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判决“潜在间谍”影响深远
据《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加拿大联邦法院最近判决一名打算到加拿大深造的中国学生因“潜在的间谍危险”,不得入境加拿大。主审法官在判决书指责中国利用留学生窃取高科技等“非传统”间谍策略,并称加拿大的反间谍措施也应随之进化,以保护加拿大的国家利益。
案情概要:根据《环球邮报》、《环球新闻》等英文媒体报导以及案件判决书,案中的中国留学生名叫李跃康(Yuekang Li,音译),1998年出生于中国重庆,2016至2020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读书,2020年获得机械工程学学士学位。
2022年,李跃康完成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硕士课程,取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课程是以远程学习的方式完成的,因疫情期间跨国旅行不便,此外李跃康的学生签证申请被美国政府拒签。
2022年4月,李跃康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机械与机电一体化工程博士研究项目录取,按计划应于2022年9月入学。
但他的学生签证申请在漫长的背景调查之后,被移民部以“未来可能从事损害加拿大利益的间谍活动”而拒绝。
2023年1月,李向加拿大联邦法院申请司法复核。2023年12月22日,加拿大联邦法院首席法官保罗.克莱普顿做出判决,支持移民部官员的意见,判决李跃康不得入境。
无论移民官的决定还是法官的判决书,都没有证据显示李跃康以前或现在从事间谍活动。加拿大的拒签,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后的概率性决策。
在判决书中,法官强调李跃康毕业于北航,打算到加拿大学习微流控技术,并在学成后将其用于中国的公共卫生。
加拿大情报机构的背调报告称,北航与中国国防工业密切相关,且“生物制药和先进医疗产品”是符合中国政府最高战略兴趣的10大高科技领域之一。背调报告援引公开信息称,微流控可被用来提高核武器性能,甚至用来开发生化武器。
法官在判决书中说,中国经常利用留学生尤其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非传统角色以非传统方式收集外国情报,窃取知识产权。如果李跃康获得签证到滑铁卢大学学习,“有合理的理由相信他可能会被收买或被胁迫向中国提供敏感信息”,从事损害加拿大利益的非传统间谍活动。
而美国在近几年也发起多个项目打击中国在美国的所谓经济间谍和知识产权盗窃,重点之一就是学术界的“非传统间谍活动”。
加拿大前驻华外交官、现麦克唐纳-劳里埃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查尔斯.伯顿说,李跃康案的判决非常重要,它让加拿大对间谍行为的定义与美国更加一致。
伯顿说,李跃康之前打算去科罗拉多大学读研时曾被美国拒签,拒签的根据是美国10043号总统令,也即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2020年5月29日签署的总统公告,禁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联系的中国人获得学生或学者签证。
尽管遭到来自美国民间和中国学生的重重抗议,这个总统令至今仍然有效。
伯顿说,李跃康案的判决将深刻影响加中两国的科技合作。
伯顿的说法,也印证了中国学者的判断,这是加拿大跟着美国节奏走。
加拿大香港之友的创会和核心成员李艾薇(Ivy Li)称,这一判决将迫使加拿大的大学不能只盯着钱,而是要尽职尽责地评估风险。它可以为加拿大学术研究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并使其修改录取标准,严密筛查那些来自擅长非传统间谍策略的国家的申请人。
中国《国家情报法》和加拿大的“预防性”反间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第七条规定,所有中国公民和机构都应当支持、协助和配合中国政府的情报工作。第十四条更进一步规定,国家情报工作机构依法开展情报工作,可以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协助和配合。
李艾薇称,李跃康案的判决可以提高“加拿大法律系统采取预防措施的能力”,为保护加拿大的国家安全和民主迈出了亟需的关键一步。
加拿大情报分析专家司科特·麦格雷戈认为,李跃康案的判决对加拿大正在进行的对外国干涉的公开调查,树立了一个重要先例。
麦格雷戈进一步说,应该把李跃康案的判决放在中国对加拿大混合战的大背景下。
目前,包括加拿大在内的五眼联盟已将中国认定为构成威胁的国家,李跃康案判决的出现,说明加拿大开始采取行动对抗所谓的混合战。
目前有网络信息称,李跃康似乎已转至香港科技大学就读博士。一个叫Yuekang Li的博士生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研究课题也与微流控有关。
香港科技大学的官网,吴洪开教授的团队确实有个叫Yuekang Li且专业化学的研究生,而吴洪开教授的研究领域也与微流控相关。
美国之音发邮件向吴洪开教授确认李跃康的信息并要求置评,但没有得到回复。
李跃康的律师雷蒙德.罗和滑铁卢大学的论文导师凯罗琳.任教授,也没有回复美国之音的置评邮件。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在给美国之音的邮件中说:“中国是间谍活动的受害者。我们一贯坚决反对间谍活动。我们希望有关方面不要再无端指责抹黑中国。中加教育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中方敦促加方停止曲解国家安全观,为中国学生提供公平有利的环境。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确保在加中国留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这件案子的判决表明,西方国家对间谍认定的扩大化具有历史性的影响。尤其对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学术交流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