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行走,其乐无穷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主|编|立|场
提纲挈领,为你提炼一周精髓
行走书房
○ 刘忆斯
大藏书家韦力先生近年来著作频出,
日前在海豚出版社又推一本大作,
书名起得妙极:上书房行走。
此书为韦先生遍访国内藏书名家书房之所得,
入选四十余间书房,
洋洋大观,令人叹为观止。
取“上书房行走”为书名,
即体现韦先生行走各书房之间,
也表达了他另一层意思:
“上书房行走在古代是文人中的最高的官职,
也是文人的最高理想。”
▲韦力
细读此书,除了叹服韦力先生
于各类书籍(并非古籍一门)的熟稔、底蕴,
也特别喜欢看他用白描的笔法勾勒这些书房细节,
还有韦先生极具冷幽默与自嘲精神的内心独白。
比如在艾俊川的“且居”见一对联上有“芝兰”二字,
作为“芷兰斋”主人的他心下嘀咕:
“这副对联应该挂在我家更合适”;
▲芷兰斋
又比如在陆灏的“听水书屋”,
韦力慕陆公子小楷之美,不由心中暗道:
“我写字太烂,如果陆灏兄也居住在北京就好了,
凡遇到写字的应付,都可以请他代劳。”
这些类影视剧旁白式的言语,
无不映衬出韦先生的直爽与可爱。
▲听水书屋
这本《上书房行走》中的书房主人,
除了藏书家,同样也非作家即学人,
他们于书的见解评点让我不停提笔勾画。
我非常喜欢读韦先生
为难各位书房主人的“规定动作”,
即请他们各自从万卷藏书中推荐几本“特别之书”,
并讲讲此书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而这些藏书家的特别推荐,往往让人出乎意料。
比如陆灏的“特别之书”是方志彤英译的
《资治通鉴》中三国部分以及洪业英译的《杜甫》;
▲洪业英译的《杜甫》
又如姜德明先生则推荐了《青楼小名录》,
姜老还揭秘此书的编者并非“范遇安”,
而是新文化运动健将刘半农。
韦力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到许多旧雨新知,
说来我和他相识也有五年了。
2012年1月,我借采访北京图书订货会之际,
结识了韦力先生,
还有幸上这位“中国第一藏书家”的书房行走了一番。
韦先生的书房,
就是大名鼎鼎、
天下书友无人不想一睹为快的芷兰斋。
至今,我仍然记得当天行走芷兰斋中的震撼,
随手便是宋版古籍,
仔细找,还能触摸到唐版书上历史的尘埃。
我跟韦先生说,
“世间没有时光隧道,
但在您的书房里我仿佛走进了古代。”
韦先生也坦陈自己的藏书
已达到了清代藏书家的水准,
但他随后则黯然地对我说:
“我的藏书当然不是空前,
但有可能是绝后了……”
▲芷兰斋两侧的书柜犹如组成时空隧道
二十年前,在北京的一个座谈会上,
来自日本的专家抛出了这样一个论断:
因为整个社会知识体系的变革,
读书人不会把藏书作为一个事业来做,
这就决定了中国今后
不大可能再有传统意义上的藏书家了。
这几句话刺激了韦力,他不服这个气,
发奋寻书、购书、藏书,
终于成就了如今私家藏书七万余册的古籍善本。
而在这本《上书房行走》中,
韦力用笔墨塑造的中国藏书家群像,
直接反击了当年日本专家的观点,
也表明了当代中国文人寻觅知己,
抱团取暖的精神追求。
无论贫富,爱书人都会给自己的书找一个去处,
地方大的辟一间书房,地方小的摆一个书架。
就拿我自己来说,
虽然我也想坐拥韦力先生的芷兰斋,
但求之不得,坐在自己的小小斗室中,
也是同样的满足与幸福。
韦先生说,书房最是彰显一个人思想境界之地。
我觉得思想之外,
书房也是一个人的秘密花园与自由领地,
行走其中,虽几步之遥,却其乐无穷。
点击文字查看往期“主编立场”
读过二十年|在“阿尔法狗”横行的年代, 吴清源依旧是我神一样的存在|房思琪的伤心故事|写作文,不要搞作文|给世界写封信|今天的我们何以竞争未来?|看文艺复兴三杰的各种厮混厮打厮杀|珍惜妈妈,不只在母亲节|中国版诺亚方舟+中年柯罗威奇幻漂流|即使每日只读一页书,天天也都是读书日|防止奴隶逃跑的秘密不是篱笆和岗哨,而是……|像贾宝玉一样烫着喝葡萄酒|房子成了一个横扫一切的“怪兽”|那些失踪于历史迷雾中的人、事以及谜|因为白先勇,再读一遍《红楼梦》|纸上漫步、背包走读,你选哪个?|女人的画像|阅读奥斯卡|《深港书评》“改刊号”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