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金华家庭:十二年为长者送爱心餐|慈善家庭

善城广州 善城广州 2023-07-02


这天是周日,冷空气抵达广州,寒意逼人。康金华同女儿女婿一起,准备去看望住进养老院不久的甄婆婆。为此,康金华一早去菜市场买新鲜的瘦肉,煲了暖乎乎的西洋参红枣肉汤。她还带上前几天炸好的蛋散,想让老人家尝个新鲜。

这是康金华再普通不过的一天,志愿服务已经融入她细碎的生活里。去年,康金华家庭入选2022年广州市十大“最美慈善家庭”。她对此云淡风轻,因为“做志愿,是十分平常的事”

康金华




“妈妈私房菜”,

十二年为长者送爱心餐




如果你经过越秀区洪桥街文化宣传广场,或许会注意到一个“爱心厨房”。招牌“爱心支援服务中心”几个字,引人注目。这里为越秀区的失独老人、“三无”长者送公益餐。

康金华一头短发,脸上总挂着笑容,看起来干脆爽朗。早上九点,她和志愿团队会去买菜,然后在爱心厨房烹调可口的饭菜,挨家挨户送上门。

每周送两次餐,菜品不限。志愿团队十几年来形成的一个默契是,每餐至少要有四个“一”:一肉一菜一汤一水果。

“妈妈私房菜”的爱心餐

“我们送饭的同时,也陪老人聊聊天,看看有没有要帮忙解决的事情。”例如,时值隆冬,有些孤寡老人御寒衣物不够。有的老人需要去医院,康金华会帮他们在手机上预约看诊,再陪老人家去。

康金华发起的“妈妈私房菜”项目,已经运作12年。有些老人,从项目开始时七八十岁,到现在都年过九旬了。

让康金华欣慰的是,烹饪爱心餐的队伍正日益壮大。如今不只她的志愿团队,还有中小学生、企业团体报名。例如,报名爱心餐的孩子会提前获知当天食谱,在父母指引下在家练习。“来到爱心厨房,孩子们做得有板有眼,”康金华说,前些天炸的蛋散,就有孩子们的功劳。

康金华与报名爱心餐的孩子们一起炸蛋散




志愿服务融入日常

许多老人把她当女儿看待




从一名护士到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康金华笑称是来自女儿的启发。

早在2008年,康金华的女儿胡嘉蔚开始接触青年志愿服务。2009年,女儿去参加探望儿童医院白血病患儿的志愿服务,这引起了康金华的好奇。于是,她跟着女儿,在病房陪孩子们画画、做游戏,还同女儿一起买气球公仔送给他们。

这一做,就是一年多。康金华体会到,这样的公益服务很有价值。2011年底,她开始专职运营起志愿团队。“当初的想法很简单,我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帮一个算一个。

一开始,康金华带着志愿者给社区的老人们量血压、剪指甲、剪头发。“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护士,在照顾长者这块,经验比较丰富。”她能关注到年轻志愿者留意不到的细节。比如,老人家大多眼睛不好,她会让志愿者帮老人检查家里备的药是否过期。

当街道交给她一份1000多户的长者名单,她就带着志愿者一家一户走访,调研这些老人的生活需求。

如今,康金华是世贸大厦志愿驿站站长和越秀区爱心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这些年,她带领志愿者们开展了“妈妈私房菜”“老人院探访”“冬日暖阳,驿站送暖”等多项公益活动。

康金华探望养老院的老人

这个过程让康金华结识了诸多同样热心公益的人。“这是我做志愿服务收获最大的一件事。”

这份真心的付出,很多时候是双向流动的。很多老人家把康金华当女儿看待。一位89岁的老人门口种了一棵黄皮树。黄皮果子一熟,老人家就全摘下来留给康金华。“人心换人心,”这些他人回赠的温暖让她倍感幸运。




“做好人 做善事”的家风

代代相承




康金华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她说,自己这份对公益的热忱,与自幼母亲的言传身教有关。

康金华的母亲曾是广州一家缝纫厂的职工。“她做衣服很厉害,街坊四邻做衣服都找她,她也从不收钱。”康金华回忆说,母亲常教导她,“不要光顾自己家庭满足,遇到有困难的人能帮就帮。”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的康金华,总结出“做好人,做善事”的家训。这一家训,如今也为下一代所践行。

刚过而立之年的胡嘉蔚,现在也和母亲一样,是越秀区爱心志愿服务中心的骨干成员。她负责统筹中心1000多名在册志愿者的日常志愿服务。胡嘉蔚与丈夫刘开心也因“妈妈私房菜”志愿服务而结缘。婚后,二人同康金华一起热心公益。

那天上午,康金华在养老院跟甄婆婆聊了一个多小时。甄婆婆年已耄耋,见到康金华有聊不完的话题,目光里闪着神采。康金华知道,老人家需要有人说说话。她跟甄婆婆约好,过年期间会再来看她。

撰文:凌小林

编辑:无尘

往期推荐

关注善城广州

了解更多公益慈善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