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科文摘|王鑫:习近平大数据论述引领课程教学改革

王鑫 中国教科院 2023-06-08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年12月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发表了“ 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讲 话,提出了“ 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重要论断,并指明了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五项工作部署,为我国发展大数据开启了新的篇章。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可谓是恰逢其时。习总书记关于大数据的论述不仅为我国技术革命、经济变革、国家治理指明了方向,还为我国教育改革注入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是让大数据开口说话,让大数据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问题、决策行为的基本出发点。习总书记关于大数据的论述正在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强大驱动力,为全方位地实现大数据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并展示大数据时代课程教学的风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掌握了大数据,

就掌握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动权


当前,课程改革处于发展的瓶颈期,技术无疑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大数据技术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已经不是时尚问题,而是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候了。大数据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结合的产物,计算机实现了数据的数字化;互联网实现了数据的网络化;两者结合赋予了大数据生命力。

2012年12月7日,习总书记在参观腾讯公司时发表了寄语。他说:“ 现在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不仅让富有青春朝气的腾讯员工备受鼓舞,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极大鞭策。

2013年7月17日,习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 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 ‘ 自由’资源,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不 言 而喻,大数据时代,数据正在成为一种生 产 资 料,成为一种稀有资产和新兴产业。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则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和财富。习总书记强调:“ 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1]

2018年5月26日,习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贺信中指出:“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由此看来,大数据将重塑世界新格局,也重塑教育改革新格局。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动权。抓住大数据,就是抓住了课程改革的机遇;掌握大数据,就是掌握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动权。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抓住大数据这一机遇,掌握大数据,掌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动权,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好以下五个维度。

一是读懂大数据。教育工作者要读懂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思维的基础、大数据产生的背景、大数据的发展和教育大数据。当前对大数据的基本共识是:大数据泛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信息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获取、管理和处理的巨量数据集合,具有海量性、多样性、时效性及可变性等特征,需要可伸缩的计算体系结构,以支持其存储、处理和分析。

教育大数据是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理解为教育领域的大数据,也可以理解为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大数据有四大来源: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数据,比如,课程教学、考试测评和网络互动等;在教育管理活动中采集到的数据,比如,学生的家庭信息、学生的健康体检信息、教职工基础信息、学校基本信息、财物信息和设备资产信息等;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采集到的数据,比如,论文发表、科研设备运行、科研材料采购以及消耗等记录信息;在校园生活中产生的数据,比如,食堂消费、上机上网、健身洗浴等记录信息。[2]通过上述学习,读懂大数据。

二是直面大数据对教育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理性认识大数据;充分发挥大数据资源的价值;探寻解密大数据的内在规律;正确认识大数据及其局限性;促进大数据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追赶大数据应用的先进国家。

三是探索大数据与课程教学融合的实施路径。教育工作者要在课程教学中 对学生精准关注;依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动态分析;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过程性评估;根据大数据分析教学需要来调整教学任务;利用大数据开展走班选课等。

四是践行大数据时代的课程改革。教育工作者要投身于学校课程体系建 设,如从教师、课程、课堂文化和学生四个维度,将大数据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发课程教学资源,如探索数字教材、电子书包的建设;探索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如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建构等。

五是开展大数据时代的课堂观察。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大数据时代课堂观察的意义;了解大数据时代课堂观察的要求;熟悉大数据时代课堂观察的步骤;掌握大数据时代定性课堂观察和定量课堂观察的方法。



“互联网+教育”促进课程教学模式变革


2016年4月19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为我国互联网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指明了方向。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实施 “ 互联网+教育”。习总书记的指示助推了网络在 线教育的快速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基于“ 互联网+”的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 术,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重构了新的学习生态,成为以下三种新的很有影响力的教学模式。
一是微课。微课是指教师自行开发的以短视频为载体,以网络为传播途径,给学生提供自主观看、自主学习,教学环节完整、目标明确、时间较短、内容丰富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微视频。

二是慕课。慕课是指教师自行开发的以短视频为载体、以学习者兴趣为导向、具有大规模、互动性、便捷性、高效性特征的学校课程与课堂教学过 程等,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呈现的网络课程。

三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由课前和课堂所组成,其教学环节是:课前观看视频讲解,完成知识传授;课上师生互动内化,完成知识内化两部分组成的。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它“ 翻转”了传统教学的 “ 课上知识传授—课后知识内化”的旧模式。

互联网+教育有助于学生利用开放的网络资源在课外获取知识,将知识解惑、理解和内化带到课堂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当前,以微课为载体,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以评估为核心,翻转了课堂;幕课与翻转课堂的有机结合,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给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教学观念以及师生关系带来了冲击。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正在成为当前教学变革的前沿和热点,形成一场自班级授课制以来教育领域的革命。


运用大数据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一)运用大数据直接服务课程体系建设

大数据时代,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指在确保三级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管理体制、国家课程设置、学生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现行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适当整合重组,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 的学校课程,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扩大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如何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的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习总书记的指示为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

大数据时代的课程体系建设不仅将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辅助性工具,而且要比较全面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视野中,在信息网络的多维情景中,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开发、审视和构建一种师生以交互的方 式呈现信息的有效课程体系范式。基于大数据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例如,近年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成都市棕北中学和宁波市北仑中学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除了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外,大数据、云平台、微课、 翻转课堂、未来教室等都在服务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创生了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基于平板电脑的 “ 五卡联动”和 “ 五能五会”课程体系建设新模式。成都市玉林小学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探索出基于电子书包的利用大数据反馈调整的课程运行机制。

大数据时代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学习兴趣可以划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是有趣、兴趣和志趣。教师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有助于创设信息情境,开阔视野,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有助于创设生活情境,使教学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有助于创设求异情境,使每个学生享受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有助于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习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有助于淡化作业、考试的功利性取向,以最适合的作业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大数据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涵盖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运行机制、课程研发和课程实施等。

1、课程目标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是课程目标。大数据带来的课程目标的变革,很多时候不是技术上的,而是理念上的。中小学课程体系首先要考虑课程的育人立意,也就是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 “ 培养什么人” 的 问题。2016年9月13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为基本原则,以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仅是一种新的课程观,也是课程目标。例如,成都市棕北中学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按照 “ 系统规划、全面开发、注重层次、逐步实施、突出精品、注重实效”的思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构建并实施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将核心素养与课程融合发展的 “ 做强基础课程,做实拓展课程,做优特色课程”的 “ 三·三·六”课程体系,见图1。[3]

宁波市北仑中学通过 “ 五能五会”课程体系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学业扎实、兴趣广泛、身心健康的能学会闯、能想会创、能说会做、能唱会跳、能处 (人际)会交 ( 际)的多才多艺的新一代。宁波市北仑中学课程体系,见图2。[ 4]
图2的 “ 五能五会”课程体系模型有三种含义。一是北仑中学以建设“ 五能五会”课程体系为抓手,托起学校 “ 厚德创新”的办学目标。二是北仑中学每个年级有一个新疆内高班;同时,学校每年都有学生去国外读大学。因此,手的外形又抽象成一只和平鸽,寓意 “ 五能五会”课程体系促进民族融合与国际理解。三是寓意课程体系促进年轻的北仑中学振翅翱翔。

2、课程设置

学校课程设置是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杠杆,整体撬动了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形成学校办学特色。2014年2月27日,习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 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习总书记的指示为破解大数据时代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课程资源这一难题拓宽了思路,信息掌握的多寡将成为推动大数据时代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志。成都市棕北中学针对传统的课程设置缺乏个性化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运 用课程教学大数据的大容量、多样性和多维价值等特征,研制出能够凸显个性化,更好地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的课程设置。学校构建的“ 三·三·六”课程体系,基础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占初中总课时数 的70%;拓展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延伸和深化,主要服务学生能力提升,以综合性课程为主,占初中总课时数的20%;特色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主要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占初中总课时数的10%。该课程体系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推动了育人模式的转变,扩大了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获得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3、课程运行机制

课程体系是一套系统工程,课程运行机制是在课程体系运行中的程序。成都市玉林小学明确提出了 “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改目标,探索出基于电子书包的 “ 双自” ( 自主+自信) 课堂教学,实施了利用大数据反馈调整课程教学的良性运行机制。

      (1)推送任务:练习时间不 “ 缩水”

练习,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既强化知识点,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师实施下一步教学计划提供依据。练习分为课堂练习和课下作业。以往的课堂练习,教师给予学生的练习时间存在着随意性。三五分钟,都是教师凭着感性认识,学生是否在本时间段中真正完成了任务,也只是凭着 “ 大多数已完成”的标准作判断。电子书包的课堂练习,教师推送任务给学生后,电子书包任务进度条上具有时间显示功能,全班完成练习用时可以精确到秒,确保时间不“ 缩 水”。同时,课下作业有明确的完成时间,也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学习意识。

      (2)完成练习:切实关注每个学生

教师将任务推送给学生后,教师终端会出现每个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学生提交任务,教师终端会显示完成任务的学生人数以及未完成任务的人数,谁已经提交,谁没有提交,一目了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评估作业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即时纠错:第一时间完成了纠错

电子书包利用大数据能精确统计每个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全班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只要教师点击 “ 任务结束”,电子书包就自动生成各题正确率统计图,做对所有题目的学生名单与做错题目的学生名单。教师可在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选择正确率最低的题目进行集中纠错,同时查看是哪些学生出错,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重点,查漏补缺。

(4)错题攻克:及时强化重难点知识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电子书包采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将每个学生出错的题目自动收录到 “ 错题本”中,教师可以及时纠错。或者在一个单元结束时,借助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学生从 “ 错题本”中找到自己出错的知识点进行纠错,并分析错题的原因,使得错题不二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需要重复批改、重复讲评。由于大数据技术的使用,练习的 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学生对练习的参与热情显著提升,从而实现师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5)发送表扬:评价激活了学习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揭示,可以塑造和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要让学生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就必须给予一定的强化物。课程教学最合适的强化物就是 “ 激励性评价”。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即时发送 “ 表扬”,对练习中做对的学生名单轻轻一点,电子书包就会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把大大的笑脸发送到所有做对题目的学生平板上,学生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愉悦被激发。这种形象直观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电子书包的大数据过程记录和存储功能,可以让学生总结一节课自己得了多少次表扬,哪些知识点自己掌握得好。家长登录平台,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受表扬的次数等。

(6)复习模式:游戏闯关、小组竞赛

基础知识的复习需要一个强化的过程。教师按照 “ 精选题组、分层训练、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互动交流,即时强化”的思路,以游戏闯关、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完成复习任务。教师借助于电子书包的大数据平台,将一册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设计成一道道闯关游戏,再利用大数据平台的自动统计和生成正确率柱状图、错题本自动收录学生错误知识点、小组比赛的表扬汇总统计等功能,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迁移到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复习情境,主动复习,提高了学习效益。

      4、课程研发

课程研发是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也是保 证 学 校 任 务 完 成 的 关 键。2017年12月8日,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善于获取数 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既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 求,也 是对教师课程研发提出的新要求。大数据时代,课程研发将从 “ 用经验说话” 转到 “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纵观这种发展态势,成都市棕北中学和宁波市北仑中学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要求教师在课程研发中,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来拓宽课程研发的渠道。

(1)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基于大数据的学校课程体系是个性化的智能教学体系,教师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将课程的软件、硬件、内容和服务深度整合,才能以学习行为轨迹追踪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智慧教学,实现校园网、移动终端,学生学习的线上线下相融合。

在课程研发中,教师要由知识型、经验型、学科型的教师向能力型、科研型、复合型的教师转变。课程研发要向哲学要高度,用教育哲学思想指导课程研发。课程研发要向史学要深度,我国在世界教育史上的精华主要体现在教学论和德育论。课程研发要向教学论和德育论要深度。课程研发的多元性,要求教师向相关学科要宽度,掌握大数据的相关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课程研发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向新型学科要新度,具备大数据思维方法,具备与 “ 数字化”和“ 数据为中心”相匹配的新思维方式。课程研 发的多元 性 和 交 互 性,要求教师向专业学科要精度,构建属于本学科的课程体系范式。

(2)学会合作

大数据时代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将大数据技术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辅助性工具,而且要比较全面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在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视野中,在网络的多维情景中,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研发、审视和构建一种师生以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的有效课程体系范式。

要实现课程研发主体多元化,必须与课程专家、技术人员、专业教师以及学有专长的家长等合作共事。成都市棕北中学在 “ 三·三·六”课程体系建设中,遵循 “ 自主开发为主,合作开发为辅”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培育校内师生课程开发力量,适度借助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社会团体和家长导师团的力量开展课程建设。该校为满足学生现实与理想的需要,拓展类课程开设了知识拓展、职业体验和社会实践三大类共70余门课程,拓展类课程主要由各科教师和业内专家开设。其中职业体验课程按照学生学习意愿,选定了七个职业大类,包括医务、公安、金融、环保、城建、文艺、农林。每个大类再根据常见职业进行细分,如医生、护士、交警、记者等。职业体验课由不同职业的家长来实施。为了避免授课内容重复、碎片化,学校将相同大类职业的家长导师组成导师团,定好负责人,由他们相互协商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尽量形成序列化、可持续的课程内容。这一举措解决了拓展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因为家长本身就是从事该职业,避免了 “ 隔行如隔山”的尴尬。

      (3)学会创新

学会创新是课程研发的必备条件。学会创新,不仅要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寻找素材,而且要立足生活,探索 “ 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式和路径的创新策略,把握现代课程体系建设的趋势,从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上学会创新。

宁波市北仑中学在 “ 五能五会”课程体系建设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到,创新即立足自己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许多学生有着极强的创新精神,如果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开发,对学生和社会都是巨大的损失。学校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课程,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

5、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课程体系建设中付诸实践的过程。真正的课程实施是师生以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的范式,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好的课程是三分设计七分实施,离开教师再好的课程都无济于事。

(1)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大数据时代,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教师从教材、教参、辅导书、试题及现成的标准答案中寻找到的课程教学资源。学生希冀教师在大数据中徜徉涉猎,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型教学方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这才是大数据对于课程实施的真正意义。

      (2)掌握大数据的相关技能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充分利用大数据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应认识到大数据理论和技术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远未成熟。在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论辅助决策时,仍需保持谨慎态度,让 “ 批判性思维”先行。[ 5]

(3)编制课堂观察方案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对课堂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分析研究。大数据时代的课堂观察,是有技术含量的研究活动。它是指在一般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借助于大数据和使用录音笔、课堂教学录播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多种技术支持工具,对课堂教学全过程数据进行采集,为课堂观察提供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数字化、可视化保存,实现基于数据分析与理性思考的全方位的课堂观察分析研究。教师在课堂观察前,首先要编制好课堂观察方案。不妨尝 试 “ 先有自己的”— “ 再学别人的”—“ 经过实践检验”。“ 先有自己的” 是指在课堂观察之前,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有效的商讨,在运用已有的观察工具比较熟练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把目前已有的一些量表、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的完善和加工,力求使其更加贴近课堂教学评价的需要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出第一套课堂观察方案。“ 再学别人的” 是指在第一套课堂观察方案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课堂观察相关研究的文献,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角度找到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的工具和方法,改进第一套课堂教学观察方案,编制出第二套课堂观察方案,直接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观察中。“ 经过实践检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第二套课堂观察方案后进行反思。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调整观察方案,形成第三套课堂观察方案。

(4)对学生进行客观精准分析

2012年12月7日,习总书记在参观腾讯公司时说:“ 互联网在社会管理方面有较大作用,我们怎么去适应它?我看到你们做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这样的海量信息中,你们占有了最充分的数据,然后可以做出最客观、精准的分析。”习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腾讯公司员工的褒奖,也是对大数据时代的课堂观察规律的揭示,只有占有最充分的数据,然后才能对学生做出最客观、精准的分 析。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教师要做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客观精准的分析,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第一,形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化课堂教学模型。该模型由真实全面的数据采集、精准科学的数据分析、精准高效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构成。首先,占有最充分数据。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提取人脸表情和体态特征,通过对学生坐姿、眼部和声音等状态数据进行真实全面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6]其次,精准科学的数据分析。对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讲、发言、思考、课堂练习、情绪、身体等情况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从而较准确地解读和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精准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后,从教学目标确立、教学过程框架设计、教学评价与预测等维度,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最近发展区,进行精准化教学,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依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动态的分析。大数据时代,学生学情动态分析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记录学生个人维度、班级维度乃至学校维度的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诊断分析,从而为学生学习、教师授课、教学管理提供参考。在传统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情动态分析,教师需要逐一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原有的学习基础等,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大数据改变了上述状况,通过将学情动态分析应用到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场景,教师可以更好了解学生的特点、优势、偏差和缺陷,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这是因为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平台中积累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在平台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追踪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学生详尽的学习报告。这些数据简化了对学生 学情动态的分析,成为教师设计课程、布置课外作业、考核学生的一项依据,而且由于数据资源共享,为每个学生和教师提供即时准确的反馈,以便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教育教学研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5)课程实施流程

宁波市北仑中学在 “ 五能五会 “ 课程体系实施中,基于大数据的 “ 选课走班”是该校课程实施的亮 点。这 项 工 作 由 教 学 管 理 部 负 责, 年 级部、备课组协助选课的实施、管理和评价。

第一,学生自主选课。学期初,教学管理部在学校网上按轮次公布学校选修课程开课指南,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特色、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以及主讲教师简介。学生在网上浏览开课指南;年级部组织教师指导学生研读开课指南,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特长,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辅导或建议选择课程,学生网上填写选课代码;备课组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选择志愿进行调节,教学管理部统计确认后网上公示课程表、时间、地点及主讲教 师;学生根据学校课程表调整自己的课表;学生依据自己的课表走班学习;学生在了解自己需要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轮选课。

第二,完善走班制。随着高中新课改的进行,建立健全走班制教学管理机 制已经势在必行。北仑中学完善走班制,一是由分管年级校长、年级组组 长、班主任组成年级走班督导小组,每天对走班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大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学生出勤、课堂纪律以及教师授课方式,对于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且和班级常规量化计分挂钩,以此完善教学班级管理机制。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效力,相对于传统的行政班而言,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三个课代表,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本学科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行政班的班主任负责。

      习总书记关于大数据的论述,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思维的改变。这种思维的改变不是抛弃已有的课程观、教学观,而是应该学习新的思 维,使其成为教育工作者思维库里的又一项武器。只有教育工作者的思维升级了,才可能透过大数据看世界,洞察课程教学发展的态势。大数据时代课程教学改革,没有完成时,更没有将来时,有的只是现在时。课程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滑动可看):


[1]陈潭,等.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 [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 .
[2]杜 婧 敏,方海光,李维杨,仝赛 赛.教育大数据研究综述 [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 ( 19):1 -4.
[3]王鑫.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成都市棕北中学 “ 三· 三· 六” 课程体系探索 [J].教育研究,2017 ( 9):148 -153.
[4]王鑫.聚焦核心素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宁波市北仑中学 “ 五 能 五 会 ” 课程体系建设的 探索 [J] .教育研究,2016 ( 2):151 -155.
[5]梅宏.建立大数据思维方法 [EB /OL] .中 央 纪 委 监察 部 网 站,htt p://www.ccdi. g ov.cn / y aowen /201801 / t20180120_ 162191.html , 2018 -01 -20.
[ 6]郑怡文,陈红星,白云晖.基于大数据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精准关注的实验研究 [J] .现代教育科学,2016 ( 2):54 -5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4期

作者|王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往期回顾






教科文摘|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发展大会报告: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需把握三个角度教科文摘|中国教科院课题组:疫情期间全球在线教育的特征与启示教科文摘|郑磊、翁秋怡、龚欣:学前教育与城乡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差距教科文摘|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发展大会报告:如何培养创新教育师资?教科文摘|崔吉芳:2020-2035年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增长潜力及各级教育的贡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