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摆烂在家不愿出门,怎么办? | 此念课堂

此念 此念 2024-04-30

▲ 图片来源:Stephen Pleban

导读

MCC,Master Certified Coach,即“大师级教练”,被称为“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管理技术”,被大量应用于企业领域、专业领域、个人成长领域、家庭与关系领域,通过对话,启发个人成长。


此念课堂每周一周四12:00,都邀请MCC大师级教练贺拥军(Jeff)老师,与在亲子教育中有很多苦恼与困惑的家长,进行线上连麦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家长们有所觉察,观念的改变,也慢慢发生着。


教练式对话,并不会给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聆听、反馈、提问种种方式,激发对方的想法与潜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这样的对话,使得家长们,找到最适合自己与孩子的解决之道。


我们将其中一些对话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它们也许有些长,但是只有完整地呈现,才能感受到教练式对话的奥妙所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cinian




Jeff

   国际教练联合会认证的大师级教练(MCC)

 过去8年,通过超3000小时的1对1教练对话

有效支持到不同客户不同的话题

具有丰富的教练对话经验



  以下这段对话,关于一位家长的苦恼:

孩子摆烂在家,不愿出门,怎么办?

▲ 图片来源:Stephen Pleban


 Jeff小张(化名),谢谢你的连麦,你今天带来的话题是什么?


小张:首先想表达一下我的感受,能和您连麦真的非常激动。因为您的连麦我也听过好几场了,能感觉到老师您的谈话水平很高。


今天主要是想和您聊一聊我女儿的事情。女儿体重慢慢变得比较胖。我看她那个状态,猜到可能她处于抑郁当中。后来我带她去医院做了那些测试题,一测确实是抑郁状态。我就建议她休学,休学的目的,是看看能不能调好她的状态,一边也是减肥,因为女孩子那么胖,也会打击她的信心的。


我把她送到大城市的亲戚家,给她请了私人教练,减了三个月,也减掉了30多斤。一天花三四个小时,在减肥和去减肥的路上,多余的时间就做手工——就是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玩的贴纸,她很痴迷。


后来我建议她去上班,毕竟20多岁了。我的初衷是让她去找一份工作,到社会上实践,丰富一下自己的人生,要不然究竟人生未来的方向在哪里?究竟自己要什么?将来要去到哪里,她都不知道的。


后来她是一边减肥,一边工作了一个月,去做化妆助理,因为她对化妆比较感兴趣。但做了一个月也不肯去了,私教的月卡正好也用完了,然后她就回老家,和我待在一块了。


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乡镇,没有好的教练,我就把健身器材全部买齐了,也是她建议我买的。但从亲戚家回来到现在,这几个月,大概只锻炼了两次,她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没有动力去锻炼。


她自己内心还没有形成那种主动性,或者说内心没有力量,我要锻炼,我要减肥,其实她也知道,锻炼对她的抑郁情况也有很大的帮助和缓解。


女儿现在就让我很困惑,不知道怎么办。


从去年底回来到现在,一直在家里,也不工作,就做手工。我感觉那就是初中生、高中生玩的,她现在毕竟是大学生了,还停留在这个阶段。她说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玩,我说人家卖的人就抓住了你们00后的心理。然后她说,做手工的给她带来了一些自我认可和价值。


其实她就是价值感很低。我也在反思自己,从小我对她是打骂批评指责得多,因为我思维的惯性就是这样,我母亲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这样传递给她,但是到了我这一代,我有点觉醒了。所以我也在学习中,希望慢慢调整。


但依然很焦虑,她现在在家里,不愿意走出去,就睡觉睡一上午,然后一整天沉迷在手工里。


我是接纳她?还是给她一些建议?那她不听我的该怎么办?还是任由她自己去规划自己的生活?因为20多岁,她处于这种状态,我对她的未来还是很焦虑、很担心的。


 Jeff谢谢你,带来你和女儿的故事,从这个过程中能看得出来,作为母亲,其实真的是当你女儿在成长的路上遇到挑战的时候,给了她非常好的陪伴。

 

我注意到你多次用到一个词“建议”,你没有说去强迫强制女儿要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你对你的女儿的那一份允许。虽然她现在可能每天都睡得很晚,一直玩贴纸,您很着急,但是你也没有去强扳方向盘,告诉她一定不能怎么样,一定要怎么样。

 

所以我觉得,如果我是你的女儿,我觉得妈妈在这个过程中的支持和陪伴,让我感觉到非常的温暖和有力量。


小张:有的时候也会为这些事情争吵,闹得不愉快。但是最近我就调整一下心态了,她宅在家里,我就接受。但是我也就反观自己,我接受的同时,还没有做到完全接纳,我还是有份担心。昨天跟她聊天,她说调整情绪是你的事情,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是我的事情。我感觉到她话说得都挺通透的。


 Jeff感觉到其实你的女儿,她什么道理都懂,她说得这么通透,作为母亲,你想去帮助你的女儿做出一些改变,听起来,你已经做了您能够想到的所有的尝试,但还是没有女儿达到你期待的改变。


小张:是的,而且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00后很多这样的情况,就是宅在家里,不愿意走出去。也许这是我的恐惧,我和她说,未来要面对社会,你怎么养活自己?你现在要练就养活自己的本领,妈妈就放心了。妈妈也希望你未来能过有品质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活得快乐,妈妈就不操心了。

▲ 图片来源:Stephen Pleban

 Jeff你已经有好几次提到一个词叫恐惧,还有一个是担心。如果你的女儿就按照她自己的节奏和习惯生活,您的担心和恐惧是什么?


小张:我就担心她赚不到钱,像她目前的这种学历,每个月也就三四千块钱,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平时我们是做小生意,相对来说生活还稍微宽裕一点,她每个月的开销也挺大的,都是我供养着。我也跟她聊过,她总是说想摆烂,想啃老,不知道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我说如果妈妈也想摆烂,也想躺平,我不努力赚钱,你们每一天的花销从哪里来呢?她就不讲话了。我对她目前这种躺平的状态比较担忧,我不知道怎样如何引导她走出去,我就希望她能找份工作,锻炼自己。因为抑郁的人越宅在家里,对情绪越没帮助,走出去与人多接触,也会有帮助的。


 Jeff听起来你思路还是挺清晰的。小张,你跟女儿讨论的时候,她是怎么跟你说的?


小张:她说,我就想待在家里。所以我现在就很无助。


 Jeff如果你也像老师这样去跟她对话,你就问她,为什么不想?是什么让你不想,你觉得她会跟你说什么?


小张:我觉得她会跟我说太辛苦了。


 Jeff那就找个不辛苦的。


小张: 只要走出去工作,哪有不辛苦的,然后她会说辛苦,不愿意走出去与人接触。


 Jeff所以听起来好像并不是辛苦不辛苦的问题,而是你的女儿愿不愿意出去的问题。


小张:对,她去年的状况很严重,现在稍微好一点。我也给她找过心理老师,做过两次咨询,后来我再叫她做咨询,她说她不需要了,因为心理咨询费用也挺高的,一边她是舍不得钱,二是她觉得不需要了。


其实我也是尊重她,我问她做了两次咨询,对你有没有帮助。她也说有帮助,但还是不愿意走出去与人接触,就是天天宅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做,饭也不烧,家务活都不做。


 Jeff听起来小张好像在这件事情上,特别想找到一个办法让你的女儿能够走出去,但是女儿她就是不愿意,同时我也听到,你也没搞清楚她真正不愿意的原因是什么。


小张:就是怕与人接触。


 Jeff这是你的答案还是你女儿的答案?


小张:她的答案。去年的时候我也跟她交流过这个事情。我想请问Jeff老师,目前女儿处于这种状况,我该怎么做?


 Jeff既然你说,你的女儿好像也愿意出去,但因为害怕与人接触,所以她好像缺少的是与人接触的能力。你就陪着她一起去建立这种能力,陪着她一起去见见人,让她一点一点建立这种能力,是不是可以了呢。


小张:我也想陪着她去建立这种能力,但我感觉她内心是没有力量的。而且她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让我陪着她,我估计她也是不愿意的。


 Jeff你看,我在跟你说她没能力的时候,你就会绕回到她不愿意,我在跟你说她不愿意的时候,你会说她没能力。

 

所以她到底是打心眼里就不想出去,还是因为她根本没能力,所以才不愿意出去。如果她是打心眼里就不愿意出去,那不愿意出去的原因是什么?根源是没能力。好,那妈妈助你一臂之力,我们一起去找一些不太陌生的环境,先让你建立这个能力。但是Jeff老师跟您说到这里的时候,您说她不愿意。

 

好像在这个问题上,不是很清晰,到底是什么原因?


小张:是的,她这两个问题有点混,我也理不清,她以前跟我说过,她有点社恐,就是恐惧与人交往。


 Jeff讲到这里,我脑海里有个画面,她好像想去逗一个老虎去玩,但是她害怕老虎,你就陪着她去,你不怕老虎。问题的关键是她真的想去跟老虎玩吗?


小张:应该从内心里面讲,她也是不想的,因为在家里躺着多舒服,睡一上午,然后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从内心讲,她要钱,妈妈给,又不缺钱花。


 Jeff这是你的答案,还是你问了你女儿,她真的不想?


小张:我感觉是人都会这么想。


 Jeff等一下,你绕开了Jeff老师的问题,“是人都这么想”,但是你的女儿,她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小张:因为没跟她聊过,从她的日常行为,感觉到她是这样想的。


 Jeff我注意到你说到这里的时候,你自己都笑了,你在笑什么?


小张:我也……


 Jeff没觉得你笑是吧?没关系。


小张:对,我没留意那一刻我是怎么想的。


 Jeff好的没关系,如果你没留意也不要紧。所以听起来,你心心念念想让女儿能够走出门,提升社交的频率,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是女儿现在不出去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好像也没有清清爽爽、明明白白地和你女儿搞明白。

▲ 图片来源:Stephen Pleban

小张:我就感觉,有的享受,肯定愿意享受,谁愿意走出去吃这个苦。


 Jeff天天享受,也会享受烦的。


小张:有了手工有了贴纸就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


 Jeff所以你注意到吗?咱们两个现在的对话都是在猜测你的女儿,我也在猜测,你也在猜测,我们其实并不知道你的女儿她怎么想的。

 

如果你的女儿现在的社交能力足够强,她还想待在家里,不想出去见人吗?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不愿意出门,找到这个原因,你作为妈妈才好去帮她。


小张:确实是,到底为什么走不出去?这个原因是一直都在猜测。因为我跟她一讲到出去工作,她情绪上就很抵触,所以这个话题谈了很多次,都没有很好地、完整地谈下去。


 Jeff对,当你这样说的时候,我脑海里的画面就是你一直在劝她说,老虎很好,你应该跟老虎去玩,但是你一说老虎,她就来情绪,这个对话就进行不下去。看上去她那么抗拒老虎的原因,是她压根就不喜欢老虎,还是她根本就缺乏和老虎相处的能力?

 

你刚才说,但凡是人都喜欢舒服,但是Jeff老师有个观点是,但凡是人,其实都喜欢跟人接触。谁不愿意自己有很多好朋友,谁不愿意自己能够在社会上能够有很多的社会关系,内心这种渴望,也是一种人性。


小张:您的意思是,我先要弄清楚我女儿不愿意走出去的真正的原因?


 Jeff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搞不清楚哪一把钥匙能开那把锁,就是拿着打不开门的钥匙在开门。


小张:对,也许我就是看到她的现状,我不知道药在哪里,该如何让她去对症下药,所以恐惧和焦虑。


 Jeff就卡住了是不是?你刚才举的例子,你的女儿在亲戚家时,有健身教练的陪伴,其实她减了30多斤,那说明如果有人陪伴的话,她还是愿意走出去的。


小张:因为她在亲戚家的时候,去锻炼、减肥,坐地铁就要坐一个多小时,都自己一个人去,所以生存是没问题的。所以她是社恐不愿意走出去,还是没有能力走出去,这个是我困惑的,也是我接下来要去弄明白的。Jeff老师你这样跟我一聊之后,把我混乱的那种状态捋顺了,让我看到了问题的根本在哪里,思路清晰了,好像就没那么焦虑了。

▲ 图片来源:Stephen Pleban

 Jeff好,我们对话到这里,时间也差不多了,你觉得聊到这里,今天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小张:Jeff老师,非常感谢您,我的思路刚开始有点混乱,你帮我捋清了问题在哪里。因为本来我一上来,就是跟您要答案,我该怎么做。原来原因都没找到,怎么会知道怎么做?现在我清晰地知道了,要去找一下根本原因先,再对症下药。


 Jeff对,找到原因以后,可能也要去给一些陪伴,就像在杭州。如果现在回到家里,没有杭州的那种对女儿的像教练的强有力的督促和陪伴,在家里怎么去支持她,这可能也可以跟女儿做一些探索和讨论。


小张:是的,Jeff老师,今天的连麦非常受益,非常感谢。


 Jeff好的,谢谢你,我能感受到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养育女儿非常的呵护,非常的关爱,也有很多的允许,也非常尊重她的选择。有的时候我们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关心她,爱护她,尊重她,但是我们可能还需要去了解她。


小张:我以前可不是这样,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才改变了。我以前全部是打压指责,然后强压控制,我现在才学会了尊重个体,才学会了与她如何的沟通,但是还要继续学习,还有很多的问题解决不了。


 Jeff是的,我们作为父母,其实一直都在学习,一直都在成长,所以我们的孩子其实就是来修炼我们的。当孩子成长了,我们也变成了更好的父母。


所以第一不要着急,第二也不要批评或者批判自己。您作为妈妈已经做得很好了,你给她买器材,允许她按照她自己的想法生活,这些都做得特别好。


而且您现在还在想方设法,比如说连麦Jeff老师,想找到方法,更好地支持她,但是你的孩子也很有智慧,她说你的情绪是你的情绪,我自己可以管好自己。


所以这个过程中,她到底需要妈妈什么样的支持,可能需要跟孩子做更深层次的探讨,而探讨的基础,是能彼此建立深度信任。


Jeff老师的小总结

▲ 图片来源:Stephen Pleban

这位妈妈在连麦时,一上来其实非常焦虑和担心的,所以她会非常直接地问Jeff老师,对于她现在的困境,有没有什么办法?


但是对话到最后,她发现她现在需要解决的最紧要的问题,是与女儿沟通内心真正的想法,找到那把钥匙。


在这个过程中,Jeff老师是怎么应用教练的方法,来帮这位妈妈理清思路的呢?


首先,无论是对小张,还是对她的女儿,我都有一份非常强烈的相信,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能看到小张处理关系的那一份智慧和能力,同时我也相信,小张的女儿。


从小张分享的只言片语中,能感受到她的女儿其实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确实我们的孩子还小,有的时候她们想要的东西,不一定有足够的能力去要到。


比如她在外地的时候,有健身教练的支持,但是回到老家以后,可能这种助力就少了一点,所以她就有情绪上的排斥。


这是不是真的原因,我们也不知道。所以我只是保持好奇去提问,在整个过程中要去观察和聆听。


我才会注意到,当我们谈论她女儿的时候,她说的一部分内容,其实是她自己的感觉和猜测,并不是真正从她女儿那里得到的。


在整个对话中,我们谈到,到底是女儿没能力,还是女儿没意愿。对话每每谈到这里,就会纠缠在一起。


而随着教练对话的展开,会让问题越来越清晰。


其实父母跟孩子对话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孩子的表达有时候是发散的,可能会有语义模糊、不确定的时候,通过教练式的对话,可以让父母更清楚孩子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也让孩子更清楚自己的想法。


所以等到后来小张思路捋顺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她已经释然了,要回去试一试。


相当于我们在对话的过程中,要去共情她的一些感受,比如,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她的女儿很有毅力,减了30斤,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付出了很多。作为家长是要看到孩子的这些优点,不要轻易给她们贴标签。


我们在用教练方法去对话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在对话过程中,带着对方去看到她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



- END -



💗💗💗


「成为教练型父母」


国际认证大师级教练,手把手直播教学示范

学生现场模拟与练习,老师针对性答疑解惑

学以致用,从知到行


聆听 / 反馈 / 提问 / 反观

掌握四大沟通技巧

用大师级教练方法

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模式

解决不同场景中的教育困惑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详情👇



转发这篇文章到朋友圈

收集 10个点赞

将截图发给企业微信客服

立刻获得《成为教练型父母》

200元 课程优惠券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客微信👇


💗💗💗


  教练式沟通:

  如何回应,

 孩子才愿意跟你聊?


学会跟孩子聊天

手把手教学示范

直播间实时练习





























▲ 点击图片 即可下单
《反焦虑》


























【此念】赠书福利


你如何帮助孩子,明确他最想要的是什么?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此念

《反焦虑》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3年10月23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生命·成长》第四季 正在播出,欢迎收看。

👇

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

最新《生命·成长》第四季 完整版纪录片

出品 | 此念

编辑 | 玥洋

  排版 | 小战士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傅佩荣:对人生许多事“保持距离”,才能活得安稳


尹烨:孩子多亲近大自然,是对幼小心灵最好的启蒙


尹建莉:如何与孩子相处,是家长的一次修行 

《生命·成长》第四季(第三期)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