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丘
主编立场
提纲掣领
为你提炼一周精髓
○刘忆斯
最近朋友圈里常见
有人转高晓松创作的《越过山丘》,
当然,转的大多是
我那些步入中年的同龄人。
点开听了一遍,没什么感觉,
复听了一遍,还是没什么感觉。
朋友说我的血越来越冷,
心越来越硬,
我也不想反驳。
不过,像
“就让我随你去,让我随你去,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
向着开满鲜花的山丘,挥挥衣袖”
这样的歌词,还真是感动不起来呢。
高晓松这首歌是献给李宗盛的,
灵感的来源应该是前几年李创作的那首《山丘》,
同样是朋友圈一首刷屏歌,
热度一直持续到今日,还能经常听到。
人们拿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
无非是共有的对岁月的感叹对情感的亏欠罢了。
坦白讲,对《山丘》我也没什么感觉,
如果非要说有,也只是一种成功人士
慨叹得失、唏嘘有无的矫情,
还透着老江湖的卖弄与油滑。
对于我这个感受,朋友们同样嗤之以鼻。
于是,我从四大名捕的冷血,又上升到了无情。
刚读完《寿美子哲,越过山去》,
书中也有关于越过山丘的理解。
(日)大出哲 著 / 陆小晟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7年5月
在作者大出哲眼里,一座山即一个生命,
越过山去,便是一个生命的终结,
而山的那一边,是自己病逝的妻寿美子。
先生同小稚在庭院内,先生画画,小稚旁观
生前,妻子称丈夫“爸爸”,
满满的爱娇,
丈夫则称妻子“小稚”,
意思是柔弱如稚鸟般的,
也仿佛像他的爱女。
先生推着轮椅上的小稚一同外出看风景
经典的爱情,
我们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都读过,
而在现实中,像大出与小稚这样
以平凡涓滴汇聚成河的爱情,
却更感人至深。
大出与小稚结婚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两人琴瑟甚笃,
然命运的暴击却接二连三,
小稚先是受多发性风湿关节炎的折磨,
后因“两上肢机能显著障碍并两下肢机能全废”,
开始病卧、轮椅的生活。
先生轮椅上的妻
先生在家
多年里,丈夫精心照料着妻子,
从未假手他人。
这本书,便是大出先生手书手绘的
他与妻子的故事,
书中有他们日常说的话,写过的诗,
也有彼此的欣赏与爱惜,
更有面对死神的无力与不舍。
身为研究神学与哲学的学者,
大出先生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在他书中充满童真的字画当中,
可以一窥究竟。
妻子临终之际,
他用细腻的文字记录了每一个时刻,
而在小稚去世后,他写下这样的诗句:
“越过山去,越过山去
很多的山,已经越过
若是越过最后的那座山呀
那红色提灯里
那摇曳的花
正被你守护
我们手牵着手
越过山去”。
对一个人爱得如此真诚与坚定,
对比李宗盛唱出的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温柔。
为何记不得,
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
在什么时候”,
你是否也会觉得流于俗套,虚头巴脑。
“描画 葬礼处的草图/正中是白色的十字架/
十字架之前 灵柩 遗照/两侧 两对深红色的玫瑰/
香水瓶放置的长台/俱黑 无蜡烛/几乎要坍塌般 睡下”
几年前,曾读过另一本相似的书——
《平如美棠》,
也是图文交织,也是阴阳相隔,
充满了丈夫对逝去妻子的怀念与爱恋。
饶平如 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4年5月
说到不同的观感与体会,
《平如美棠》的故事性更强,
历史跨度更大,像小说;
这本《寿美子哲,越过山去》
虽也有现实记录,
更多的却是意象与意念,
图文之间,处处留白,更像诗歌。
而在最后,大出先生附上了
手抄的葬礼致辞、妻子病历,
有人觉得这些资料比较多余,
但我觉得正是这些
让本书多了对生命的尊重与仪式感。
在小稚最后的日子里,
大出哲依靠吻来与妻子确认应答,
而为妻取便这件事,
更是他二人唯一有的“得救的牵绊”。
读到这里,
我这位“冷血”也不由得潸然泪下。
小稚走后,对大出先生而言,
他面前便横着一座山丘,
那背后不是李宗盛、高晓松
所指的下一个人生阶段,
而是他妻子的所在之地。
两个越过的境界,高下立判。
编辑 | 罗婉 陈子澜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长按二维码关注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