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人是酷爱收藏的民国“官二代”,捐献故宫一半顶级书画

计白当黑 历史D学堂 2021-08-31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3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如今,提起“官二代”,无疑是个贬义词。民国时期,有位“官二代”独具慧眼,酷爱收藏,倾尽家财,创造了中国收藏界数个之最,晚年时将珍藏捐赠给故宫,广受赞誉。他就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这位众人眼中的“中州名士”是如何炼成的呢?


  • “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有媒体评论:“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张伯驹的成就在收藏界达到了无法企及的高度。他曾将收藏的历代书画精品,收录成集,名为《丛碧书画录》,书画总数达118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世所罕见。



上图_ 《平复帖》为晋代陆机书法作品

上图_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



在张伯驹的藏品中,西晋书法家陆机《平复帖》是现存最早的书法作品,隋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堪称“国宝中的国宝”。南宋杨婕妤的《百花图卷》被认为是现存最早女画家的作品,意义重大,价值连城。这三个之最,奠定了张伯驹在收藏界的地位。

张伯驹曾经说过:“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 国宝无二。”著名书画家启功评价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正是抱着对文物的热爱,张伯驹将收藏做到了极致。



上图_ 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



  • 内心坦荡  心系国家


纵观张伯驹的一生,时刻透露出深厚的家国情怀。1898年3月14日,张伯驹生于河南项城。这个地方在当时还出了一位大人物,那就是袁世凯。而张袁两家又是姑表亲戚,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和袁世凯是表兄弟。1913年,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张镇芳被任命为河南都督。

1914年,袁世凯组建培养军官的陆军混成模范团。在张镇芳的帮助下,16岁的张伯驹破格从军,进入模范团骑科。随着民国时间轴的滚动,张伯驹目睹了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等丑恶现象,他感叹道:“内战军人,殊无光荣。”于是,毅然放弃大好前途,卸职归乡。



上图_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将个人爱好作为终生追求,既是张伯驹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比王羲之的作品还要早数十年,有“天下第一法帖”之称。这张藏品曾是恭亲王奕訢次孙傅儒的心头好,后因母亲病逝,急于出售。张伯驹为免《平复帖》流失海外,出资4万大洋购入。张伯驹曾对友人说:“掮客白坚甫谓余曰,如愿让出日人,可得价30万元。余以为保护中国文物非为牟利,拒之。”

张伯驹收藏《游春图》也同样曲折。这张画碾转落入北京文物商人马霁川手中,他索要八百两黄金。张伯驹闻讯,动员故宫博物院出资收藏,奈何故宫博物院无米下锅。此时,外国文物商蠢蠢欲动。张伯驹见状,忍痛卖出名下李莲英的旧舍,以220两黄金的代价,购得此画。国民党元老张群得知此事,欲出价500两黄金购买,得到了“张伯驹旨在收藏,贵贱不卖,恕君海涵”的回复。



上图_ 张群(1889.5.9-1990.12.14),字岳军,国民党元老



难能可贵的是张伯驹为了这些藏品,变卖家产,视之如命,即使在1941年遭遇绑架,他仍嘱咐家人不得为搭救自己变卖藏品。

解放后,张伯驹将毕生收藏悉数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很多人对张伯驹这种行为很不理解,他在《丛碧书画录》中坦承:“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从简单的言语之中,可以看出张伯驹拳拳报国之心。



上图_ 张伯驹的书法线条笔画



  • 天资聪颖  文艺通才


在收藏达人的外表下,张伯驹的内心是个文艺青年。张伯驹自创了“鸟羽体”,集真、草、隶、篆于一身,格调高古,韵味别致。只是在收藏的光环下鲜为人知,掩盖了他高深的书法造诣。张伯驹曾撰文自述学习书法的过程:“余习书,十岁前学右军十七帖,四十岁后学钟太傅楷书,殊呆滞乏韵,观此册(指《宋蔡忠惠君谟自书诗册》)始知忠惠为师右军化之,余乃师古不化者也,遂日摩挲玩味,盖取其貌必先取其神,不求其似而便者似处,盖取其貌而不取其神,求其似而终不能似。”从中窥探出张伯驹书法的精进,源自自身的厚积薄发。

张伯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词人,著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等20多本诗集,陈毅元帅点评张伯驹的词有北宋之风,情采可观,“红学泰斗”周汝昌也称赞他的词“此盖天赋与功力,至厚至深”。



上图_ 1952年,《阳平关》在燕京大学贝公楼上演,张伯驹饰黄忠

上图_ 1963年,张伯驹与梁小鸾在长春演出《游龙戏凤》



在戏曲上,张伯驹是余派唱腔的重要传人。张伯驹晚年回忆:“余三十一岁从余叔岩学戏,每日晚饭后至其家,叔岩饭后吸烟过瘾,宾客满座,十二时后始说戏,常至深夜三时始归家……如此者十年,叔岩戏文武昆乱传余独多。”他还一一列出了习得的戏名,足有近50出。

相比之下,同样是余叔岩的传人,有“京剧冬皇”之称的孟小冬只学了三出半,京剧大师李少春只学了两出半。余派传人张文涓更是拜张伯驹为师,重振余派。一个人在某一领域能力出众已属人才,张伯驹在诗词、书法、戏曲等领域皆为翘楚,称得上是“文艺通才”。



上图_ 潘素(1915-1992),女,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



  • 婚姻不谐  终得佳偶


张伯驹的婚姻生活一样值得关注。女儿张传彩曾撰文回忆:“父亲(张伯驹)早年已有 3 位太太,均为父母主聘而娶,感情始终不谐。”20世纪30年代,39岁的张伯驹在上海出差,在青楼偶遇20岁的潘素,惊为天人。

潘素,江苏苏州人,是清朝状元宰相潘世恩的后代。父亲潘智合不学无术,挥霍无度。母亲沈桂香系出名门,知书达理。潘素幼时跟随名师学习琵琶和绘画。母亲过世后,后母将潘素卖入上海青楼,因姿色艳丽,弹得一手好琵琶,在沪上有“潘妃”之称。

张伯驹和潘素认识后,两情相悦,结为伉俪。张伯驹请朱德甫、夏仁虎、汪孟舒等人指导潘素绘画。经名师指点,潘素专攻青绿山水,画艺突飞猛进。新中国成立后,她的画作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张伯驹夫妇感情笃深,情趣相投,共渡劫波,携手终生,不得不让世人艳羡不已。



上图_ 晚年时期张伯驹在看夫人潘素作画



1982年2月26日,85岁的张伯驹结束了传奇的一生。他的《鹧鸪天》有“长希一往升平世,物我同春共万旬”的词句。正是抱着这样的初心,使大量珍藏免遭流失,重现故土。著名画家刘海粟赞美张伯驹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有了高山仰止的胸怀,张伯驹才能做出不忘初心的伟绩。

参考资料:
【1】魏  泯  《张伯驹——民国四公子的文艺通才》
【2】霍建瀛  《国宝——张伯驹和他的藏品》
【3】张传彩  《人望若神仙——父亲张伯驹的人生浮沉》


更多精彩 点击观阅

1.为何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习武的女性,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2.《水浒传》里的太尉、殿帅、提辖、都头等都是啥官,具体负责什么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你“在看”了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