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智库声音⑫|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新时代的人才培养

中国教科院 中国教科院 2023-06-08


作为国家教育智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按照教育部党组“新、高、实、深”的要求和“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的方法,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学术优势,专门组织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学习阐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这一论断非常坚定地明确了教育事业的核心内容包含两个关键要素:首先,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其次,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现代化的目的性追求。换而言之,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义。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这一重要战略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牢牢抓住这个根本,就会失去发展的根基,偏离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全国教育大会之后,我们必须时刻认清和绷紧教育信息化对促进人才培养的“弦”,让教育信息化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发挥革命性影响,真正凸显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人才培养公平性的重要手段。习近平主席曾在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掷地有声地提出“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体现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教育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公平性这个问题上的远见卓识。在全球范围内而言,中国的教育规模都是名列前茅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本着办人民教育的宗旨,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我们已经拥有超过2.6亿在校生和1500万在职教师,以及超过51万所学校的教育规模。在倡导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今天,我们超过13亿的人口从广义上看也可算作是潜在的学习群体。可以想见,这样一个巨大的教育规模加上各地域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使得如何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教育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即时交流等优势有了发挥的舞台。凭借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让大山里的孩子通过一根网线就能与城里孩子同享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好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所提及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横向上的全面。对于每个人来说,通过接受教育他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提升,还应该包括道德、思想、人格、心理、身体、美育、劳动技能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二是纵向上的全面。我们构建“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每个人都能在一个更具广度和深度的环境中终身学习、终身成长。这样才能为打造创新型国家输送更多的与时俱进的人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人的德、智、体、美、劳以及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海量的、层次丰富的、内容多元的、个性化的、智能化的、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让每个人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从教育活动中能更充分、全面、深刻地体验和成长,成为真正全面发展之才。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人才创新活力培养的重要力量。有关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此次全国教育大会频频闪现,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及“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李克强总理也提出“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或是在墨守成规中自发而成。他需要创新的教育体制、创新的教学环境、创新的教育思维、创新的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师等多维度的综合发力,才能激发人的内在创造力。当前在教育领域内日益发展壮大的慕课、翻转课堂、远程同步教学、云课堂、虚拟仿真教学、创客教育、未来学校等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化探索与尝试,为教育的流程再造,形成新的教育生态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土壤。

总而言之,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既是教育现代化的终极追求,也是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责无旁贷的使命,更是我们实现人力资源强国之梦的厚重基石。

(作者 祝新宇 系中国教科院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研究所副所长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智库声音系列文章:

|张永军等:美国和芬兰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做法

|万作芳:劳动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⑨|吴安春: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

⑧|卓晴君、徐长发: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育美

⑦|张彩云: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需实现三个“转向”

⑥|吴键: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刻不容缓

⑤|孟庆涛: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④|赵小红: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③|刘占兰:40年,学前教育走向公益普惠、公平优质

②|李新翠:大国良师要有大格局、大境界和大智慧

①|曾天山:新思想指引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