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随笔 | 睡神的智商

2016-11-13 史未 闫晗 朱辉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小提示:在微信最新版本中点开“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公众号,设置“置顶公众号”,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更新。


插画|向朝晖


睡神的智商文 | 史未


度假时,参加过一位希腊美女组织的家庭派对。宴会晚上十点开始,凌晨结束,全程美女聊得眉飞色舞,唱得声情并茂,舞得脚底生风,还不时慷慨地向客人献上拥抱和赞美,精力之充沛令人钦佩,待人之周到令人拜服。


那天并不是周末,也就是说,美女凌晨四点睡下,清早七点就得顶着起床气出门上班。再见面时,问候她的睡眠,美女对这种事似乎完全不在乎,她指着手机里的一张时间图表,循循善诱地对我说:假如人的一生按90岁计算,知道用来睡觉的时间有多少?30年!而我们真正能用来认真思考和欢乐享受的有效时间,只有区区14年而已。千万别把时间浪费在睡觉上,睡多了人是会变傻的。


实际上,很少人会为睡眠充足而惶恐。让人忧心忡忡的并非睡不醒,而是睡不着。男人害怕肾亏,女人害怕黑眼圈,精神压力和更年期导致的失眠更有罹患抑郁的风险。如今,对于入睡困难多达四分之一的地球人来说,拥有“婴儿般的睡眠”已然成为了一种奢侈。


或许因为人们普遍睡得太少,对于随时可以进入梦乡的睡神级人物就更加不宽容。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一上课就栽倒,起伏的鼾声之外,还发出磨牙和吞咽口水的共鸣。同学不到一年,他先被罚站,后被扔粉笔头,最后被勒令退学。入职以后,发现开会时睡觉也同样糟糕,在掌声中茫然惊醒容易给领导留下呆头呆脑的印象。所以,聪明人在会上的表情往往会像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担任内政大臣时那样:以一种雍容不迫的方式摆出恼怒的神情;或者睁着一双敏而好学的眼睛。


曾听朋友说起过一名求职者,当时朋友作为主考官,在面试中向这位求职者发问:你最大的业余爱好是什么?面对如此简单的热身问题,求职者的回答竟然是:睡觉。结果可想而知,这名求职者没被录用。让朋友诧异的是,现在连小学生在入学面试时都懂得虚实结合,这位拿着硕士文凭的高材生因何智商出了问题。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的柯达公司首席执行官凯·惠特莫尔,有次在与比尔·盖茨会面的时候,凯总不幸睡着了,因为这点事儿凯总沦为笑柄,臭名远扬。然而,我们貌似没有理由怀疑凯总的智商,事情的真相可能是,凯总此前经历了夜以继日的文山会海,才一不小心误当了一回睡神。


客套的太极文 | 闫晗


婆婆老家的人都有点“虚伪”,比如说,婆婆跟邻居老太太聊天,老太太看你家里有一大捆葱,随口问起,怎么买这么多。婆婆立即客气说,你拿点回去吃吧。对方连连推辞,婆婆坚持要给,双方卖力客套一番,人家还是没拿,但笑意盈盈地完成了一场社交,展现了双方都富足大方和懂礼节的精神面貌。


然而来大城市,这套逻辑有时候就行不通。某一天,邻居带小朋友来家里玩,到了饭点,婆婆随口邀请她们在家里吃饺子,小朋友的妈妈立即说好,反正自家也没做饭,就坐下了。婆婆吃了一惊,像一个发现大人吃了他零食的孩子一样意外——她并没有预备下足够的饭菜。在婆婆的社交经验中,所有人都把物质看得很重,将心比心,也就不会轻易要别人的东西,没有人像春晚小品里的郭冬临那样把客套当真,年三十在别人家吃饺子,多没眼力价儿啊。


我跟朋友讨论这种现象时,最初觉得这很可笑,“客套”太不真诚,新一代年轻人才不这么干。可现实中看到毫不客套的人,也略有不适,仿佛进度太快,少了缓冲。我大舅就是个超级实诚的人。有一次我爸做手术,他来慰问,掏出了几百块钱,我妈说不用了,他二话不说装回了口袋。


也许,客套也是一种礼貌,维系着人与人表面的温情脉脉,就像一个缓冲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可人们因此少受了颠簸。


读《红楼梦》时,看王熙凤拿20两银子打发来“打秋风”的刘姥姥时话都说得很漂亮,“给孩子添件冬衣吧”,看破不说破,显得更尊重人。假如人与人之间都是直来直往,一针见血,也显得比较冷酷无趣。


李安的《推手》里讲了太极之道,在于彼此制约,掌握平衡,以柔克刚,婚姻里两个人的相处也好像太极中的“推手”——就是将对方过来的力量化去,然后再对别人施加以力。人与人之间的客套也像太极,对彼此的情绪施力。一旦有别人夸自己劳苦功高,立马谦虚起来,显得亲和又低调。


客套可以给人以抚慰。人是需要被赞美的,如果自己做了漂亮的事情,无人客套追捧,付出没有被看到被肯定,可能会迅速变成戾气。有些家庭的关系紧张,就是因为付出者没有得到肯定,情绪上出现了黑洞。不信?听听小区里的姥姥奶奶们的话题,多是讲自己对儿女付出的。儿女不会时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老人们在圈子里客套地互相肯定一番,就是一种心理按摩,彼此就都心平气和许多。


会客套也是做下属的必备技能。丁春秋为什么要雇一帮人喊“星宿老仙法力无边”呢?吹捧人抬轿子的必须有,制造浮夸的气场,自己才有机会展示宗师风范,稍微显出点谦卑来就令人耳目一新。如果底下人都低调了,老大哪有机会展现虚怀若谷的气度呢?


插画|向朝晖


方家不是大神文 | 朱辉


十年前,刘先生在本地文友圈已经略有名气。某次笔会上,一位时尚女作家称他为“素人”写手。刘先生很是高兴,料想这是个好词,连连谦称“不敢当”。借着上厕所的机会,偷偷问我什么是“素人”?莫非相当于他们家乡人说的“斋公”?他并不只吃素,恐怕有些名不副实。我也不太懂这个新名词,想当然地觉得可能相当于“票友”,是指为了爱好而写作。


“那我还当得起,我这个人就是淡泊名利……”刘先生放下心来。


常言道“文人相轻”,刘先生却觉得文友圈是最温暖的。大家见面都会自谦一番,然后互相“驳斥”对方的谦虚。那场面就像在演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一个说:“我把你比莫言,不差毫分哪。”另一个故作羞涩:“那我就比不上啰!”然后回赠对方几句级别相当的“过年话”。一来一回,几个回合下来,大家浑身上下暖洋洋、轻飘飘的,像在聚众吸毒。某日,“吸毒”过程中,刘先生获赠一项新的称谓“方家”。他又听不懂了,照例连连谦称“不敢当”,然后跑来问我什么意思?莫非说他是扫把星,“方”了谁不成?我推测人家不会这么没礼貌,“方家”大概约等于“专家”。文人都喜欢用一些非大路货的词汇,以此显示自己有学养。比如不喜欢用“批评”“指责”,喜欢用“诟病”。有位初中文化的作家一度以为“诟病”是指不爱洗澡,每每有人用这词,他都会做贼心虚似的,一脸不自在。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这几年纸媒每况愈下,能发表文章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文友圈日渐冷清。刘先生为此忧心忡忡,决定转型去写网络文学。


刘先生加了几个网络写手群,观察了几天,发现群里青少年居多,没有互称“老师”的习俗。“大神”是对于高手的尊称,折算起来可能相当于“方家”。刘先生估摸着亮出自己的作协会员证,再罗列一下发表过的几十家报刊,肯定就能获封“大神”。


“在下才疏学浅……”刘先生第一次发言,按照老习惯先自谦几句。“原来是菜鸟、小虾米啊,跟着我混,本大神罩着你!”一个小孩自告奋勇要“收编”他。刘先生觉得受了奇耻大辱,赶紧晒了一堆证书,然后自谦“这些荣誉都是浮云,不算什么”,料想接下来群里肯定一片赞叹,大家会驳斥他的“谦虚”。然而回应者都认同他的看法,觉得这些劳什子确实不算什么。粉丝数、文章点击率才是“大神”傲娇的资本。


刘先生的转型比袁世凯称帝时间还短,网络文学群里互撕成风,小孩子敢把比他爸年纪还大的作家撕得体无完肤,实在太不和谐了。


“我们玩文学是这样的吗?我们都是互相‘作揖’、和谐共赢……”刘先生最近越来越呈现九斤老太之态,常常感叹一代不如一代……



点击图片浏览过往【随笔】颜值是个好东西


点击图片浏览过往【随笔】就好这一口,就得这个病

点击图片浏览过往【随笔】修成正果的不是劳动,是战斗


点击图片浏览过往【随笔】 吃的格调:“当喝一口好汤时,也不妨啜唇作响”




   china-newsweek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总第780期《中国新闻周刊》现已上市
关键词目录
人物
  候孝贤
刘德华范伟谭维维
黄怒波毛大庆陆琪倪超冯小刚
李岚清郑钧陆川
贾樟柯俞可平……
调查

  外滩踩踏聂树斌
留学作假
东方之星五常大米
信访销号
电梯危情
天津爆炸贪二代
白雪山假法王传媒大学毒跑道电信诈骗……
特稿

故宫
南水北调
MH370
同志圈
巅峰救援
冥王星
性别决定
活佛
复旦投毒
单身
贫穷
小三劝退师80后离婚虚拟饭局……
回复“人物目录”  “调查目录”  “特稿目录”  “往事目录”提取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