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下午茶 |什么是友爱:《吕西斯篇》的追寻
▲ 拉斐尔《雅典学院》
此念直播预告
「此念」将邀请胡赳赳一起探讨「如何学习?」,11月23日,此念视频号19:30 直播,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乔布斯
编者按:
苏格拉底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源头。他最有名的话是“未经审察的生活不值得一过”,他的思想绝大部分集中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以谈话录的面目出现。究竟什么才是良好的生活方式?爱与死亡和哲学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美德?
「此念」希望还原一个真实的苏格拉底,使高高在上的哲学思想能进入公众的视野,通过对经典的导读,以此能契入公众自己的生活理念。承此想,特邀请研究者胡赳赳对苏格拉底的思想进行解读和梳理,每周一期专栏文章,每周三的晚上更新,「此念」独家连载。欢迎读者参与讨论与互动。
cinian
胡赳赳
作家,文化研究者
近著有《论孤独》《赳赳说千字文》等
策划修复出版了被誉为
中国“百年语文第一书”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喜马拉雅FM主持汉字文化类节目
《赳赳说字》等
现兼任大董美食集团首席文化官
中国传媒大学跨媒体艺术研究中心特聘导师
苏格拉底的下午茶
作者:胡赳赳
某日,苏格拉底来到雅典城外,他要从西北郊的阿卡德摩去往吕克昂。路上经过一所摔跤学校,他受邀前去谈话。
这里有一位叫希波泰勒的青年爱上了另一位青年吕西斯。谈话主要发生在苏格拉底和吕西斯之间。苏格拉底详细询问了父母对吕西斯的爱,邻人对吕西斯的爱,他得出一个初步结论:
凡在我们内行的领域中,人人都会相信我们,无论是希腊人还是野蛮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此范围内,我们可以按我们的意愿行事,不会有人阻拦我们。在这些事情上我们自己是自由的,还能控制其他人。
与此相对应的是,“而在那些我们并不懂行的领域中,没有人会允许我们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也不会有人把这些事托付给我们做,而是每个人会尽力阻止我们。”不管他人如何爱你,在这些事上,依然会阻拦你。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苏格拉底问:“在那些我们一无是处的领域中,我们会成为某人的朋友吗,或者有人会爱我们,和我们交朋友吗?”答案由吕西斯的嘴中说出,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但为什么会引导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呢,难道爱不是无条件的吗,为什么当我们一无是处,没有价值时,便不会被人爱了呢?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这个疑问,而是引导说:“在一个人的心灵还没有接受过训练的领域中,他有可能成为行家吗?”事实上,任何人都能发现,婴儿就是这种状态,但是婴儿却最受人喜爱,就是那种无条件的爱。因此,这种对友爱的探讨归于失败。
接下来,谈话在苏格拉底与吕西斯的表兄美涅克塞努之间展开。他们的谈话也推导到一个错误的结论,那就是:“某人经常是某个非朋友的朋友,甚至是某个敌人的朋友。你爱某人而他不爱你,甚至恨你,就是这种情况。某人经常是某个非敌人的敌人,甚至是某个朋友的敌人,当你恨某人而他不恨你,甚至爱你,这种情况就发生了。”
在这里,爱和恨是相互转换的,因恩生害,爱受于害,便会产生这种结果,既没有完全的爱,也没有完全的恨。二者是相互变化的。由爱意而敌意,就在一瞬间。这也是讨论为什么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因为无法把爱意固定下来。
苏格拉底又转向吕西斯说:“如果我们的探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迷失方向了。”他引用荷马的《奥德赛》说:“神总是使同类相聚。”然而同类的东西必定永远是朋友吗?苏格拉底觉得未必,因为“那些行不义的人和那些承受不义的人不可能成为朋友”,尽管他们都是恶人。
或者说,再进一步,只有好人才能成为朋友。苏格拉底思索道:“只有善者是朋友,而恶者决不会与善者或恶者成为真正的朋友。”
然而问题又来了,善者是自足的,自足的人不需要任何东西。那么,“这世上的善人怎么能够成为善人的朋友呢?他们分开的时候不会相互思念,因为哪怕这种时候他们也是自足的,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又不会相互需要。”
这可真是麻烦,这次对友爱的论证又失败了。同类不可能成为朋友。那异类呢?会不会是这样?“事物越是相同,就越会充满妒忌和争斗,就越会相互仇恨,而事物差别越大,就越会结成友谊。穷人要和富人交朋友,弱者要和强者交朋友——为了帮助的缘故——病人要和医生交朋友。总之,无知的人必须珍视有知识并爱他的人。”那么,这个观点对不对呢?苏格拉底继续探讨下去。他发现,这样一来,将会导向一个问题:对立者是其对立者的最佳朋友。这显然难以让人相信。因此,他认为“相同者不是相同者的朋友,对立者也不是对立者的朋友。”但他又找到了一个要点,认为必须加以考虑。那就是:“某个既非恶又非善的事物会变成善者的朋友。”
苏格拉底自己也有些思考上难以为继了,但他坚持了一下,继续推导:“善者不是善者的朋友,恶者也不是恶者的朋友,善者也不是恶者的朋友。”那么这样以来,只剩下一种可能性了:“如果某事物可以成为任何事物的朋友,那么善的事物或恶的事物都不可能成为善者或与其自身相同的朋友。因此,我不认为任何事物能成为恶者的朋友。”
这就像病人,由于他的疾病而是医生的朋友。而身体是既不好又不坏的。由于疾病,身体被迫欢迎和热爱医药。于是,苏格拉底发现:“既不好又不坏的事物变成好事物的朋友,因为某些坏事物的呈现。”在这样一种现象中,苏格拉底继续辨析友爱的存在。为什么一种事物能对另一种事物产生亲善,他从现象之中发现具体事例,并将其抽象出来,看能不能经受起普遍性的考验。正是这样的分析法,使他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逻辑展延。
接下来,苏格拉底仍有精彩的发挥。你们既然接受了这样的论点,那么我们继续往前推进。“不好不坏的事物由于坏事物的呈现,有的时候还没有变坏,而有的时候变坏了。”如果是这样,这意味着什么呢?“当它不是坏的,但坏已经呈现的时候,这种坏的呈现使它想要好的事物。但是这种使它变坏的呈现又会剥夺它要变好的愿望和对好事物的热爱。因为它已经不再是不好不坏的,而是坏的。而坏东西不能是好东西的朋友。”
苏格拉底由此推论到形而上的智慧:“那些已经聪明了的不再爱智慧,无论他们是神还是人。而那些对他们自己是坏的一无所知的人,也不会热爱智慧,因为坏人和愚蠢的人不爱智慧。还剩下的就是那些拥有无知这种坏东西的人,但还没有被无知变得无知和愚蠢。他们还明白自己不懂那些不知道的事情。这样一来,结果就是那些既不好又不坏的人热爱智慧,而所有那些坏人不热爱智慧,那些好人也不热爱智慧。”
现在,苏格拉底似乎抵达了他的结论:“无论是在灵魂中,还是在身体里,还是在任何地方,那些本身既不好又不坏的事物,由于坏的呈现,而成为好事物的朋友。”论证到这里,这意味着友谊就是向善,友谊就是成为善者的朋友。原本每个人都是既不好又不坏的,但是受了坏的污染,于是应该向好的事物看齐,这便是友谊的伦理。这颇像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推导到这里,苏格拉底也颇为满意,认为自己找到了关于友爱的真理。但他仍有一点隐隐不安,似乎有什么漏洞存在。他在寻找这种漏洞,有可能会推翻自己所有的论证。因为如果“朋友之所以是朋友,其是的是为了朋友,其原因是他的敌人”成立的话,那再来看具体事例:身体由于疾病,而成为医药的朋友。但医药呢,却是由于健康的原因,而成为身体的朋友。可是,原因不因该是敌人吗,而健康显然不是敌人。所以,之前的推论难以成立。因为推论到另一方时,发现朋友不应该有目的,不应该有功利心。否则,这个论证就不成立了。一个人为了去恶而与善人交朋友,那一个本身已是至善的人,为什么要与不比他善的人交朋友呢?
所以,苏格拉底再次改变立场。他说:“那么真正的朋友不是为了某个朋友的缘故才是朋友。”苏格拉底这样讲述:“如果一个人期望另一个人,我的孩子们,或者深情地爱他,那么除非他在他的灵魂中,或者在某些性格、习惯中,或者在他的灵魂方面,属于他爱的对象,否则他不会对他爱的人有所期望,或者深情地爱他。”
现在,苏格拉底摆脱了推理,开始说一些他的富有哲理的话啦。他说:“生来属于我们的东西已经把它自身向我们显示,作为我们必须热爱的东西。”
天色已经不早了,美涅克塞努和吕西斯的监护人喊他们回家。尽管苏格拉底还没有完全论证出来什么是友爱,但是他最后仍然说:“我们相互之间是朋友——我把自己算作你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却还未能发现什么是朋友。”
- END -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六神磊磊:侠的本质是什么?
林曦:烦恼即菩提,如何得自在?
《生命·成长》第三季(第三期)
苏格拉底的下午茶 | 不朽之爱:《会饮篇》解读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