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默:快速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才是解除焦虑的正解|《生命·成长》第二季 (第一期)

此念18 此念 2024-04-30

▲「此念」嘉宾 陈默

导读

以前的父母为什么不像现在这么焦虑?

 

现在,第一个层次——衣食住行,家长基本上都满足了孩子;接着就要上升到第二个层次——精神生活,这就涉及到家长们的阅读量、艺术鉴赏力,如果上不去,就会在这个地方挣扎,挣扎就会不安,不安就会担心,因此对什么事情都会产生焦虑,只不过,在孩子的学习上浓缩了他们最强的焦虑点。

 

陈默,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本期将与「此念」分享,当代家长想要解决焦虑,有什么可行的办法?什么是孩子正在承受的“隐形压力”?孩子长期处在被催促和逼迫的环境中,会导致什么结果?什么才是家长对孩子“诚心诚意的陪伴”?



cinian




陈默

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特约咨询师

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学与咨询工作

“喜马拉雅”明星讲师

主要著作:《孩子,你怎么了》

《家有小学生》《家有中学生》


《生命·成长》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01

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

有助于家长摆脱焦虑

陈默:八十年代,父母都不太焦虑,即使考上大学的人凤毛麟角。而现在,高中生基本都能考上大学,父母反而很焦虑,这差别很大。


人的生命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物质生活;第二个层次是精神生活;第三个层次是灵魂生活。


现在,第一个层次——衣食住行,家长基本上都满足了孩子;接着就要上升到第二个层次——精神生活,这就涉及到家长们的阅读量、艺术鉴赏力,如果上不去,就会在这个地方挣扎,挣扎就会不安,不安就会担心,因此对什么事情都会产生焦虑,只不过,在孩子的学习上浓缩了他们最强的焦虑点。


所以这是八十年代与当代父母不同的真正原因。


家长想要解决这种焦虑,需要快速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有人说这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各个地方都应试,考上常青藤大学也并非容易的事。中国与别的国家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的孩子需要承受双重压力——“隐性压力”和“显性压力”,而别的国家的孩子只要承受“显性压力”。


什么是“隐性压力”?


隐性压力,就是伴随儿童成长的这些教育者——老师和家长,他们都是焦虑者,这是孩子有心理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处于被催促和逼迫中,他的神经就如橡皮筋一样,会拉得很紧,时刻处于紧张。


比如:一个初中的老师,他是怎么制造这种焦虑?当学生进入初一,他会告诉他们初中只有三年,要抓紧,现在要是不用心,初三就不会有好成绩,不会有好成绩就考不了好高中,一共只有三年。学生一听,神经立马紧张起来,心想只有三年时间,要抓紧。


到了初二,老师又说,这是一个转折的年龄段,不好好学就来不及了,要是今年考不出好成绩,好高中就免谈;到了初三,老师接着说,再不抓紧就真的来不及了,今年要是懈怠学习,你就彻底考不上好高中。老师就不断地释放这种焦虑。


其实一个老师,如果能跟学生这样说,“前面学得怎么样?”学生答:“不太好。”老师安慰他,“没关系,一年足够。通过滚动复习,前面落下的知识都会补上。你好好学,状态要好。”换种方式,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像这样的例子太多,有的学生前面学得不太好,父母带来咨询,他现在初三,我跟他说“小伙子,别听你父母和老师说的时间不够,相信我,只要一年足够,但是学习的状态要好。你现在状态有什么问题告诉我,我们来想办法解决。”考完试,他父母打电话过来,妈妈开心地说“真是没有想到,能考这么好的成绩,非常感谢您。”


学生长期被催促和逼迫,造成的结果就是没“弹性”。没“弹性”具体是什么表现?


一、强迫症。


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考不到100分就要哭,写不了像印刷体那样的汉字,就擦完写,写完擦;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就要不断拉扯自己的头发,急得双脚跳。


二、被迫学习。


大多数孩子变成你叫他学,他就学;你不叫他学,他就不学。




02

家庭教育的核心

允许孩子走适合自己的路

陈默:我一直在强调,家长要意识到学习后期,冲突会变得越来越大,原因在于家长告诉孩子要做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这会慢慢演变成带有功利性和目的性。


比如:学钢琴。在班级里,要表演吹拉弹唱的节目,你可以弹一首钢琴曲,同学就会认为你是有才艺的人。弹琴变成一件带有功利性和目的性的事情,没有精神上、心灵上的愉悦。


相反,零零后这一代很不功利,问题就来了。但凡你所表达的这件事带有功利性,他一定不听,并且会抵抗你。如果,你还要坚持说,以后肯定是冲突不断。


比如关于为什么要学习的探讨:


孩子:“爸爸,学习这么累,有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


爸爸:“好好学习,考一个好高中,考上好高中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是为了拥有一张好的大学文凭,大学文凭是敲门砖,你就可以敲开一个好企业,将来就会有好日子过。”


孩子:“什么样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爸爸:“至少像我一样,能买房买车!”


孩子:“我既不要房,又不要车,为什么要读书?”


爸爸:“那你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你只能去扫大街了。”


孩子:“爸爸,你这个想法不对,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扫大街难道不是为人民服务?我要是大学毕业,就去应聘扫大街。上午扫大街,下午就可以玩游戏。多好!”


爸爸:“我们家怎么会出你这种人?!”


以前,你跟八零后说好好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可能认为有道理;现在,你跟零零后说好好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会说“我为什么要改变命运?”;你跟九零后说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社会精英,成为一个受尊重的人,他反问你,“什么样的人最受人尊重?”网红最受人尊重。


其实,很多孩子都可以成才,为什么最后没有成才?实际上,他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潜能被抑制住。


家长缺乏正确认知、正确观念。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将来找的工作,或者选的专业,就是为了做人上人,为了拥有更多的收入。


我认为,这些家长其实是看上去很聪明,但是他们不懂行业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眼里只看到这些风头强劲的行业,再过十年未必,再过二十年也未必。


人人只要去对了地方,都可以成为人才。家长一般难以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念,我觉得这才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理念。




03

探索的欲望是内驱力的来源

陈默:现在有内驱力能自主学习的孩子,屈指可数,因为能做到的家长寥寥无几。所以家长想要孩子做到,就要诚心诚意的陪伴。


什么是诚心诚意的陪伴?你仔细地想一想,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刻,一定是父母专心为你一个人而做的事情。比如:下棋。家长不要边拿手机边下棋,你要把注意力放在陪孩子下棋上。再比如:陪孩子去游乐园。到迪士尼,他感到幸福是因为陪他玩这件事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这个是基础。


基础是什么意思?就是他内在的幸福感,或者幸福指数是一个人探求欲望的基础。当人很难受、没有幸福感时,探求的欲望一定不会高。


你要带领孩子,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水平越高,求知欲就越强,探求欲就越高。家长如果有意识培养探求欲,提高思维水平,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最该做的事情就是提问。


家长可以跟孩子去探讨一些没有答案、非常有趣的事情,比如:尼斯湖水怪是什么样?什么是百慕大三角洲?金字塔是什么原理?


现在,这些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会充满好奇心。在形象思维非常丰富的时候,给他“谜”一样的刺激,让这些“谜”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等到他学物理、学化学,出于好奇心,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去探索,“谜”越多,求知欲就越强,这样可以培养内驱力。


▲ 点击观看【此念课堂】视频号



2022年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生命·觉者》原班人马

历时两年制作,再次诚意出品


 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第二季嘉宾名单


尹烨|华大集团CEO,科普大V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

彭凯平|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严伯钧|科普作者,“得到”《西方艺术课》讲师

田宏杰|儿童心理学教育专家

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叶逊谦|戏剧教育者、导演

黄仕明|生生不息催眠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 雨果奖《折叠北京》作者童行学院创始人

陈海贤 | 心理学家、心理作家

约格·迪尔克斯|一行禅师德国正念禅修中心导师

李松蔚|心理学科普大V

杰弗瑞·萨德|“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嫡传大弟子

约翰·贝曼|世界顶级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

奥托•夏莫 | U型理论创始人

徐蓓 | 《九零后》导演

叶斌 | 心理学家

陈默 | 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成长》第二季


- END -



【此念】赠书福利


你有哪些好方法,

来帮助孩子建立内驱力?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陈默

家有小学生

给烦恼父母的实用秘籍》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2年5月6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赵天玮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发现孩子的天赋,有多重要?

《生命·成长》第二季彭凯平(第一期)


薄世宁:成长的烦恼|《了不起的身体》(第五期)


刘擎:为什么哲学是冒险的历程?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