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语文18类阅读理解常考题型答题技巧,超实用!

帝源教育 五年级语数资料 2021-08-08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① 纵观全文,把握主旨。② 认真审题,定向扫描。③ 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01-

-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①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②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③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02-

-概括某段大意-


① 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②  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③  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④ 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03-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①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④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⑤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04-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05-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06-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往往是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07-

-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


----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08-

-“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

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

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09-

-“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几方面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

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10-

-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11-

-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12-

-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14-

-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


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15-

-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


其主要方法有:

① 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② 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③ 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④ 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16-

-是什么?-


我们在回答“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意保持问题和答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例:《养花》的最后一句)


-17-

-为什么?-


 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时,一般要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清原因时,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往中心上靠。回答问题时,要加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例:《伟大的友谊》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我们可以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回答:“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18-

-怎么样?-


我们在回答“怎么样”这类问题时,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例:《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壮士是怎样痛歼敌人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如何引敌上山,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程进行回答,回答时还要把五壮士的神态、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况讲具体。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MORE延伸阅读◐◑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精编一课一练+答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竞赛测试卷,下载给孩子练练看◐◑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单元测试题,下载给孩子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练习,可免费下载◐◑ 齐了!新部编版1-6年级小学语文必背75首古诗词(附唱读音频)◐◑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计算题及应用题练习大全,每日一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