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夏永芳 为更多人成长

以下文章来源于浦江天平 ,作者朱晶晶


“邹碧华式的好法官、好干部”候选人 夏永芳


( 点击查看纪录短片 )


"

“我说点什么好呢?都是应该做的。”习惯了在行政岗位为审判执行工作服务,习惯了给法院干警成长搭建平台,这次从幕后走向台前,夏永芳说自己的故事,有点不太习惯。

"


夏永芳在上海青浦塘郁村的一个农村家庭出生,家里不算富裕,简简单单的房屋一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简单纯朴的农家生活形成了她待人以宽、为人以真、处事以徐的风格。


读书时期的夏永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学院经济法,“喜欢文科也喜欢法律。”到了毕业季,他们是第一届实行就业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夏永芳穿着新洗的白衬衫骑着“二八”自行车,将简历交到了当时的青浦县人民法院。


万难都抵不过“认真”二字


1995年7月,夏永芳揣着敬畏与期待走进了法院大门。她被分配到了民事审判庭工作,又先后被安排至立案庭、经济庭、执行庭等庭室。2010年初,夏永芳进入政治部开始从事组织人事工作 。


到政治部报到那天,夏永芳有些忐忑有些紧张,她带了一本崭新的工作笔记,见到了自己的带教老师王越。


开始着手做人事工作,夏永芳才真正体会了“隔行如隔山”的含义,她仿佛变成了一张白纸,之前在业务庭当书记员的工作经验都用不上,像刚进院的毕业生一样开始学习。


“要学的可太多了。”夏永芳心里想。她看着王越怎么做全院干警的工资,怎么做法官职务职级晋升,怎么吃透各种文件政策……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师傅却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从师傅身上,夏永芳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不懂就请教,研读业务书籍、整理工作资料,复杂的内容仔细琢磨……夏永芳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把重要的文件、看到的工作经验方法抄写在工作笔记上,每天都要看一遍再下班回家。


就这样,从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研究学习,从亦步亦趋到自发规划工作流程,夏永芳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


“她学习能力强,悟性高,也很坐得住,事情交给她做总是很让人放心的。”对于夏永芳的工作表现,师傅王越赞不绝口。


2010年,对夏永芳来说是充实且收获颇丰的一年。“认真一点、花点时间总能做好的。”她一点儿也不怕工作繁琐,勤总结、常复盘的习惯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工作笔记也是建立简单的管理台账,回头看看能知道这个事怎么完成的,十年里集齐了一摞各种颜色笔记本。”夏永芳说。


慢慢来,比较快


2014年7月,上海基层法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一下子进入到了紧张的司改“战役”中。没有一点犹豫,夏永芳主动担任司法改革联络员。


“人员分类定岗吧。”回忆起来司法改革第一个“难题”,夏永芳记忆犹新。她将《岗位意向表》发到了每一位干警手中,听到了不少顾虑。


“实行法官员额管理后,法官数量少了,案件总量逐年递增,案多人少的矛盾怎么解决?”不少干警在岗位选择上犹豫不决,改革在实践中碰到了阻力。


方方面面的文件材料、刚挂断又响起的电话、微信里来不及查看的消息……夏永芳比从前更忙碌了,但她仍然笃定又平和地细致做好每一项工作。她将干警关注较多的问题分类梳理成一张表格,根据优化“老人”结构、给“新人”留出空间的改革政策方向,结合上海青浦法院的实际,尝试提出了具体落实的措施,向领导作了汇报。


之后,她协助领导召开了各序列人员政策解读会、座谈会,空下来就和大家沟通摸清真实想法。“我能理解您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该选择去业务庭还是留在办公室。”夏永芳推心置腹地与老同志讲解入额的要求,分析留在综合部门的利弊,“您担心无法入员额,其实留在综合部门继续负责档案管理也是比较好的选择,您在档案室工作了10年,得心应手……”


慢慢地,人员分类管理被越来越多的干警理解、接受、支持。




初任遴选、内设机构改革、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夏永芳掰着指头回忆一系列司法改革工作,说到后面,她自己也笑了,“我都没想过司法改革啃下了这么多‘硬骨头’。”


“加班是常有的事。但一项项问题解决后特别有成就感,第二天还是精神满满的。”夏永芳笑眼弯弯地回忆。


“看到青年人成长,我由衷高兴”


26年法院工作经历,10多年政工工作,让夏永芳成了法院里的“夏老师”,这个称呼对夏永芳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夏老师是‘问不倒’的老师,找夏老师请教业务难题,她一针见血就能看出问题所在,每一次都能学到很多。”张永秀毕业后就进入法院工作,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事务性工作,“新人学习期我会犯些小错误,夏老师总是先指出做的好的地方,再点明问题,以商量的口吻建议‘这样是不是更好’。只要想进步,夏老师总会不遗余力地答疑解惑。”


每当看到积极努力的年轻人,夏永芳总是倾囊相授,“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培养年轻人,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帮助他们迅速成长。”



近年,上海市青浦区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两大国家战略的东风飞速发展,对法院政治工作也带来了很多新任务、新情况,“做了这么久的政工工作,不能总按照老思路,要用新的精神和方法去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


法院工作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只有大力提升法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才能为高质量审判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干部该怎样培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夏永芳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万丈高楼平地起,青年是法院人才队伍的“地基”。夏永芳首先将解题思路放在了青年干部培养上。


“年轻干部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组织提供外部条件着力培养。政治部应该去搭建一个帮助青年干警成长成才的平台,让优秀干警脱颖而出。



2017年,上海青浦法院成立“青法之声”法宣志愿者团队和“青蓝法研社”,这两支队伍主要由青年法官助理组成,旨在鼓励干警在办案之余培育优质调研成果,走出法院开展普法宣传,提升司法能力水平。


2020年五四前夕,上海青浦法院组织了一场“青春•前行”的读书会,干警们一改过去单独学习的状态,参加读书会的法官助理郑妮觉得:“大家经过思想的交锋、言语的碰撞来分享读书体会,比一个人低头读书更有获得感,在分享中我们也释放了活力,展示才气。” 


在搭建平台的基础上,夏永芳带领团队做了扎实地基础调研,对全院300多名干警进行全样本分析,精准画像干部队伍现状,制定了《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涵盖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管理等多方面的举措。


“这份《规划》的突出特点是全和实,给干警一个明确的信号,让他们知道成长的路径是什么,对于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更清晰的目标。”夏永芳说,带领怀揣法治梦想的青年人成长是政工干部的职责和使命,看到干警成长,由衷地感到高兴。



最好的致敬是传承


夏永芳读过邹碧华同志写过的一篇文章《知行合一》,文章里提到的“用‘无我’的精神追寻法治梦想”,让她触动很深。


夏永芳想,政治部工作面向全院干警,不能只低头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做,要考虑到大家会怎么想,大家需要什么,“这是属于政治部工作的‘无我’。”


有一次在电梯里看到一个小孩,夏永芳笑着问,“今年几岁啦?”“我8岁了。”小孩回答,一旁的干警赶紧解释“学校放假了,孩子在家没人看,带到办公室里写作业。”晚上睡前,夏永芳又想到了电梯里的对话,忍不住摇摇头,干警上班时担心孩子,这样怎么能安心投入工作呢?


夏永芳迅速在全院范围做了一个调研,发现外省市青年占比逐年递增,很多年轻干警都面临“假期孩子无处去,家长看护难”的问题。2019年初,夏永芳牵头制定了《上海青浦法院妇女工作项目化管理计划》,将开办暑(寒)托班的设想向党组汇报,努力让干警能集中精力多办案、办好案。


开办干警子女暑托班只是上海青浦法院干警权益保障的关爱工程的一个缩影,在院党组的支持下,夏永芳牵头升级了“爱心妈咪小屋”,给哺乳期女同志更多关心关爱,小屋被上海市总工会评定为“五星级”……夏永芳把法官权益保障这件“小事儿”做得让干警放心、安心又暖心。



夏永芳的办公室里时常笑声朗朗,同事们常说,政治部是“干警之家”,夏永芳是干警的“娘家人”,有烦恼都「愿意说」,因为她“好沟通,没有距离感。”


夏永芳种了很多绿色植物,她喜欢给植物浇水的过程,“看着植物慢慢生长会收获希望。”她是一个很快乐的人,一草一木,盛开的花儿,天边的晚霞,为大家做成一件事儿,工作有了小进步都会让她心生欢喜。夏永芳的身上流淌着一种清澈的纯净,喜欢简单的美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有一些事情,虽然挺困难的,人际关系、事情的难易、外界的不理解都可能会成为做好这件事的障碍,”夏永芳笑起来,“但做成了就特别有意义。”


推荐人 王越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政治部退休干部



2010年中,我面临退休,那时政治部只有三四个人,工作繁重,需有人在短暂的时间内接手工作。由于夏永芳认真负责、主动热情的工作状态感染了我,我就很负责地推荐了她来接手政治部管理工作。


政治部工作较繁杂,每一件事都关系到干警的切身利益,还需要向院领导的决策工作提供准确数据,丝毫不能有半点马虎。她甘当绿叶、知难而进,默默奉献、服务审判,承担起了政工干部的职责和使命。


她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既有仰望星空的激情,也有久久为功的干劲,还有善作善成的韧劲,能把小我融入司法事业的大我之中。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新时代政工干部的风采。



上海法院“邹碧华式的好法官、好干部”投票通道即将开启,请关注上海青浦法院“为更多人成长,于无声处润物耕心”的政工干部夏永芳,一起为她加油


来源 | 浦江天平


为夏老师点赞↓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