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聚焦中建科技:全国最大规模装配式公共住房项目交付入住

中建科技 2024-04-16



今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专题报道《装配式建造+公共住房,如何助力“住有宜居”?》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新网、人民政协网等央媒同时聚焦中建科技EPC总承包建设的全国最大规模装配式公共住房——深圳长圳公共住房首批共计7056套面向公共租赁住房在册轮候人全部完成移交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中建科技副总经理、总建筑师樊则森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采访


报道原文


全国最大规模装配式公共住房——深圳长圳公共住房项目近日交付入住,首批共计7056套住房昨天(21日)交付完成。据了解,该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让建造从工地走进工厂;与传统施工相比,现场用工可减少五成以上,建设时间可节约三分之一左右,同时还能保证安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专家表示,在新增建设端,装配式建筑可为“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据了解,该项目还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的综合示范工程、住房城乡建设部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工程,采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先进建造方式。在这样的建造理念下,公共住房产品会有怎样的不同?将如何助力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装配式公共住房怎么样?住户有话说

朱先生:我们家有两个小孩,还有老人,五口人住这个房子。我们分的是3房的房子,刚刚好合适……


作为首批入住广东深圳长圳公共住房项目的住户,深圳某中学教师朱先生感到很满意。他说,房子不但满足了一家五口人的居住需求,社区配套也让人眼前一亮。


朱先生:挺适合我们的,符合我们的需求。建设很完善,智能识别、人脸识别,整个小区的景观、规划等,比一些大型商品房小区做的还要好,我觉得挺满意。装配式建筑更环保一些、建筑速度很快。像深圳这么大的城市,公租房需求量比较大,对我们这些急切的人来说,这是很有利的一个建筑方式。



△中建科技深圳长圳公共住房项目全景图


和朱先生一样,深圳IT从业者肖先生也有同感。
肖先生:深圳这边房价比较高,压力也比较大。我们从开始选房到拿钥匙,感觉比较智慧、比较科技。房子质量、门窗质量确实不错,绿化也挺漂亮的,给我们解决了住宅问题。


装配式建造究竟好在哪?


正如朱先生所说,该项目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公共住房项目,由中建科技EPC总承包建设。中建科技副总经理、总建筑师樊则森介绍,和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造最大的不同,就是让建造从工地走进工厂,所需的预制构件均在工厂生产后,运到现场组装。
樊则森:装配式建筑,就是用在工厂预制的部品部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比如一层1000多平方米,你在工厂不可能做出来。把它分成若干小的部品部件,像墙板、楼板、门窗,在工厂做好,发到现场装配起来。它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产品,能够拎包入住。节省人工、节省时间,精细化程度比较高,现场的浪费、建筑垃圾少。


△中建科技深圳长圳公共住房项目


据介绍,与传统施工相比,装配式建造现场用工减少了五成以上,比传统方式节约三分之一左右时间。同时,由于预制构件均在工厂生产,现场精益装配,安装误差能够控制在毫米级。在装修方面,项目全面应用干式法装配式装修,较传统装修时间缩短30%~50%,能保证质量和品质的均好性,后期维护费用可降低80%。


科技赋能+智能建造 奔向“住有宜居”

此外,樊则森介绍,项目还示范落地了11个“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31项关键技术成果。


樊则森:其中就有一些院士或者院士团队研发的成果,比如哈工大的欧进萍院士团队研发了“减隔振技术”,我们这用的主要是减振技术,用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和防屈曲支撑,代替一般的剪力墙和一般的斜支撑。它是装配式的,拿螺栓拧上去。用欧进萍院士的话说,以前咱们国家叫“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咱们这个就实现了“大震可修”。地震过去以后,把破坏掉的构件拧下来,再装一个新的,整个建筑回到原来的状态,还可修。


△中建科技深圳长圳公共住房项目内景


据介绍,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建成交付的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以数字化、智能化驱动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还依托自主研发的装配式智慧建造平台,实现BIM直接驱动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及工业化机器人智能化生产。樊则森说,长圳项目从建设之初就立足成为公共住宅房屋的“优等生”,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在提升建筑品质的同时,使住宅“好看、好用、好维护、好更新”。


樊则森:聚焦智慧维保,我们建筑公司就考虑像汽车制造业一样,管维修保养。因为它是装配式建筑,只要是工厂出来的产品,我们都有唯一的身份二维码,在现场扫码装配。通过BIM建一个模,模型跟实际建造的产品通过扫码就一一对应上了,就变成了一个数字孪生的建筑。一旦业主觉得哪儿坏了,点击相应的部位报修,我们就根据他申报的情况,准备好材料上门维修,订单式的服务,服务老百姓的安居需求。


瞄准服务群体精准发力 为人民群众“造好房子”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介绍,该项目属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公租房类型。如今,在国家“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要求之下,装配式建筑提供了在新增建设端的优质解决方案。


李宇嘉:住房保障体系里面,首先就是公租房,就是对户籍低保、低收入和住房的绝对困难家庭,政府兜底保障,很多人才群体也进入了公租房的轮候范畴;还有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是对新市民、年轻人;还有共有产权住房,深圳还有人才房和安居房。整体来讲供应还是不足,大部分热点城市都在想怎么利用几种筹集渠道来筹集,比如存量商业办公改租赁、企事业单位自有用地、工业园区配建。装配式建筑最大好处是节约工期,对新增建设来讲是比较好的。


樊则森说,为了充分考虑公租房申请群体的住房需求,项目在设计时做了充分调研,基于装配式建筑优势,提出“有限模块、无限生长”构想,服务于不同住户的居住空间需求。


樊则森:为了在深圳做公共住房,我们做了深圳中小户型的大数据调研,提出“有限模块、无限生长”。在4种户型里,利用结构优势,比如65㎡做到6.4米、净深8.8米开间,整个空间无梁无柱,可以想怎么分隔就怎么分隔,无限地去使用它,有DIY的条件,在全生命周期的适用性比较广。


据了解,长圳公共住房项目首批住房交付完成后,第二批交付也将于近日开始。樊则森认为,由于装配式建造方式标准化、工业化程度高,加上绿色低碳、建设高效等方面优势,可以说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绝配”。通过该项目,也能为数字化赋能建筑业升级提供示范,助力实现为广大人民群众“造好房子”的根本目的。
樊则森:建筑工业化从100年前就开始了,我们就是把装配化、工业化程度做得比较高,能装的都装了。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绿色低碳、少排放、提高效率、降低人工,包括也提高品质,所以它跟公共住房肯定是“绝配”。中国建造是世界领先的,未来肯定要走向智能建造。把这些建造放到工厂,工厂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再辐射到工地,让建造过程在现场尽量简单、高效、精益,最后实现“造好房子”这样一个根本目的,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国新闻网





人民政协网




编辑:韩成思

责编:杨婉莹

编审:薛岳虎

媒体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新闻网 人民政协网


▼更多精彩阅读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