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源自能触动你心灵的地方|《生命·成长》第二季 彭凯平(第六期)
▲「此念」嘉宾 彭凯平
导读
什么是意义?
对于蝴蝶,花具有意义,花不会拒绝蝴蝶,蝴蝶为花传播花粉。因为有了蝴蝶的眷恋,花朵才更美。对人而言,生命不停地流动、变化,意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意义没有一定之规、没有标准答案,是靠你自己去寻找、去发现。
人生不需要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宏大的意义,世界里的小庆幸也值得尊敬。每一个用力生活的人,都是英雄。
本期彭凯平教授将继续与「此念」分享,如何寻找意义?什么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才?为什么要培养孩子各有专长?如何更容易发现孩子的天赋?
cinian
▲点此观看
《生命·成长》第二季 彭凯平(第六期)
彭凯平
长江学者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以及
国际积极教育联盟(lPEN)中国理事
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
著有《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等
《生命·成长》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01
社会需要的是专才
教育要培养孩子各有专长
彭凯平:我特别不喜欢门门功课都是A的学生,这样他们往往也做不出特殊的成绩,我喜欢有专长的学生。国家要培养有专长的人,不要用统一的模式来培养人才,应该是人尽其才、各显其能。
给同学们一个建议: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且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因为这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领。不要跟别人比,统一的标准不一定适合你,也没有太多价值。未来社会不是挑选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是具有某项特长的人才。
比如:电影公司一定要挑最会表演的人,数学好不好,他不关心;财务公司一定要招最会赚钱的人,绘画好不好,可能他也不太关心;政府招聘官员一定挑品德优秀的人,想象力和表达好不好,可能也不是衡量的重点。当然,做官员应该学会表达。
社会挑选的不是你的全才,它挑选的是有特殊才华的人,这是社会的需要,是一个分工的需要,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很多同学就明白了。
我们只要在最擅长的领域发挥到极致,这才是社会最需要的,而不是门门功课都是A,那是为了拿奖学金、为了受表彰、为了让家长、老师喜欢你,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分工讲究的是,各有各的特色和优点,所以精通和专长于一项就行。
02
意义不是天定的、不是神授的
是靠自己去发现
彭凯平:现在有很多孩子,从小到大的目标就是考上好学校,当他完成这个目标,那下一步该做什么他也不清楚。
因为中学、家长、老师强调的是“你为我们学校争光,考上北大清华”,结果当学生考上学校后,就觉得完成任务了。接下来该做什么事情,他们不知道。这叫做空心病。
生命的意义感是什么?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生命的意义,它不是一个空虚的概念,而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立德、立言、立功”是意义,建立美好的关系是意义,活出心花怒放的生命也是意义。“意义”是由你自己发现,不是天定的,也不是神授的,它是你自己找到的一种价值感、意义感和存在感。
比如:孩子觉得考个好成绩可以带来快乐,那就是意义;女生觉得将来在家里做个家庭妇女,养育四五个健康的孩子,那也是意义。
所以不要把意义政治化、神圣化、标准化,你觉得做得开心、愉悦、快乐的那些事情,那都是意义。
03
意义来源于能触动你心灵的地方
▲图片来源:彭凯平微博
彭凯平:意义的找法,包含很多心理学的建议,因此每个人都不一样。
第一,从自身的情绪感受来找。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做有意义的事情往往带来开心。反过来思考,做哪些事让你开心就是你的意义感所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想一想,今天有没有哪些事情让你特别开心、特别投入、沉浸其中?如果找到,那件事情可能就是你生活的意义。
比如说:我特别开心的事就是上一堂特别潇洒、激情洋溢的课。课后回想自己课上的说法、想法、做法、同学们之间的反应和互动,我能感受到快乐。我想这就是我活着的意义——当一个好老师,所以人可以从自己愉悦的体验中找到意义。
第二,从社会的欣赏价值来找。
当你做的事情得到国家荣誉、得到奖牌、得到社会赞许,这可能就是你该做的事情。因为你显然做得比别人好,做的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事情。为什么人民英雄牺牲自己,他们觉得值?是因为这个社会对英雄有热爱,那就是他们的意义。
设计潜艇的老院士,一辈子生活在孤独之中,想一想,其实他活得不是特别开心,母亲都见不到,但是国家表扬他勇于奉献自我,能为国家做出伟大贡献,他觉得这就是意义。
为什么解放军战士认为自己保家卫国有意义?因为社会的期望和赞许成为意义的源泉,社会赋予他意义感。
第三、从自己人生的境遇中间找到意义,随时随地发现意义。
我们是怎么解决生活中的磨难,想明白价值所在那也是意义;我们做一些成功的小事情,没有社会赞许,但我认为那也有意义,也可以去找,找一些你觉得做得好、做得成功的事情,这也是意义的发现。
第四、从信仰、宗教、哲学思想,立德、立言、立功这些文化价值理念找意义。
所以我从来不否认那些有信仰的人,他的意义感来自于为信仰牺牲、为信仰奋斗。意义没有一定之规、没有标准答案,是靠你自己去找、去发现的。有意思的是,凡是觉得自己找到意义的人,他往往就活得长、活得开心、活得健康、活得幸福。
彭凯平:对。你慢慢地找到意义。有些意义可能就是你的灵机一动、灵光四射。
你走到水边,想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就是你的禅意,那也是意义;你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潮涨潮消,这也是意义。我们的灵性、悟性、感性,其实就是意义感。
彭凯平:有感受就是意义,所以不要把意义神圣化、抽象化、口号化,那是虚伪的,那是别人告诉你的。
意义是你自己觉得相信、内化、感同身受,如果触动你那就是意义感。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我们大脑前额叶的神经元的放电,简单来说,就是放电赋予意义。
04
培养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更容易找到孩子的天赋
▲英国跳水运动员Tom Daley
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编织的奥运纪念毛衣
彭凯平:把擅长的事情和职业等同起来,是一个错误认识。职业是社会分工的需要,擅长的事情是你平时在生活中要做的事情,可能跟职业没关系;职业是养家糊口的手段,而擅长的事情是自己开心的事情,这是两码事。
能把两者结合是很幸运的事,不能结合,它对你依然很重要。你喜欢织毛线,但是不妨碍你的职业是炒股。当炒股炒不顺的时候,织毛线能让你开心,一个是生活技巧和天赋,一个是从事的职业。
彭凯平:织毛线让他很开心,并且能够排除他的紧张焦虑,对职业也有帮助。所以人可以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然而擅长做的事并不一定是职业要求。
彭凯平:有一位心理学教授加德纳,他提出“人类天赋的发现就是从日常生活的陪伴、交流、观察开始,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因为有时候,人并没有机会去发现,也不知道自己有这个天赋。
所以培养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是找到自己天赋最重要的方法。
2022年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生命·觉者》原班人马
历时两年制作,再次诚意出品
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第二季嘉宾名单
尹烨|华大集团CEO,科普大V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
彭凯平|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严伯钧|科普作者,“得到”《西方艺术课》讲师
田宏杰|儿童心理学教育专家
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叶逊谦|戏剧教育者、导演
黄仕明|生生不息催眠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 雨果奖《折叠北京》作者童行学院创始人
陈海贤 | 心理学家、心理作家
约格·迪尔克斯|一行禅师德国正念禅修中心导师
李松蔚|心理学科普大V
杰弗瑞·萨德|“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嫡传大弟子
约翰·贝曼|世界顶级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
奥托•夏莫 | U型理论创始人
徐蓓 | 《九零后》导演
叶斌 | 心理学家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成长》第二季
- END -
彭凯平教授
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此念专场】
扫描二维码 点击购买
👇
【此念】赠书福利
生活中有哪些事,
对你的人生有重大意义?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彭凯平亲笔签名
《孩子的品格》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2年3月17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赵天玮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如何用有意义的活动来丰富孩子的生命体验?
《生命·成长》第二季 彭凯平(第五期)
李泽厚:中国哲学如何登场?
为什么大脑如此神奇?|《人人都该懂的脑科学》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