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有一碗面,足以慰平生

水西示白 九樟学社 2019-07-04

本文首发于:水叮当九十八号

作者:水西示白


 ❖ 



凛冬饥夜,没有什么比一碗面来的更满意;

忙中饱腹,也没有什么比一碗面来的更爽利。




 ❶ 


李渔曾说:南人饭米,北人饭面,常也。作为南方人,每次饥寒交迫的时候,我却总想来碗面。


一提到面条,就精神抖擞、如数家珍。


中国人干什么都爱争个名头,排个十大面条五大面条之类,关于中华面条哪家强,至今是各地千人千面的喋喋不休。平心而论,单就面本身,确是北强于南。


北方面的精髓,在于北方大汉用一膀子力气,把手工劲道揉入原麦面团,再抻再拉再削皆有筋骨,吃在口中有植物纤维变肉质感的弹力,吻合了人最原始的食肉天性。


虽喜清汤却下重油,一碗面就似一碗“肉”,无论多饿,吃完总能原地满血复活。


兰州牛肉面在甘肃一枝独秀,却橘生他乡为枳,一到外地就成了兰州拉面,虽遍地可寻,却粗制滥造,更加入新疆拌面和山西刀削面,显得不伦不类,值得称道的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不见踪影,吃起来总不是当地那个味儿,倒不完全是少了蓬灰一件要紧物事。


▲兰州牛肉面


但在本地,吾穆勒的牛肉、占国的辣油、马子禄的萝卜,每家都有自己的强项,即便街头随入一家,来碗二细,加个肉蛋双飞,保管你“哧溜哧溜”放不下筷子。后来居上的安泊尔之类,都是调和口味,带着外地人去吃吃则已,本地人更爱的,是小巷子里马保子的地道原味。


老陕的面条多如牛毛,一市一县都有自己的吃法,臊子面、饸饸面、丁丁面、窝窝面,每一样都有吃货们编出的口诀。像地道岐山臊子面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听起来就口水横流。


▲陕西岐山臊子面


山西刀削面,形成了美食与演义的一套体系,讲的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手眼一条线,一棱赶一棱”,眼中所见快刀下去,心中就期盼着面端上来。只可惜近几年似乎也渐渐式微。


▲刀削面


北京炸酱面,我吃的不多,但总听得老北京的朋友,除了张北羊肉就好这口,每每说起也必提老字号,继而就遗憾传统口味难寻。


所谓传统,精髓自然在酱。齐民要术专门有个作酱法,要求“取良杀新肉,去脂,细锉”,得刚宰杀的新鲜肉,而且千万不能用肥肉加腻,否则便会油腻。想想现在各大京酱面馆里的黑乎乎咸齁齁的炸酱,难怪提不起胃口。炸酱面至外地也很少能够单独开馆,涮羊肉烤鸭里偶觅踪影,做得并不走心,也是可惜了招牌。


其他如浆水面、搅团、芋儿面、扁豆面、打卤面一类,都在北方不显山不露水,是地道的地域特色,偶尔吃起可以,接受度却远不及前面这些了。


南派的面条,以四川担担面、武汉热干面出名,真正吃起来,其实料大于味,个人不大喜欢。很多慕名而去的食客,也大多慨叹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根子就在开架量贩下,自然偷工减料。料不给足,面也就难打动口舌。


反而中原的河南烩面一直低调务实,外省开店不多,每一家都是自生自长,羊肉羊骨熬白汤,实材实料给面条,吃起来却让人惊艳。


▲河南烩面



面无第一,就如同文无第一,毕竟众口难调,所以各有拥趸。真正饿急了,恐怕想的还是家乡的面条。



 ❷ 


中国人最讲究汤养生,原汤化原食。南方人吃米饭,无论饭前饭后,必须来碗汤,把这饱腹感进一步转化成饭菜的余味绕肠。


新疆的揪片子,又名“汤饭”,名称上沿袭了最初的汉代面条叫法——“汤饼”。可见面不离汤,就好像秤不离砣,否则便难成之为主食。


干拌类面条,美味则已,却永远难以撼动汤面的地位。


▲大盘鸡里的皮带面


所谓汤无第二,即是说好面汤只有一种,要则非在加了多少山珍海味,只在“汤入面味”一条。


正如李渔所说:“汤以调和诸物,尽归于面,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其实中国人对高汤的追求,早在唐宋就到了极致。


北宋《清异录》记载隋唐五代的佳馔,其中一道十遂羹,先用“石耳、石发、石绵、海紫菜、鹿角、腊菜、天花蕈、沙鱼、海鰾白、石决明、虾魁腊,再用鸡、羊、鹑汁及决明、虾、蕈浸渍,水澄清后三汁相和”,这道高汤之难之鲜可想而知。


南宋人做梅花汤饼(面条),“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做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吃起来梅香入面,大抵后来一些工夫茶的窨制,用花香吊茶香,营造水含香的效果,香韵也未必如一碗这样的梅花面。


周总理当时宴请外宾的国宴“开水白菜”,妙诀亦在高汤。先用大筒子骨和鸡肉熬汤,在用鸡胸肉切沫接续过滤肉脂,反复几道后汤清如开水,再烫娃娃菜心,岂是饭店里所谓“上汤娃娃菜”可比?


这样的高汤下面,已经不需要再加肉、酱、菜了,但工序和成本,却失去了老百姓一碗面的意义。



 ❸ 


不独现实,武侠小说中也有这样的高汤。射雕英雄传里黄蓉讨好洪七公,其中就有一道“好逑汤”。


洪七公初尝这碗荷叶笋尖樱桃汤,当即赞叹于荷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完美融合。待吃到樱桃里又嵌有斑鸠肉,更是君子扒开美人的好逑惊喜。


▲以菠菜打成汤的「黄蓉君子好逑汤」,其中包含了樱桃、雀肉、笋片等。此为香港中华厨艺学院特制的“射雕英雄宴”。


想一想这红白绿三色浮现在清汤之上,而清汤又必然是高汤熬制,极鲜极美,而且上升到意识形态了。此汤若用来下面,似乎都有些浪费。但也恰说明一点,南方的面劲道不够,便用高汤来凑。


高汤之下,即便下的切面挂面,自然也美味无匹。更何况南方人自知面本身的缺憾,便多用龙须面,索性打碎这劲道,清汤之下,面柔弱无骨,当真就像江南女子一般纤细,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顺滑鲜美了。


▲龙须面


我个人吃面,却很下里巴人,浓汤浓面更对胃口,大抵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徽的淮南牛肉汤,有清汤派和红汤派,清汤派下粉居多。红汤派却要用卤得红红稠稠的牛肉汤,汤里各种调料,最耀眼的便是大红的辣椒。鲜辣的酱汁与面融合,再加上同样入味的切片好牛肉,虽然是手切面,但汤已足够让人心醉,于是一碗面吃的眼泪鼻涕齐飞,却舍不得丢下筷子。


这碗牛肉面虽然难忘,但最爱的还是徽菜小面。


偷得半日闲,便先炖锅大骨头汤。然后用冬笋、茶干、青椒、红椒、精肉切丝,倒点生抽、盐等调料,下锅炒出一盘盖浇。再把面下入用白纱布澄清后的骨头汤,不过两三分钟出锅。盖浇倒在面上,骨汤融入面里,这碗面便既有菜又有汤又有饭,对我而言不亚于一顿大餐了。


▲安徽的青椒香干肉丝面


冬天里,我有一碗面,足以慰平生。


_END_


编辑:树下小人

图片来自网络

九樟学社编辑部


| 版权声明 |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 联系邮箱 |

jiuzhangsociety@g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