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艺复兴三杰的各种厮混厮打厮杀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主|编|立|场
提纲挈领,为你提炼一周精髓
本能
○刘忆斯
有人在朋友圈里晒书,未读出的
“图解欧洲艺术史14、15、16世纪”煌煌三大本
说“这一年,就读你们了!”
其实,一年哪够。
这几个月来,过眼过手的书甚多,
唯有斯特凡诺·祖菲的《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
一直放在枕边,每每睡前读几页,
简练而又信息量巨大的文字,主要的还是读图,
一件件沉淀着表达着人类对美对爱
对思想对信仰对过去对未来对自己对他人……
永恒不变而又多变的艺术品,
令我沉醉,连随后的梦都变得绮丽绚烂了。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将文艺复兴三杰都画了进去 / 1509年
自15世纪最后十年始,
人们开始在罗马皇帝古代宫殿的废墟之间
进行着挖掘和探索。
进入16世纪,尤其是头20年,
新主张新实验层出不穷,
洋溢着人文主义的绘画、雕塑
在几何、透视、构图、光线等领域
皆取得了重大成就。
文艺复兴的火炬从佛罗伦萨到罗马,
愈燃愈烈,处处是孕育新思想新观念的实验室,
当然,“恐怖教皇”尤利乌斯二世
是这个实验室的委托商及监工。
△尤利乌斯二世
身处同一时代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文艺复兴的三杰,
也同样是艺术史上三大基本参照系,
无数艺术流派都是从他们这里汲取灵感和指导。
然而大师与大师之间,
除了有相互映衬相互影响,
形影相随的还有伴随着嫉妒、怨恨的竞争。
至于友谊——单纯的、毫无利益的友谊——
通常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里。
而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画像
我读书喜欢延展,读这种书更有必要延展,
而不说别人,就只是关于三杰的书,
已是数不胜数,读不胜读。
就只说新书吧,
刚读完甲骨文出的新书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英)罗斯·金 著,黄中宪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4
英国作家罗斯·金在各种材料中爬梳、提炼,
主线虽是米开朗琪罗历时四年
为罗马教廷西斯廷礼拜堂创作拱顶湿壁画,
但金的生花妙笔
也将文艺复兴诸大师的故事全景式展开,
夹杂各种厮混厮打厮杀,
精彩极了!
△米开朗琪罗《创造亚当》(The Creation of Adam)
久违的李炜兄寄来新作《孤独之间》,
也是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PK为角度,
只不过写得更个性化,更具一家之言。
▼
比如第一章《永恒与名望之间》,
李炜安排了八个回合,
一会儿是米开朗琪罗对决达·芬奇,
一会儿又让拉斐尔对决米开朗琪罗……
改两句李安电影里的台词来形容,最是严丝合缝:
艺坛里卧虎藏龙,人心里又何尝不是?
画笔里藏凶,人心里又何尝不是?
△ 李炜
很喜欢李炜这本书的名字。
里尔克说,
“艺术作品永远是孤独的,绝非评论可及。”
其实,大师之间的PK,
除了一较艺术修为之长短,
不也是孤独之间的碰撞,较量,以及彼此成全吗。
孤独是人的本能,让自己不孤独同样是一种本能,
因此也就有了大师们一个回合接一个回合的对决。
我给李炜发邮件写道:
感觉你就是这些大师之间那个“挑事儿”的。
也许李炜的“挑事儿”,也是出于孤独。
达芬奇《岩间圣母》
去年全家去法国旅游,当然要去卢浮宫。
因为《蒙娜丽莎》围观群众太多,
我实在没有勇气(也没有可能)挤进去,
就跑到冷清到有些孤独的《岩间圣母》前观摩。
我在这幅问世500多年的画作前驻足良久,
笑笑也跑来凑热闹,
说画中圣母玛丽亚笼罩在约翰头顶的手掌像鹰爪,
我当然知道这个知识点来自《达·芬奇密码》。
电影《达·芬奇密码》 海报
去法国前,笑笑熟读《卢浮宫原来可以这样看》,
积累了不少知识点,
在卢浮宫参观时,她活学活用,
热烈地跟讲解员问答讨论。
《卢浮宫原来可以这样看》
(法)伊莎贝拉·伯尼顿·库朗 著 ,孟小珂 译
中信出版社
2015-8
是啊,孩子对艺术和美的热爱与追求,
是不需要理由和强制灌输的,
这同样是人的一种本能。
点击文字查看往期“主编立场”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