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1年9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孙立平:学姐查房:那孩子没整明白,这威风不是谁都能耍的

立平观察 孙立平社会观察 Today

网络有一种放大效应。最近网上沸沸扬扬的学姐查房事件就是一例。其实,类似的事情,甚至有过之无不及的事情,可能都远非个别地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事件的主角在网络上所遭受的一切(甚至有人说,某某某被全国网民玩残了),既有咎由自取的成分,也有代人受过的因素。我自己对这个孩子的感受,也由当初的厌恶变得有点同情。


但同情不等于无视。仔细思考这件事情,其背后的权威主义人格,不仅仅是查房者身上的,也包括被查者身上的,才是真正令人深思和警惕的的。


权威主义人格(下简称权威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阿多诺于1950年提出的。具有这种人格的人,其整个人格组织都是围绕着权威主义这一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这种权威人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对强者或权威绝对的服从甚至屈从,另一方面则是对弱者的颐指气使甚至凌辱。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一个人越是对上级点头哈腰,就越可能对下级颐指气使。

权威人格源于对等级的认知与认同。在他们的心目中,对上级、对权威无条件的服从是一种不言自明的义务。在面对上级或权威的时候,没有自我、没有自尊、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甚至,这种服从的惯性慢慢演变为一种对权威的不理智崇拜。只要是上级或权威说的,就是对的,用不着自己的思考。甚而,他们将这种服从凝固为一种标准,不但自己要服从,而且也把别人的不服从,看做是大逆不道。有时,甚至会积极主动地对别人的不服从行为,进行打击和惩罚,以维护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和秩序。


但这只是权威人格的一个层面,在另一面,在对待比自己低下的人或弱者的时候,他们马上就换成了另一副面孔。这时,他们自己仿佛就成了权威的化身,他会要求下属或弱者向原来自己服从别的权威那样来服从自己。在这里,奴才人格与主子人格,实际上是一体两面。处在非权威状态时,主要表现的是奴才人格;处在权威状态时,主要表现的是主子人格。他们在面对权威时是多么的卑微,就要求处于下位的人对自己也是如此。无论是哪一种,体现的都是一种等级,以及在等级中处于下位时的非人化。


权威人格的形成,涉及到复杂的因素。在传统发展心理学看来,家庭结构和家庭教育,对孩子权威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们总是强调支配与顺从,并对孩子的不满和不顺从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这无疑有利于权威人格的形成。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社会氛围的影响,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小农经济时代,分散而脆弱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很容易强化人们对外部环境及外部环境中的权威的依赖感。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影响和熏陶,就来自于更广泛的方面,特别会是社会的有意引导和示范。

在这次查房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次权威人格的生动演示。几位学生会干部,从代表严肃与身份的黑色服装,到气宇轩昂、居高临下的举止做派,再到气势逼人、老练威严的话语口气,无一不在营造一种权威的威严,一种刻意模仿官威的威严。而被查房的女生,则用唯唯诺诺表示自己的服从。中间没有废话,没有玩笑,没有任何可以缓解权威性表演的因素。也正是这一点,引起了网络上的口诛笔伐。那网上的谴责之声,就代表了对这种权威主义表演的反抗吗?且慢,并不是这么简单。

在聊天时,说到这件事,我一位朋友说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那孩子没整明白,这威风不是谁都能耍的。说的更明白一点,这一次的查房事件惹出这么大的一场风波,可能并不仅仅在于事件与情节本身,同时也在于出演的角色出了问题:几个小小的学生会干部就可以这么耍威风吗?但如果再追问一句,如果场景还是这个场景,剧情还是这个剧情,角色换成校方的管理人员呢?或者换成城管之类呢?又会有多少人闭上谴责之口?


不该耍这威风的人耍了这威风,如果是能耍这威风的人耍了呢?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谴责的是这个场景,还是这个场景中角色的错位?其背后是否存在这样的一种逻辑:不是不能有人姓赵,而是你阿Q不配姓赵。就那几个孩子的行为本身而言,我觉得,与其说是一种恶行,不如说是一种毛病,尽管这种毛病让我们非常非常讨厌。应该反思的是这种毛病本身。


推荐阅读:


孙立平:有时,腐败也许是一种精神生活


孙立平:家长恐惧的是分流即淘汰


世界有望进入下一个技术周期?


挖茶俱乐部精品系列




2021年版福鼎白茶随心S001上市

孙立平教授拼配

北大郑也夫教授题字

福鼎白茶两大世家之一的吴氏后代制作



详情见原文链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