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崔保师:教材建设进入新时代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教材建设进入新时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教材建设规划是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集中体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作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大政治判断,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对做好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和改进教材建设,是新时代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强化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整体规划,全面提高教材质量,切实发挥教材育人功能。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思想上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化阵地意识,把好思想政治关;在组织体系上要加强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建设;在管理体制上要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的管理职责;在制度体系上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教材建设规章制度;在运行机制上要抓住关键环节、理顺相互关系;在保障上要加强队伍建设和研究支撑,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材体系,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教材建设规划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和教育目标实现。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规划》正是围绕这个目标,对各级各类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基本内容如何体现在教材上进行了整体设计。《规划》明确提出,把牢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系统设计课程教材,确保教材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重大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规划》高度重视科学性,提出教材建设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前沿,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尊重不同教材育人目标和功能的差异性,根据大中小各学段教材、普职民特等各类型教材的特点明确各自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服务各级各类教育教学需要,力求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教材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教材建设规划是切实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教材门类较为齐全、种类丰富多样,教材质量不断提高,推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优秀教材,但也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管理制度规章不完善、管理手段措施不得力等问题。在教材建设中,用好整体规划的方法,就是要统一认识、汇聚力量、配置资源、推动创新,撬动教材工作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本次教材建设规划积极开展教材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改革,在体制上注重强化统筹、整体规划,完善编写机制,把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统一管起来、统筹建起来;在机制上加强“四梁八柱”建设,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教材工作,细化落实相关部门、学校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各级各类教材编审用评各环节的管理。《规划》坚持党的领导和国家主导,更注重教材建设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分调动和运用制度的力量、人民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努力推进教材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创新和丰富了教育治理现代化。


《规划》的制定和颁布实施,充分反映了对时代潮流和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充分反映了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对人民重大关切的深刻体悟,必将指引教材建设不断提高质量,必将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必将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提供坚强保障。


猜你想看

新时代教育科研迈向新征程 ——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史亚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应走出哪些误区?

宗诚:以“类型+层次”突出职教特征




(原载1月10日《中国教育报》。作者崔保师,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