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生命·成长》第二季 彭凯平(第四期)
▲「此念」嘉宾 彭凯平
导读
当孩子犯错时,你会怎么教育他?
家长在生气时,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太笨”、“你是个废物”,这些话对孩子的心理打击特别大。一定不要用残忍、贴标签、定性的说法给孩子下定义。批评教育时,指明方向,引导孩子改变行为,塑造良好的习惯,这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本期彭凯平教授将继续与「此念」分享,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怎么安抚?正确的批评教育是什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为什么积极的心态对养育孩子如此重要?
cinian
▲点击观看
《生命·成长》第二季 彭凯平(第四期)
彭凯平
长江学者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以及
国际积极教育联盟(lPEN)中国理事
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
著有《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等
《生命·成长》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01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安抚情绪
彭凯平: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太笨”、“你是个废物”,这些话对孩子的伤害打击特别大。一定不要用残忍、贴标签、定性的说法给孩子下定义,而要用行为改变,塑造方向的技巧让孩子获得帮助。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持,也是他人生意义的来源。无论做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是以聆听、关怀、支持的方式来对待,这才最重要的。
彭凯平:我认为情绪调节非常重要,人往往由情绪主导,情绪在先,认知在后。先去改变情绪,再去改变思想。所以孩子回家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出现消极情绪,要教他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
我曾经提出“八阵法”,八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
第一,慢慢吸气。
让心淡定下来,静下来。
第二,抚摸身体。
拍拍手、摸摸胸、摸摸脸,亲人之间互相拥抱一下。
第三,闻闻香的物品。
香是对情绪作用最快、最直接的安抚方式。
第四,找件事做。
洗碗、拖地、看书,让自己动起来,其实就可以化解急躁不安的情绪。
第五,倾诉。
倾诉是有一个深度的交谈,至少半小时。对孩子来说可能有点难,因为他不善表达,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时候,家长需要有耐心,慢慢地引导他,不要三言两语,要和孩子建立深层次的交流,让他说出此刻的感受,知道是什么事情导致孩子情绪化。
第六,闲聊。
朋友间的闲聊能够迅速安抚孩子,给他带来快乐。如果有一个朋友能够陪他聊天,那么他就有一个最好的心理医生,友谊是最好的解药。
第七,写作。
有些话羞于当面表达,可以让孩子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第八,幽默的段子、相声、喜剧、音乐。
陪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而快乐的事情,看一部感人的影片、听一首欢快的音乐,聊一聊最近的喜剧,都是很好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太忙、太着急,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慢慢地就失去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在平常的生活中,父母可以放下手机,多陪孩子一起做这些事情,只要用心,相信通过这些简单而温暖的事情一定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理,安抚他的消极情绪。
02
批评教育孩子时
告诉他“行动改变方向”
彭凯平:认知干预就是既然发生了负面的事情,没有办法改变,那么就改变对这个事情的认识。
认知干预的三个原则:
第一,说清楚事情是短暂的,可以改变。如果事情长久,那永远无法改变。
第二,不要把事情说成本质,定性描述。
如果那个人坏,就是因为学校不好,社会是丛林。我很反对这种说法。因为这是一个定性的描述,定性的描述,我们改变不了。如果社会是丛林,那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变成一个短暂、局部、可改变的事情。
例如:孩子情绪低落,是因为老师批评他作业没做好。家长可以说“我们努力把它做好”,这是一个安慰,而不能说“老师很傻”、“你太笨”,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是定性描述。
第三,不要上纲上线、给孩子贴定性标签。
通过努力,这件事情能够被改变,改变就有希望。指明方向,引导孩子改变行为,塑造良好的习惯,这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比如:丈夫晚回家,没有及时打电话告知家人,结果让家人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才吃上晚饭。丈夫回来后,太太肯定要抱怨,这个抱怨可以说“你不回家,为什么不提前打个电话?”,丈夫的反应肯定是“对不起!我下次一定提前给你打电话。”
相反,如果说成“你是个自私的人”、“你跟你爸一个德性”、“你全家都有这个臭毛病”。那怎么解决?“爸爸”不能抛弃、“全家”也不能杀害。结果,就会出现很多家庭矛盾和问题。
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做?有两个建议:
第一,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要用行动改变方向。
第二,家长和孩子沟通,一定要鼓励他的进步和发展。
很多时候,家长希望看到结果,其实应该看变化。人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人通过不断变化来不断成长,而不是看结果,结果往往都靠不住。
03
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我可以变得更好”
彭凯平:父母的陪伴、支持、爱特别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柱就是父母,这也是他人生意义的来源。
当孩子遇到困难,面对人生难题,父母都愿意无条件的鼓励、支持、帮助,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心灵养分。所以我建议中国的家庭,可以拿出一段时间不要看手机,多陪陪孩子。
彭凯平:对,至少15分钟。互相凝视对方,看对方发笑、发呆。因为喜欢彼此,你看着对方就很开心,所以可以做这样的练习,增进双方的感情。
犹太家庭有个传统,就是吃完饭后,父亲和孩子交流大概15到30分钟。没有答案随便交流,没有限制和规定。
比如:今天学校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你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让你开心和烦恼的事情,我们可以聊一聊。这些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可以多聊。
而有些问题比较严肃,有答案,可以少聊。因为容易引起比较、判断,智商高低、知识高低等等矛盾,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身心反应。
彭凯平:有关心理学的话题,父母和孩子可以永远聊下去。因为爱、理想、梦、追求、谈话技巧、生活本领,这些都很常见,通过交流,帮助孩子成长,获得感悟。
为什么有些话题聊不下去?
因为有代沟的差异。
比如“我们该不该认真学习?”,“我们该不该结婚恋爱?”,“我们该不该去关心社会问题?”在孩子眼中这些是大人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不感兴趣。因此,多聊一些跨时代、跨时空、跨年龄的一些话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04
父母践行积极心理学
用积极的心态养育孩子
彭凯平:是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父母问题的一种延续,是父母心理问题的一种投射。所以解决父母的问题,孩子的问题自然可以引刃而解,只不过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彭凯平:你的孩子有问题,你想跟他谈心。正确的做法是你自己猛吸三口气,然后喷点香水,放下各种焦虑、烦恼、着急、愤怒,用愉悦的心情再跟孩子交流。
当你愤怒时,语气一定不好,孩子不想听,到最后你一定会爆发、打、骂、甚至出口伤人、失手打人。所以教孩子先教自己,让孩子积极,必须先让自己积极。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在焦急、愤怒、被负面情绪控制的时候,思路是特别狭窄的,脑海中只有一条最熟悉的、最本能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年他的父母是怎么对待他。在中国,有很多父母没有接受过科学教育,尤其是缺乏心理学教育。
彭凯平:是的。所以很多中产阶级的年轻父母,在紧张、恐惧、愤怒的时候,用的是他们熟悉的方法。这就是积极教育心理学的目的:让父母熟悉积极心理学、学习积极心理学、实践积极心理学,让它变成你最熟悉的绝技。
将来在你生气的时候,想到的不是父母,而是交谈的经验和结论,这个时候,你就改变了。所以不要低估知识的价值,它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2022年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生命·觉者》原班人马
历时两年制作,再次诚意出品
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第二季嘉宾名单
尹烨|华大集团CEO,科普大V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
彭凯平|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严伯钧|科普作者,“得到”《西方艺术课》讲师
田宏杰|儿童心理学教育专家
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叶逊谦|戏剧教育者、导演
黄仕明|生生不息催眠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 雨果奖《折叠北京》作者童行学院创始人
陈海贤 | 心理学家、心理作家
约格·迪尔克斯|一行禅师德国正念禅修中心导师
李松蔚|心理学科普大V
杰弗瑞·萨德|“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嫡传大弟子
约翰·贝曼|世界顶级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
奥托•夏莫 | U型理论创始人
徐蓓 | 《九零后》导演
叶斌 | 心理学家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成长》第二季
- END -
彭凯平教授
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此念专场】
扫描二维码 点击购买
👇
【此念】赠书福利
你有哪些好方法
能安抚孩子的消极情绪?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彭凯平亲笔签名
《孩子的品格》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2年3月3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赵天玮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致良知,知行合一”支撑起了伟大的人性
《生命·成长》第二季 彭凯平(第三期)
大脑幸福密码 :如何内化积极体验?
科幻有多迷人?连梁启超、鲁迅都忍不住试试|姜振宇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