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失踪于历史迷雾中的人、事以及谜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周《深港副刊》征稿主题:
我与祖先的对话
(具体要求、稿费、投稿方式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主|编|立|场
提纲挈领,为你提炼一周精髓
过去的谜
○刘忆斯
我发现,特别有责任感的作家往往喜欢写未来。
而且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不光责任大,时间跨度也很大。
乔治·奥威尔在1949年推出《1984》,
时间上跨了35年。
△乔治·奥威尔
而《2084》的作者布阿莱姆·桑萨尔写得更远,
在2014年写2084年的故事,一下跨了70年。
△布阿莱姆·桑萨尔
已经四张的我,估计是活不到2084年了,
也就无法见证桑萨尔笔下那个辽阔无边、
疆界无限的阿比斯坦。
(书中虚构的2084年统治地球的大帝国,它的天下就是整个世界)
《2084》中文版书影
余中先 译
海天出版社
2017年1月
更不会活在“彼佳眼”(类似《1984》里无处不在的电幕)的监视下。
这真太好了!
相比未来的题材,我更喜欢读关于过去的故事。
因此,我更有兴趣探寻
是什么塑造成了今天的世界和今天的我,
而非我会把未来的世界和未来的别人
塑造成什么样子。
千万别以为探寻过去比探寻未来要更容易操作,
布罗茨基在《小于一》开篇第一句话就说:
“跟一般失败比较,试图回忆过去就像试图把握存在的意义。两者都使你感到像一个婴儿在抓篮球:手掌不断滑走。”
布罗茨基的话有点残忍,也很对,
可我还是钟情阅读过去。
△布罗茨基
<<<
最近认真读了三本小说:
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我的天才女友》
▼
西班牙(准确地说是加泰罗尼亚区)作家乔莫·卡夫雷的《河流之声》
▼
以及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多拉·布吕代》
▼
这三本小说作者不同,故事不同,年代不同,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而且绝对不是我生拉硬扯,
这就是它们都在寻找过去,
或者说在过去中寻找,
寻找那些失踪于历史迷雾中的人、事以及谜。
>>>
比如可怕的,怪兽一样的堂·阿奇勒
被离奇暗杀(《我的天才女友》)——
他的脖子、下颚和锁骨中间挨了一刀。血从他脖子上喷出来,喷到了挂在墙上的一口铜锅上。那口锅很亮,血像墨汁一样洒在上面,流下来的时候,形成一道道不是很规则的黑线。”
这让我想起中学时目睹的一个场景:
一个后生不知为何当街被捅,
血流在路灯下的街面上,也是黑色的,
像一条条四处蔓延的黑蛇。
>>>
而读到本图拉家的男孩乔安
则因为父亲是长枪党的反对者,
被法西斯射杀(《河流之声》)——
这孩子除了被杀害时拉屎在裤子里外,眼里还镶着子弹,仿佛是颗价值连城的宝石。”
我眼前又出现了小时候在医院后面水沟看到的那具弃婴尸体,这个画面直到成年后,都是我的梦魇。
<<<
对于过去的探寻,《河流之声》用了630页,而《多拉·布吕代》只有130页(莫迪亚诺作品的篇幅标配)。
不过,和前者一样,
后者同样也是一座关于记忆的巨大的迷宫。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我非常喜欢莫迪亚诺的笔调,
只是寥寥几句,
便能打通各段时间,连接不同空间,
若说“小说蒙太奇手法的第一剪辑师”这个名号,
一定非他莫属了。
因翻阅到1941年报纸上一则寻人启事,
莫迪亚诺创作了这本《多拉·布吕代》。
他说:
消失的记忆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会重新浮现,
这需要耐心。
”我把这段话念了几遍,念给自己听,
为了过去那些谜一样的故人往事。
主 | 编 | 立 | 场
End.
编辑 | 罗婉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主编立场”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