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于质问读书何用的人,我内心既愤怒又怜悯

2017-04-23 深港书评 深港书评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不仅要怀念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纳博科夫、莫里斯·德鲁昂以及拉克斯内斯等文豪与大师,我们也可以好好想想自己的生活与阅读发生了哪些故事。


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的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这话也道出了每一个爱书人的心声。


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400年之后,人类还在思考这个问题。或许不同的是,我们可以在不断更新的信息中思考,可以在更多选择的阅读中思考。


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些读书人、爱书人谈论读书之道,以及读书与生活的种种关系。这也像一场纸面上的读书会,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每个人都认真作答,对于自己的读书心得,大家也都乐于分享。



昨天,我们已经精选了一部分“开会”内容

讨论如何选书、买书、读书、“弃”书

(戳这里查看文章)



Q

A

书评君

一个爱提问的好奇宝宝

众从人……

反正都是爱读书的人


尹昌龙(文学博士、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

薛忆沩 (作家,定居蒙特利尔)

李淼 (物理学家,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苏里 (万圣书园创始人) 

止庵 (学者)

余泽民 (译者,作家) 

葛亮 (香港浸会大学教师,作家)

蔡东(作家、深圳作家协会副主席)

冷冰川 (画家)

王绍培 (后院读书会创始人) 

陈旭 (旅游平台寻路记创始人)

董雪 (某留学工作室创始人) 

叶佳宾 (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生)

朱诗瑶 (深圳中心书城销售经理) 

李一格 (Minerva大学创始届学生 《格外》作者)

杨莹(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生)

佘悦杭(小学生,第七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小学组特等奖得主)




问题一

最近在读什么书?会如何向大家推荐?


薛忆沩

我最近在读一本自己的书。准确地说是在核对自己的一本书的英文翻译。将近三个星期了,我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有时候要工作到凌晨,有时候要凌晨起来工作,完全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我已经三次从头到尾精读过译稿了。这部作品很快就要出版。大家留意就好了。


最近读得比较仔细的一本书是《未来简史》。这是一部可以颠覆我们很多既往观念的书。赫拉利有关未来的很多预测很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王绍培


陈旭

目前在看的是《这就是宜家》,最近对传统行业着迷。宜家在很多管理方式上,其实比现在所谓的互联网公司成本更低,更有效率。


最近在读的书有:《必要的丧失》《罗马人的故事7》《千面英雄》。我会向大家推荐《必要的丧失》,这本书结合了精神分析理论、参考了诸多哲学家、诗人、小说家的观点,取材于作者自己和他人的切身经历,阐述了得与失之间的重要联系,讲述了由丧失铺就的成长之路。

董雪


叶佳宾

最近在读《现代欧洲史》。这是历史入门书,晓畅易读,从科学革命、宗教战争、民族国家、社会思潮等角度梳理了现代欧洲的起源。理解了欧洲史,就理解了大半的世界史。



最近在看《中华帝国的衰落》,这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魏斐德的代表作之一。大多数历史类著作采用编年体的形式来表达历史事实和观点,而这本书另寻路径,以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开始,详细讲述了中华帝国如何一步步实现建立秩序,走向强盛,陷入困境,再次建立秩序的过程。 这是一本比较通俗然而需要费时思考的一本历史著作。

朱诗瑶


佘悦杭

我最近在读林西莉的《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这本书是一位84岁的瑞典老奶奶为中国孩子讲汉字,她告诉我们,其实很多汉字就是中国人的房子、走的路、坐的船……是从生活中来的,读起来很有趣。


最近在读《黑科技》。这本书是腾讯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来写的关于科技未来的探索,尽管有的写的真实,有的写的不太真实,但是我觉得学习一下是特别应该的。

李淼


冷冰川

在读大卫·霍克尼的《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我喜欢他图像样式的多变、虚妄。他真实的虚妄所向无敌。


我最近在读广东作家张欣的中篇小说集《狐步杀》,觉得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张欣是一位能够自觉追求把小说写得好看易读的作家。对于小说写作者来说,把小说写得好看是一种能力,可是很多写作者并不具备这个能力。

止庵


刘苏里

斯莫林的《时间重生》。重新认识时间的本质,认真对待每一刻每一天。


《青鸟故事集》。书中回响着一句话:“古代世界和现代一样,物比人走得远。” 这是一部汇通中西,虚实交错的“幻想性”文本。纵观全书,可体会到“物”象之丰沛,腾挪捭阖。旁征博引有正史之堂皇,亦有断简残章。批评者的眼光与小说家对虚构叙事空间的依持,带来对主题鞭辟入里的阐释。

葛亮


李一格

我喜欢同时展开好几本书来阅读。最近的是阿甘本的《例外状态》以及“Art Space|Tokyo”和“Xul Solar的画册”,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关于阿甘本我是初读,还无法推荐什么。Xul Solar的画是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美术馆里偶然碰到的,觉得像发现了宝。于是过去几个月我几乎走遍了有其馆藏的所有美术馆,还买了一些画册。我会对爱好艺术和绘画的朋友们推荐关注拉美的画家,比如Xul Solar。他不仅绘画,一生都渴望构建一个系统,从语言到宇宙。


正在读匈牙利作家纳道什·彼得三部曲《平行故事》的第三部《自由呼吸》,既是读,也是翻译,前两卷《喑哑地带》《黑暗深处》我已译好,接下来也会与国内读者见面。这是一部关于身体与记忆、个体与历史,时空跨越近一个世纪的鸿篇巨著,带人走进身体殿堂的最深处。“凡是读过它的人,都不再会是原来的自己。”这是德国著名评论家伊莉丝·拉迪施的评价,说明了这书的力量。不过,我更乐于换一个角度用另一种说法:“凡是读过它的人,都会更接近原本的自己。”

余泽民


蔡东

阿摩司·奥兹的《爱与黑暗的故事》。每次读奥兹的小说,都觉得生活太值得写了。生活不光是芝麻绿豆的琐事,还有奇花异草,也有无声雷。好作家不回避日常生活,反而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大量的小说材料。


最近在读关于李商隐的书,包括他的诗歌全集和一些研究他诗歌的专著。我一直很喜欢李商隐,他的诗歌常读常新。在我看来,他是中国最早的朦胧派诗人,影响深远。《人类简史》也是我这段时间读到的一本比较喜欢的书。

尹昌龙


杨莹

最近读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荐语:尽显西方十四行诗之精髓,如万花筒般呈现了爱的多重面貌,揭示了时间对爱的威胁与促就,抒发了通过艺术和爱征服死亡的雄心,莎翁思想之丰富性淋漓尽致地在极具动感和韵律的诗行中呈现。



问题二

平时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为什么?



薛忆沩

平时喜欢读历史书。历史书是关于“必然性”的,与我从事的关于“可能性”的文学创作正好对应,用音乐的术语就可以称之为“对位”吧。


我的阅读偏好大概是人文类,也就是文学、哲学、历史、文化……这个类型的阅读对一个人养成一种博雅的知识修养和达观的思考习惯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王绍培


陈旭

还是商业管理类型的书多一些,因为自己做企业,需要经常借鉴别人的方法,还是属于比较功利的一种读书。


我喜欢的类型通常包括哲学、历史、心理学和人类学。之所以喜欢,大概是因为这些书都没什么用吧(哈哈哈)。我想这些类型的共性是——人。哲学通过有逻辑的探究宇宙万物的演化规律,实际上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历史是窥视人性光明与黑暗的万花筒;心理学向内观察人的起心动念和心智体系;人类学研究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对人的好奇,是我阅读这些书籍的动力。

董雪


叶佳宾

哲学、社会学书籍偏多。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读哲学书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审视的方式。许多社科类书籍并不艰深晦涩,谈论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种种。


平时主要看文学类和历史类图书,比较喜欢看武侠和悬疑推理小说。武侠小说的创作背景多数都以历史为背景,我认为既可以了解部分历史事件,也比较向往武侠世界中那种自由和侠义精神。在看推理小说时,我认为比较享受阅读过程中的那种思考的感觉,觉得比较有意思。

朱诗瑶


佘悦杭

我没有特别的限制,妈妈告诉我,小时候阅读范围可以广一点,小说、散文、诗歌、漫画、科幻都可以读。



我喜欢读的书比较多比较杂。我最近在读一些知识型的书,像《黑科技》这些,还有湛庐文化出的一些书,如果时间多比较空闲的话我就读一些小说和诗歌,当然我也读一些科普的读物,因为我现在在做科普,可以学习一些别人写科普的方式,充充电。

李淼


冷冰川

喜欢读文哲类,不知道这样分类是否正确。我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阅读其他类型的。


我喜欢文史哲类的书籍,一直都是如此。文史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文史哲不分家”。多读文史哲类的书籍,可以更深地读懂我们生存的世界。

止庵



刘苏里

主要读历史、政治(哲)学、国际政治、社会思想、西方古典、传记等作品。一方面它们与我所学专业有关(我先后读过历史<国际共运史>、国际政治和政治学专业),一方面与我认识这个世界过程中的释疑需要有关。西方古典作品,对我认识作为自我定义坐标的西方,有参考价值。所谓历史,本质上是人的故事,所以,了解历史中的人,于我有太大的诱惑。


推理,历史类书籍。考验逻辑建构能力,体现作者思想立场。

葛亮


李一格

读书喜好是随着人的成长阶段和节奏来改变的。我现在读建筑和美术的多一点,因为它们让我上瘾。


喜欢能够探究人的心灵险处的作品,无论高尚,还是堕落。上大学时,法国作家莫洛亚写在《拜伦传》里的一段话对我影响很大:“惟有拜伦,曾是拜伦的诱惑者;惟有拜伦,会严惩拜伦身上的拜伦;惟有拜伦的摧毁者,将是未来世界的拜伦。”我把这句话视为自我反叛的启蒙,我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我的认知,就是在一系列貌似懒散、内核激烈的自觉反叛中形成的。至今我都用这话激励自己,探究自己心灵的险处,愿把每次阅读都视为一段探险。

余泽民


蔡东

平时的阅读主要以小说和诗歌为主。作为小说作者,首要的就是广泛阅读小说,读经典,也读欧美比较年轻的一拨“70后”作家的最新作品。在我看来,小说这种文体是最迷人的。零散的时间会阅读诗歌,诗歌让人安静,让人感受到语言和心灵可以美到什么程度。


杨莹

喜欢读文学、哲学、社会学类书籍,因为这类作品可以体现人之为人的根本原因,可以让我丰富自己的想象,让我的视野可以超脱平常琐碎的生活之流,把握生活中的诗性和生命的深度。



问题三

有藏书的习惯吗?



薛忆沩

没有。从来没有统计过书的数量。应该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有一些藏书,但具体是多少没有估算过。自己也没有专门的阅读区域,现在比较多的是在床上。床越来越有一种取代书房成为主要的阅读空间的趋势。

王绍培


陈旭

有藏书习惯,没数过家里书的数量,一万本是有的,有一间书房。


有,家里的书有不少,不过不清楚有多少本。我也不需要专门的阅读区域,因为我是个专注度特别高的人,读书不受环境干扰。

董雪


叶佳宾

没有特地去藏书,但买了书总要找地方搁着,数量在600本左右。


家里的藏书也不少了。但没有具体统计过,目测估计有七八百本吧。家里比较小没有特定的阅读区域,一般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朱诗瑶


佘悦杭

藏书?我很珍惜一些著名作家的签名本。不过我年纪还小,还谈不上藏书啦。



我不太喜欢藏书。我家里没有足够的空间藏书,现在我家有两千本左右的书,我觉得这是藏书的极限了。好书和经典的书就那么多,没必要收藏一些没用的书。而且书多了搬家特别不方便,我还是比较喜欢收藏一些经典的书。

李淼


止庵

我有藏书的习惯。目前家里大概有两万来册藏书。在家里,我有时在书房阅读,有时躺在卧室的床上阅读,有时在客厅阅读,没有固定的阅读区域。


有集书的习惯,没计算过多少书量,也没有固定的阅读区域。我常在三地生活,养不成什么固定区域阅读的习惯。

冷冰川



刘苏里

从不藏书,买为了用,个别时因为书装诱人。存书数量嘛,巨大,但保密。家里无处不读书,都算“专门阅读区”。


有藏书。一般在书桌前阅读。

葛亮


李一格

我父亲藏书,放家里的藏书有几千册。受他影响,我渐渐开始留意我买的书有没有收藏价值,特别是在国内,买书开始有节制。但是我出国旅行或学习时必带书回家,多沉都愿意。有不少书虽然直到现在我都没看,但也认为它有收藏价值,毕竟有我和书的故事在里面。


并不特意藏书,但由于买书成癖,也藏书近万册。没有专门的阅读区域,桌前,床上,浴缸里,厕所中,公车上……总之,我倾向于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用整块时间翻译,写作。

余泽民


蔡东

谈不上专门藏书,感兴趣的书就会买回家。家里有一整面书墙,顶天立地的那种,但书总是不够放的,书架上叠放,书桌、书房的地上也到处都是书。


 有。没有细数,应该有好几百本吧。一般都是在寝室阅读。

杨莹



问题四

哪些书对自己影响颇大?




薛忆沩

这样的书很多,列出一本或者几本不太公平,也没有什么意义。最早影响我的是《共产党宣言》一类的书。现在我读得最多的是《尤利西斯》。


我这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书本影响或者塑造的。但具体是哪一本就有点说不清楚了。事后去回想,偏庄子的、偏道家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意味着我很大程度上认同了老子和庄子。一些具有消极的、局外倾向的书更吸引我。一定要说是哪一本,我估计就是《庄子》。

王绍培


陈旭

《当我们旅行》,这是lonely planet创始人的自传,让我认识到原来世界上还有其他更多元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我后来的职业选择。


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书是刚刚读完的《正见》,这本书让我眼中的世界变了,“我执”松动了,因而内心更加自由无畏,开始学着不再为自己设限来束缚自己。

董雪


叶佳宾

首先是《金阁寺》,三岛由纪夫暴烈美学的大成之作,直接冲撞了我的心灵;汪民安的《现代性》,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快速梳理,现代人的生活绕不过“现代性”这个概念,理解得越深,对我们所处的境遇越有体悟;《想象的共同体》,关于民族国家的起源,说是中国人必读的祛魅之作也不为过。


《万历十五年》、《追风筝的人》、《多情剑客无情剑》,不能说对人生影响较大吧,只能说让人非常震撼。

朱诗瑶


佘悦杭

可能是绘本吧。从我11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给我读绘本了,我对阅读的兴趣,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当我读了那么多优秀的书后,我也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这也是我为什么创作了《冬天的破手套》一书的原因,里面收录的都是我平时写下的文章,包括童话、成长、读书、人物、风景、幻想等等,这些文字都是在我很自由的状态下写出来的。



对我影响大的书太多了,最典型的就是黑塞的《悉达多》和《玻璃球游戏》。《悉达多》对我来说给我提供了一种心灵安静的途径,他的经历让我折服,并且一直影响着我对人生的态度,就是心灵的宁静。

李淼


止庵

我最喜欢庄子的书,并且花了很多时间重读庄子的著作,读过古代一百余种庄子著作的注书。除此之外,与庄子相关的书我也读。


最有影响的书,就像我最喜爱的艺术家一样是可以互相替换的。早年攫读《庄子》《宋词》的激情经历印象最为深刻。

冷冰川


刘苏里

没有这样的书。所有读过的书对我都有不同的用处。最近两年读过的书,印象颇深的,有麦克罗夫《杜鲁门:在历史的拐点》、汉南《自由的基因》、沙维特《我的应许之地》,以及蒙森《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等。


《夏先生的故事》。

葛亮


李一格

我想说两个类型:格言和父亲的赠书。我是最近写作时才意识到,我小时候不爱读书更不读大部头,偏爱我父亲书架上很多格言录,还有他会送我各样的好书,扉页都用心写了赠言。我觉得这两件事影响了我对书和写作的认识。


《牛虻》《少年维特之烦恼》《大卫·科波菲尔》《梦的解析》《渴望生活——梵高传》、《在路上》……当然还有我翻译的那几本凯尔泰斯的书,是它们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读写译成了我的三位一体。

余泽民


蔡东

乔纳森·弗兰岑所有的小说。假如身边只能留一本书的话,我会从他的作品中去选一本。弗兰岑的写作姿态不时髦、不凌厉,他不是那种脸上写着“我很独特、我很高端”的作家,他回溯传统,用一种诚恳、老派、经典的方式去创作长篇小说。弗兰岑的小说读了几页,我就知道,他是我可以无条件信任的作家。在今天这一类的作家近乎绝迹,敢把小说写得如此的黏和慢,实在是太古典了。他的小说里连岁月感都是真实的,你和人物共度漫长光阴,不游离,不出戏。他为我提供了这样一类小说,不世故,不经济,琐屑、复杂、丰厚得正如生活本身。在这类小说中,我能看到写作者的虔诚和热烈,能领会到写作这件事的难度,能感受到,一个人对写作可以投入沉迷到什么程度。


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

尹昌龙


杨莹

一年级买了《哈利·波特》,太长太多生字,看不下去,等到二年级再回去翻,跳过了不知所云的第一章,直接被接下来的情节吸引,一次性读完,之后无法自拔地成为了骨灰级哈迷;因为《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在访谈中提到简·奥斯汀,就开始读《傲慢与偏见》,前后重读了不下10遍,从此对西方的叙事文学无法释手;被《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个名字吸引,读到深夜1点,流泪至深夜2点,是我读过后最感动的书;《红与黑》让我激动地和远在台湾交换的舍友彻夜长谈,读完有流泪的冲动,让我确定文学作品有其他所有语言形式都难以匹敌的对人最细腻的情感的探索与呈现……



问题五

读书之于当下还有什么意义?



薛忆沩

“可能性”是生活的导师,智慧的源泉。对“可能性”有感觉的心灵就可能看到生活的全景。文学作品是展现“可能性”的重要舞台。


书是最纯粹的知识和精神的载体。

王绍培


陈旭

主要是一种信息降噪吧,信息很多,但是系统性的信息不多,书本还是给了这样一个空间。


对于质问读书何用的人,我内心既愤怒又怜悯。

董雪


叶佳宾

爱读书的人,更耐得住孤独,更能在精神上感到满足。


人类是群居动物,总是会害怕孤独寂寞,唯有读书能消除自身的孤独或寂寞,让自己更充实。

朱诗瑶


佘悦杭

我觉得,读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获得精神的成长,让我去到很多无法到达的地方。


阅读经典对人有很大的作用。

李淼


止庵

在我看来,获取恒定不变的思想或真理需要读书,获取随时变化的信息则可以通过网络。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分类并不科学,我觉得阅读分为即刻的阅读和恒久的阅读两种。


我认为阅读和学习是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可靠的途径。阅读的快活是它时常可以诗意地中断和停止。我们自如地从各式境地找寻或救出自己,而不是没完没了地在技术机器中变得无效而混乱。至于读书的意义,我说不好,因为除了阅读,我从来没做过别的事。

冷冰川


刘苏里

书于我的功能,五十年不变。因为有微信,文章阅读量大增。但对于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来说,不知道还有什么比书更重要的途径。


书可以建构世界观,沉淀内心。

葛亮


李一格

每一个时代的大家,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都会发出感慨“啊,这个时代没人读书了”。可是你看,现在我们还不是啃着精神食粮?这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总感觉读书的人少了,但他们又一直还在。


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里,我不再认为文学能够改变世界,但我始终坚信,文学可以改变一个人。

余泽民


蔡东

读书也不止于学习知识吧,很多时候,读到一本好书的快乐,是很单纯的,完全没有功利性的。生而为人,无论本身资质如何,都有可能通过一本佳作到达人类智慧和审美的极致,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生活、上班都难免令人沮丧,但无论什么时候,书籍都会是我的最后一个避难之所、藏身之地。


读书最大的功能就是使人成为人。在我看来,人们面对着两个世界,动植物的世界和文字组成的世界。读书让人生活在文字的世界,从而成为完整、全面、丰富的人。

尹昌龙


杨莹

我认为读书是让人不止只有一次生命,读书让我们感受深刻的对他人之同情。




编辑 | 罗婉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读书会,现在开会!告诉你怎么买书、选书、读书、弃书这些书塑造了陆大鹏的阅读趣味,你呢?当玫瑰遇上书,当书遇上莎士比亚,也就有了世界读书日 |译出《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他告诉你读书三大法 | 小淘气尼古拉的“父亲”其实有着不幸的童年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