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海贤:真正的路,是孩子自己慢慢探索出来的一条独特的路

此念 此念 2024-04-30
你已选中了添加链接的内容

▲ 图片来源:Kimwheelee

此念直播预告


「此念」将邀请陈海贤,一起探讨「重新找回自己」,2月2日,此念视频号20:00直播,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导读

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有责任让自己生活得稍微幸福一点,快乐一点,这就是一个好的教育,因为你快乐一点,你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本期,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了不起的我》作者陈海贤,将与「此念」一起分享,为什么孩子如此需要父母的认可?父母不认可孩子,孩子会怎么做?什么是一个好的教育?



cinian


▲ 点击观看【此念】视频号




陈海贤

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

知名心理咨询师

心理作家

网络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

主理“亲密关系30讲”,收听超800万人次

著有《了不起的我》

《重新找回自己》



01

命运充满无限可能

而非一条竞赛跑道

▲ 图片来源:Kimwheelee

陈海贤:有时候我接受孩子的路,或者我教育孩子的路其实是有很多的偶然性,也有很多不是所谓统一的路径能走出来的。


因为真正的路,都还是孩子自己慢慢探索出来的一条比较独特的路。我不是完全排斥社会规范的这一条路,它只是其中的一条路,也不是一定要照着这条路走到顶尖,才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


如果是这样,我们也太把命运当做一个可控的东西了,明明是一片森林,我们非觉得它是一条跑道,只是这样跑就好了。


我们父母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就是生活或者所谓的工作、所谓的成功,就像是一片森林里,你只是在生态系统里找一个位置,这个位置是你舒服的,你才能在这个系统里发挥作用,那这就是一个好的地方。


而不是我要比别人跑得快,这只是常规的一部分。我会一定程度上遵循社会应该怎么样,比如孩子就应该上小学,应该学习写作文,那就学,可是我也不会把这东西看得很死,我就一定会给孩子留下很多弹性的空间。


当有一天真的到要做决定的时候,比如她想出国吗?她想学艺术吗?真的有一天要做一个决定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空间允许,只是现在时间还没到,那就先走着呗。




02

为什么孩子年龄越大,

越会反抗父母?

▲ 图片来源:Kimwheelee

陈海贤:孩子承担了太多让父母高兴和满意的责任,这会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父母会觉得我所有东西都是为了孩子,然后孩子也就会觉得,我努力学习,也是为了父母。


我们到底是为了谁?为什么最后亲子关系变成了相互埋怨?所以如果有一天亲子关系出现矛盾,孩子觉得反正学习也是为了父母,就不想学了,父母就会更生气,会觉得孩子为什么不能找到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可是父母又放不下已经习惯的要求和监督,所以父母就把自己陷入一个很被动的状态。


大一些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了,就要仔细审查父母当时对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合理。小的孩子其实还不太会,因为小的孩子就觉得为了父母是天经地义。


因为孩子的最大的本能就是想要获得父母的认可,让父母高兴,所以他们就会表现得很乖,很努力地去达到父母的期待。可是慢慢地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待的时候,他首先会自我贬低,会觉得一定是他不好,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才会让父母这么失望,所以这种自我贬低就会变成他的一个心结。


人一旦有了自我贬低都是感觉不舒服的,所以孩子慢慢地又会开始反抗父母,觉得凭什么父母不能接纳他原来的样子?为什么父母要给他这么多的要求?是他达不到那些要求。


 毛诗篇:孩子也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陈海贤:所以他就会在自卑、自我贬低和反抗之中纠结。青春期的孩子通常就到了能表达反抗声音的时候,所以他们就会跟父母干仗来寻找自己独立的声音。


 毛诗篇:其实往往特别听话的孩子青春期才会有特别大的冲突。


陈海贤:没错。原来孩子的声音被压得太小了,大部分都在顺从父母的声音,到那个阶段他就开始寻找自己的声音,可是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只知道不想要什么。有时候很奇怪,孩子说不想要,可是又是想要,他们是一直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但得不到,他们就在抗议。


也许有一些孩子就慢慢地去外面寻找认可,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那还是好的,他们可以慢慢走到外面去获得一种接纳、认可和支持。


另一些孩子就变成了跟父母不停地纠缠,不停地要求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希望父母有所改变。父母也不会改变,反而他们可能还觉得孩子会怎么这样。


其实这些孩子通常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好像最大的精力就是在不停地跟父母斗,不停地纠缠,导致他们也离不了家,这样的反抗就是无效的,这只是一种愤怒的表达,其实背后的原因就是父母的认可对我太重要了,所以我也离不开你。




03

父母过好自己的生活

是孩子获得幸福的前提

▲ 图片来源:Kimwheelee

陈海贤:我们给孩子一个认可,对于父母,它代表什么?


有些父母给孩子认可,就好像代表着要否定自己原来的教育的方式,对于另一些父母,就好像代表自己对孩子失去了某些控制能力,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了,父母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了。


对于一些把孩子看得很重的父母,这就是他们很难接受的部分。当这些父母自己在事业或者亲密关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自然地就会把情感转到孩子身上,所以孩子就变成他们很大的情感倾注对象。


 毛诗篇:因为父母觉得孩子我可控的,亲密关系不是我说了算的,工作可能也不是我说了算的,但好像孩子是我说了算。


陈海贤:对,好像改造孩子就容易一点,而且父母心里就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还是得管教他,这时候就不是一句简单的认可就可以了。


那什么是一个好的教育?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孩子可能被动一点,他都有责任让自己生活的稍微幸福一点,稍微快乐一点,这就是一个好的教育,因为你快乐一点,你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毛诗篇:就是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幸福感和快乐的责任放在孩子身上。


陈海贤:对,这样孩子也有他的空间去发展自己。


 毛诗篇:其实父母把自己过好了,孩子自然就好了,您觉得怎样是把自己过好了?


陈海贤:成年人谈幸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生活确实有很多的难题,我有时候讲父母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可是如果仔细去了解,也会发现他们有自己的难处。


我相信有件事一定能让他们幸福一点,那就是他们能够跟他们的伴侣说,我们经营好我们的关系,所以在我需要有一个情感支持的时候,我会转向我的伴侣。


 毛诗篇:而不是转向我的孩子。或者是没有伴侣有朋友也可以。


陈海贤:朋友也可以,或者有一些东西是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的,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孩子的成长或者孩子的成绩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东西。


假如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们怎么教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言传不重要,一定是身教的。所以如果父母过得好,孩子自然就会觉得像我妈妈这样就可以过得好,所以他自然就很接纳这部分。



- END -



此念直播预告


「此念」将邀请陈海贤,一起探讨「重新找回自己」,2月2日,此念视频号20:00直播,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 点击图片 即可下单《爱,需要学习》

【此念】赠书福利


你是如何给孩子空间的?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陈海贤

《重新找回自己》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4年2月5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点击下方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成长》第二季 陈海贤

👇

出品 | 此念

编辑 | 演忱

排版 | 小战士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职场太卷,去老年大学当老师成为90后的就业新方向


这8堂课,治好了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金宇澄:对我来说,文学就是黑洞,绘画就像诗歌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