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清寺游记|使徒行记

树下小人 九樟学社 2019-07-04

作者:🙇🏻




 | 正 文 | 



天台以山名,又是佛国胜境,国清寺位于天台山山麓,南面而坐,古名:天台寺。其寺为天台宗祖庭所在,由隋代高僧智顗(yi)所,盛极一时,名重天下。古寺至此,已绵延一千四百余载。


出天台城廿里,步入山林,渐闻水声潺潺。缘溪行至数里,一座石拱桥飞跨两端,名“丰干桥”。有碑翼然立于桥畔,刻书“一行到此水西流”。石桥一侧的照壁书“教观总持”,正对寺院正壁,壁上大书:“隋代古刹”四字。时下日出云开,影落斑驳。深山古寺,气势撼人


入口为一座小山门,侧偏于照壁,极谦卑,悬“国清讲寺”匾。过门再转,与照壁背向遥对的即是弥勒殿,一幅石匾嵌于墙内,清瘦的“国清寺”三字,取“寺若成,国即清”之意。弥勒殿通常供奉弥勒佛、韦驮及护世四天王,但此处仅供前二尊佛,四天王另供于“雨花殿”,居弥勒殿之后。











国清寺建筑中雨花殿已属最古,不过清初而已,梁枋彩绘精美绝伦,非敕建不能有。主体大雄宝殿重修应不过二、三百年,且新饰材料较多,却仍好过灵隐。


寺院殿宇僧房,背山依势广布,主殿序列中轴,庄严法相;偏殿曲折通幽,江南园林的清雅秀丽尽显其中。寺内建筑历代损毁无数,全无留存,但可以分明见得,寺中草木,石基、碑刻及整体空间布局,绝不止明清两代六百年而已,上下游走间,古意悠然难掩。游国清可追隋唐意趣,其古不在建筑。


登后麓高处,间或遥望隋塔飘渺入云,重檐叠翠,山气自然;俯览即为隋梅之亭,枝叶掩映,野芳幽香。如以拙政园所借北寺塔较之,亦显做作。立于药师殿高台,游目骋怀,佳木繁阴而日夕普照。石阑竹槛似出自唐画,幽游梦幻。于寺内轻步漫游,亦获浩气滋养,精神矍铄,逍遥自在无穷也。论及佛寺道观中的园林笔法与江南灵气,大概无出国清寺了。


先师尝谓“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太白亦吟“奔流到海不复回”之句倘若时光真迅乎似水,则国清之水尽逆流











注解:


天台山:主要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东北,主峰华顶山,海拔1,138米。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指的便是此处,赤城山亦为天台山的一部分。


天台宗:汉传佛教十宗之一,始于南北朝末期,是汉传佛教中最早的本土性宗派。因其实际开创者智顗大师常驻浙江天台山说法,故称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其根本经典,又被称为法华宗


智顗Zhi-yi,538年-597年):俗姓陈,字德安,法名智顗,法号智者,生于荆州华容。曾居于天台山国清寺,后世尊崇他为天台宗四祖,为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其学说以《法华经》为主教依据,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发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的思想。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立一心三观。智顗于陈、隋两朝深受帝王礼遇,隋炀帝杨广授予智顗“智者”之号,世称智者大师


隋梅国清寺中自隋代以来就有的一株古梅,相传是智者大师的弟子国清寺住持灌顶章安所种,距今已有1400多年。隋梅的原木主干已不开花了,然而从原干长出的分木,依然年年开出雪纷纷一般的白梅花。国清寺内的隋梅和隋塔并立为古刹双宝。


隋塔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南宋时修葺,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系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



__完__




作者介绍:




由作者|树下小人|图文供稿

九樟学社编辑部


| 版权声明 |

本文版权归九樟学社及其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或投稿,请联系后台

| 联系邮箱 |

jiuzhangsociety@g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