮,在八卦里头基础卦里头,艮卦它是指“山”。但是中国它是全息对应的学问嘛,但是它指的时辰很有意思,艮对应的时辰是什么呢?是寅末卯初,子丑寅卯嘛。


寅时其实就是四五点钟的时候,四五点钟我们叫什么,叫黎明前的黑暗,是一天中最暗的时候,我们经常说伸手不见五指,就是那个时间。




02

“诚”和睡懒觉有什么关系

▲ 明 沈周  东庄图册 (局部)

 梁冬:古人在四、五点钟就应该起床了对吧?


郦波:其实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他就要求应该四、五点这个时间起床,


李鸿章喜欢睡懒觉。李鸿章,合肥望族嘛,睡懒觉就是睡到六点多,然后就被他的老师曾国藩治,我讲曾国藩的时候,讲他要敲打李鸿章,专门治他睡懒觉,他对李鸿章说:“少荃,你到我军中,不说睡懒觉的事,便要守得一个字,守不得这个字,你良禽另寻木而栖。守一个字什么字呢?“诚”。这个诚就是我刚才讲的“允执厥中”那个“允”。


好多人不理解“诚”和睡懒觉有什么关系,就是你到不了那个“允”,到不了那个“诚”,不合天地大道,追求相应和。


 梁冬:所以“诚恳”是来自于自己和整个世界的契约关系。


郦波:你用的这个词蛮好的,其实是一种契约关系。坦诚的相对,所以这个就是“允执厥中”的这种状态。


儒释道最终的归宿是什么?


打开内在的心灵世界。


我们说在《尚书》那个时代,在孔子那个时代,物质生活是极端匮乏的。也就说他们“人心惟危”,外在的干扰不像我们今天那么大。他们还要“道心惟微,还要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更何况今天我们已经危到极处了,如果悬崖上是个平台的话,以前的圣人贤人只不过是站在高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这个,我们现在已经是站在悬崖边上。


一只脚已经出去了,立刻就要掉下去了。




03

一定要“少年立大志”

▲ 明 沈周  东庄图册 (局部)

郦波:我讲的儒释道的这些东西,说老实话大多数人都已经很陌生了,包括《说文解字》中睡眠的层次,在古人这都是修身之法,在今天宛如天方夜谭。


价值断层、文化断层,再加上技术这种强大的碎片化冲击,年轻一代能力很强,视野非常广阔,格局好像很大,地球都成村了,最大的危机就是内心的精神世界日渐萎缩,而且是崩塌。


我们不明白古人为什么老讲,要立志要师法先贤。曾国藩《家训》里头讲,一定要“少年立大志”,就是儒家讲的“志向”。


我在《百家讲坛》讲十七岁的于谦,看到工人正好在山口煅烧石灰,脱口而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你看他十七岁的气场。


王阳明十五岁逃学,跑到于谦庙里头,脱口而出:“公自大名垂宇宙,我来何处吊英贤。”也是千古名联。


王勃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时候,就十七岁。


白居易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时候就十六岁。


 梁冬:我的十六七岁在干嘛。


郦波:我们今天十六七岁的孩子,要么在做奥数,要么在打农药(王者荣耀)。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这个志向的“志”,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念头,也不是我要做什么人,它是打开精神空间的一种方式。


有人说我们语文课上都讲过了,让小朋友说说理想啊,我的理想要当科学家,我要当总统,那不叫立志,那叫念头。




04

志向,“心之所之”

▲ 明 沈周 卧游图册(局部)

 梁冬:“立志”和“念头”的差别是什么?


郦波:念头,佛法里讲,一瞬间有十万八千念。一息就有无数念。


好多人晚上睡不着,我想要这样想要那样,明天一定要怎么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晨起来走老路,醒来第一件事还是摸手机。这些都叫念头,不叫志向。


 梁冬:志向是什么呢?


郦波:志向的本质,上面其实是个”之“下面是个“心”,它的这个甲骨文的原意是“心之所之”,就是心要去的那个地方,不是你外在的人要去的那个地方,叫志向。


中国的书院,本质上其实就是西方的大学,它是探讨式、项目式学习。所以朱熹请陆九渊来,就讲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把这一句话说透了。


古代训诂音韵,这不就是西方式的,去观察一下母鸡怎么生鸡蛋,孵蛋有几个步骤,有什么样的气温,然后小学生就开始去做,他就养成了一种研究式学习。


中国古代的书院和西方大学都是主张研究式学习的,但是因为我们的科技落后,西学东渐之后,我们有强大的自卑感。我们一学西方的东西,学了人家的皮毛,精髓丢了。把人家的精髓丢了,把自己的精髓也丢了,这就悲哀了。


然后导致我们今天的教育走进一个死胡同,所有的教育参与者都疲惫不堪,所以你看我现在作为一个教育者思考这些问题,我本来主要在大学教育,我现在主要精力放在中小学上。我觉得要治其根本。


 梁冬:太好了。


我们要用内省的方式、内观的方式,看到这种“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状态之后,发展出自己的定力。





- END -



点击下方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觉者》郦波纪录片

👇




《生命·成长》第二季正在播出,欢迎收看。

👇

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

最新《生命·成长》第二季完整版纪录片


【此念】赠书福利


你年少立下的志向,

今天都实现了吗?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郦波五百年来王阳明

活动截止时间:2020年9月7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演忱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戏剧教育,发现人生更多可能性

叶逊谦I《生命·成长》第二季


梁冬对话郦波:人生的最高境界


叶嘉莹:命运把我放在哪里,

我就落在哪里,就在哪里开花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