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潘宗光:给孩子犯错的空间,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 | 《生命·成长》第二季
▲「此念」嘉宾 潘宗光
导读
现在有一个最大的危机,就是父母太关心孩子,孩子什么都不用担心、什么都不用管,没有一个对自己周边环境的警觉性,也不明白自己跟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没有一个恐惧的、防御的感觉,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曾两度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他将与「此念」一起分享,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应该是什么?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孩子很难有主动性?如何提高孩子的主动性?
cinian
▲点击观看
《生命·成长》第二季 潘宗光
潘宗光
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院长
英国伦敦大学博士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
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
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金紫荆星章获得者
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两届香港立法局议员
《生命·成长》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01
君子以厚德载物
▲ 图片来源:Andrew Macara
潘宗光:西方比较强调“硬实力”,只要我有权力、有经济能力,你就要听我的话。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阴阳协调,是“硬实力”和“软实力”平衡发展的。
我举个例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多人不知道前面还有四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有好的身体,有好的学问,就可以处理外面的事情,这是硬实力的发挥。但前面四句更重要,就是软实力的提升。“格物致知”,我们要透过外在的知识学问,明白一切事物的根源,以及对整个宇宙的体会。“诚意正心”就是用一颗真诚的心来体会,来对人。
我做校长的时候会和很多企业的雇主聊天,我问他们,“你们希望聘请什么样的人才?”他们说不重视名校,不重视成绩好的高材生,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能够很快地融入到一个企业的团队精神。因为你的成就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个团队。
《易经》说“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厚道的人,他容易跟人交往,不太自大,尊重他人意见,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这个人无论成绩多好、多厉害,永远有比他更高的。
世界永远是相对的,无论多厉害也有人比你更厉害。所以一个人不能太自大,要厚道对人心。最重要是有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就比较好了。
02
学会如何学习
▲ 图片来源:Andrew Macara
潘宗光:2500年前,四书的《中庸》是这样讲的,对学问要采取什么态度呢?要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阶段。
“博学之”就是要有多学问,最重要是“审问之”,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拿到的资料是真还是假,现在网上很多技术传来传去,所以我们要审问,这个资料来源是真的还是假的。
审问以后要“慎思之”,对真的资料我们要思考、判断,用逻辑来分析,明白里面的主要思想,还要做一个结论。
“明辨之”,结论以后是一个理论,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根据实验的结果,对比是不是可以真的根据经验来修改一下,做一个最后的定论。
根据最后的结论,要尊重事实地来执行,然后重复地验证,这样才是做学问的程序。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是认为要拿名校的学位就行了,不是这样的,大学教育最主要不是教学生认识多少新的学问,而是教导他们怎么样学学问,怎么学。
03
不要“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
▲ 图片来源:Andrew Macara
潘宗光:现在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就会特别地关心、特别地照顾,希望孩子好,要给他安排很多补习班、兴趣班,让他忙得不得了,这样下去对孩子会产生两个不好的影响。
第一,孩子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决定性、主动性,孩子没有主动性,什么都是父母安排的。父母不要强迫孩子什么都要学,很多孩子从小学很多东西,长大以后却可能什么都不喜欢,而且孩子会觉得父母对他们有很大的希望,会给他们提供很多的东西,但是他们自己却不喜欢,也不敢和父母说,不做也不行,做又不喜欢。
这个年代的孩子很可怜,像我那个年代,没有听过孩子有抑郁症,也没有听过有孩子自杀,但现在看来还挺多的。
为什么会这样?孩子受了很大的压力,父母的出发点是希望帮孩子提升他的起跑线,可能希望他更容易进名校、考试成绩好、将来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但长远来看,他可能会输在终点线。
假如给他时间,做他喜欢的一件事,更好。
04
学会放手,鼓励孩子发挥主动性
▲ 图片来源:Andrew Macara
潘宗光:我觉得现在有一个最大的危机,就是父母太关心孩子,孩子什么都不用担心、什么都不用管,没有一个对自己周边环境的警觉性,也不明白自己跟周边有很多互动的关系,没有一个恐惧、防御的感觉,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父母要看老子,《道德经》里有一句话非常好,“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是很重要的。
父母对孩子不要有一种我拥有、我主宰、我占有的这个概念,要放手。孩子的成绩不好,没有问题,他通过犯错,通过成绩不好,他才有上进努力的动机,如果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孩子就没有主动性,将来他怎么做领袖。
所以我觉得父母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发展自己,找出他对某件事情的兴趣,帮助他发展,鼓励他做更主动的决定,这个决定可能是错的,但是没有问题,错了以后记得让他修改过来,鼓励他的主动性,发挥他的领袖才能,这才是栽培一个人才最重要的。
2021年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生命·觉者》原班人马
历时两年制作,再次诚意出品
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第二季嘉宾名单
尹烨|华大集团CEO,科普大V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
彭凯平|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严伯钧|科普作者,“得到”《西方艺术课》讲师
田宏杰|儿童心理学教育专家
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叶逊谦|戏剧教育者、导演
黄仕明|生生不息催眠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 雨果奖《折叠北京》作者童行学院创始人
陈海贤 | 心理学家、心理作家
约格·迪尔克斯|一行禅师德国正念禅修中心导师
李松蔚|心理学科普大V
杰弗瑞·萨德|“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嫡传大弟子
约翰·贝曼|世界顶级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
奥托•夏莫 | U型理论创始人
徐蓓 | 《九零后》导演
叶斌 | 心理学家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成长》第二季纪录片
- END -
【此念】赠书福利
你允许自己或者孩子犯错吗?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潘宗光
《感恩这一课:一位大学校长的回忆》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1年11月18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演忱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内心的热爱,丰富了生命的质量
徐蓓《生命·成长》第二季
《觉者》吴清忠:为什么长期晚睡,会导致失眠?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导师:如何缓解焦虑?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