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96的一年,和读过的83本书|2020读书报告

早见Hayami Hayami 2021-03-03

写作、诱惑、内心冲突、还有绝境。

四五年前看到一篇影评,标题是《绫一定没有过,因为阅读一本书而精神得到极大满足的经验》。

讲的是日剧《东京女子图鉴》里,乡下女孩绫来到从小憧憬的东京,冒着热气腾腾的欲望一路追逐的成长历程。职场上,绫步步铿锵攀登在上升的阶梯上;感情里,她一旦得手厌弃即生,马不停蹄周旋于肉体欢愉和利益交换之中。在这二十年中,绫被东京的五光十色浸染成一个光鲜亮丽的OL,也被东京的纸醉金迷吞噬到失去自我。

影评里说:

一直看到绫周转于职场和互相攀比炫耀的关系中,不禁担心她有没有给自己充电和思考的私人时间。她有没有过因为阅读一本书而精神得到极大满足的时候呢?一定没有过吧。

这样的说法总带着些用自己价值观去评判他人之嫌。我很钦佩绫诚实面对自己欲望的勇气,也并不觉得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有什么错。但也许有时候,我们需要在无穷无尽苦难的生活里找到一个支点,来支撑对人和世界的好奇心、新鲜事物的创造力、整体而非破碎的逻辑与真伪思考习惯。也许阅读就是这样一个支点。


这篇读书笔记其实在2020年末就已经写差不多了,但因为想要录一期同名播客,所以拖拖拉拉到二月份才发出来。文章是从文体角度去罗列,播客选取了20本书出来做了5个专题,内容也有一些差别,大家各取所需。



(播客在小宇宙、苹果podcast搜索「余生皆假期」即可~)


非虚构(4)



鱼翅与花椒  2020-02-03 ★★★★☆

和几位和平队作家《长乐路》、《江城》对比,是非虚构写作里不那么出彩的,但总体还是不错的。书里作者亲历了03年的果子狸和非典事件,现在(疫情)这个节点读来也是挺讽刺的。喜欢书里作者对“野味”的态度,既旗帜鲜明地反对了西方人提起吃野生动物就占领道德高地的伪君子面目,也表达了对食用野味带来的环境、健康、动物保护问题的忧虑不安。可能离得远,对广东湖南四川重庆扬州的部分都不怎么感冒,全书最有共鸣的部分应该是福建的部分了,讽刺了新兴中产阶级刻意为之的田园牧歌和乡村浪漫化想象。何雨珈的翻译也是非常流畅地道,引起极度舒适,加半颗星(我太喜欢雨珈啦~)。

ps: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新闻说美国和平队1月16日决定将终止在中国大陆的志愿计划,2020年6月起,撤出和平队在华志愿人员(虽然扶霞不算和平队的成员,但背景还挺相似的)。

和平队在中国的几十年,不管是以作家还是记者的身份,都创作了非常多优秀的作品,并把非虚构这一文体的影响力带到了今天。他们虽然都接受过白人精英教育,但也脱离了固执的西方意识,以平等温和的视角和外来人细致入微的独特感受力进行了叙述。在这里推荐一下何伟在纽约客2020年3月发表的专栏文章"The Peace Corps Breaks Ties with China"(我真想辱骂一万遍公众号不允许外链的机制):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0/03/16/the-peace-corps-breaks-ties-with-china

Matters上也有中文翻译版:

https://gateway.pinata.cloud/ipfs/QmSfrR8PfquhMh8JKQvdFQTZDdRXLfgyxHCXEhzBm1w8C9/

pps:今年(2021年)读了扶霞的《川菜》,有一种下厨房被印成书的即视感...


寻路中国 2020-9-2 ★★★★☆

和何伟另一本更有影响力的作品《江城》比,这本更像是「他者」角色的观察(前者更偏体验)。前半本书写北京周边农村的故事,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说农村里有抱负的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本地能干的人最终也会被网入权力结构中。

比比皆是的施压阀能够把那些具有潜在危险的人的精力分散到各个方向上。

不要把贫穷想得太美,不要带着浪漫主义去想象乡村。贫穷就是贫穷,落后就是落后,本身并不值得美化。很多人觉得这本书字里行间有一种「克制的优越感」,但我认为这只是一种现实的还原;后半本书写浙江90年代的小作坊工业兴起,以及涌入东南沿海地区的内陆打工仔,作为温州人读起来真是太亲切啦(可以结合项飙的「浙江村」来看)。


幸运者 2020-02-1 ★★★★★

有的医生是手艺人,有的医生是政客,有的医生是实验员,有的是慈善长官,有的是商人,不一而足。但也有一类医生,如同船长,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想要体验世间一切可能。这本书记录的萨塞尔医生就是这么一个船长。因为医生的职业,他被人们神化成救世主一般的存在;因为外来者的身份,他成为了人们毫无顾忌吐露心声的对象,被人们当作一种病亲密关系来依赖和倾诉。

插图摄影非常棒,多加了半颗星。探讨了医学伦理、医生和患者的关系、英国农村医保制度。里面提到很有意思的一点“疾病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我们的自我和与社会的联系,医生缝合了这种裂缝,把他们拉回社会。”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 2020-02-18 ★★★☆☆

一位波兰摄影师被纳粹逮捕后送到集中营,因摄影才能躲过了被屠杀的命运,然后被迫为党卫队拍摄照片的纪实文字。

今天的人们,不仅仅是德国人,还有其他所有国家的人,都不要再一次轻率地追随这样一个领袖。我们必须睁大眼睛,尽早洞察实情。在我的谈话中,特别是在和年轻人的谈话中,我不想传递仇恨的情绪,只想去陈述曾经发生过的事。这样我们经历过的这些可怕的事情,才不会再次发生。

ps:杀人如麻的军官们宽容了犯人种下的花,花的照片在集中营大受欢迎、被印成明信片送到家里……三色堇这段非常讽刺。


坏血 : 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  2020-01-07 ★★★★☆

讲述了一个比小说还精彩的商业故事--一个毫无医学背景的斯坦福辍学生,在fake-it-until-you-make-it的硅谷创业热潮下,用十年时间打造了了一个最具商业价值的独角兽公司。神话的共同缔造着还有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硅谷风险投资开创人唐纳德·卢卡斯......直到有一天神话被戳破,欲望和贪婪浮出水面。

其背后是硅谷所代表的新科精英团体的自恋——他们认为他们站在了全人类命运巨轮的总舵面前。他们当然会有,并且必然会有这样一个伊丽莎白:辍学创业、年轻女性、中性嗓音、野心勃勃,怀抱着激情改变世界。

作者是两度获得普立策新闻奖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前半部分讲述公司时笔触细腻冷静,从本人登场戳破谎言开始高潮迭起。

当然,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不是start-up从神坛跌落到深渊的故事,而是调查记者艰难前行的勇气,和无数力量的暗中保护,背后体现出的西方国家新闻自由真的太令人羡慕了。

  1. 面对全美最大律师的诘难、和手握政权的创始人对峙,记者仍被报社鼓励去发现和挖掘真相;

  2. 默克多砸了一个多亿投资这家start-up,却没有干涉旗下报社的追踪调查;

  3. 作者写这书追踪调查了三年半的时间。所谓新闻自由信息自由,其实就是看见真相的自由。

ps:翻译很烂,有条件可以读原著;

pps:读完可以去看下伊丽莎白的Ted,会有种穿越次壁的奇妙感觉


女性主义(7)



黑箱 : 日本之耻  2020-01-10  ★★★★☆

和《82年生的金智英》一样,这本书的社会意义大于文学意义—“她打破了日本对性侵话题的沉默”。

两本书有一个奇妙的巧合:小时候看着世界地图,姐姐金恩英告诉金智英要去欧洲--“因为那里的韩国人最少”;而这本书的主人公诗织,在最痛苦的时候也搬到了柏林,因为“那里的日本人很少”。

还有诗织在开记者发布会的时候,妹妹坚持要用英语(而不是日语)对着西方媒体发声。一位日本女性说到一个细节:

“你不觉得说日语的伊藤诗织和说英语的伊藤诗织完全是两个人吗?日本社会不欢迎雄辩的人,女性用语里没有那样愤怒的表达语气。”

19年伊藤受中信出版社的邀约来北京时,现场观众也描述:

“她在用英文讲述时,显得更加自信有力,而用日语讲述时,则展现出一种柔弱和顺从的气质。”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2020-01-16 ★★★★☆

放了两年不敢看。每一页都比上一页更灰暗压抑,到最后思琪疯了的时候,竟然产生了一种解脱感。就和伊纹姐姐说的一样,如果我想到了思琪还能感受到幸福,那我和那些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女性贫困 2020-04-25 ★★★☆☆

本书由日本NHK电视台特别报道组所制作的《看不见明天--越来越严重的年轻女性之贫困》等节目集结而成,重点关注女性与儿童贫困、单亲母子家庭及贫困的代际传递等在日本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视角很好但行文真的……流水账,就是点点面面介绍了一下也没什么深入的采访和挖掘(和金智英那本书一样,社会意义大于文学意义吧)。总结一下日本女性贫困的原因就是:1、婚姻不幸 2、代际传递 3、生孩子

可以看下NHK的同名纪录片。


新婚之夜 2020-9-15 ★★★☆☆

新婚之夜,夜以继日的绝望。

一本描写不同人生阶段、面临不同矛盾的女性困境。

不知道为什么,看这本小说的是总想到陆茵茵的《台风天》。一个用淡淡的笔触写年轻女孩满心满腹的委屈,一个切换着视角写女性一路的失落和茫然。

陆茵茵把处在不对等关系里女性的委屈刻画得细致入微。看《台风天》时,我说自己是作者笔下「感情里没有受过伤害的人,对爱情保留了最初的天真」。所以也就不喜欢这种一往直前的傻气和莽撞,还有爱而不得的缱绻和卑微。我讨厌所有文学作品里“恋爱大过天”的女性形象,现实生活中好像心里也一直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己,要适当拥有、保持独立。

《新婚之夜》里,辽京写的就是这种「有所保留的爱」

看完这本书的日子,上海在淅淅沥沥地下着秋雨。我发广播吐槽上海的秋冬,友邻回北京也下雨了。突然很想去门外踩踩泥土,那是属于日常生活的稀松和柔软。


鞋带 2020-10-29 ★★★★★

早上晨读读完的,太好看了。

本来以为讲的是破碎婚姻爱情,但是其实也讲了因为血缘关系被绑在一起的亲情。视角切换很有意思,第1、2、3分别是女性、男性、孩子视角。但可能跟作者是男性的关系,第一章虽然是妻子独白,但也集中在对丈夫的控诉上面。

这里有两个隐喻很有意思。第一个是「台阶」,丈夫说走路的样子慢慢定形。之后要么改变步伐,重新体会最初的喜悦,要么陷入日益乏味和平庸的生活。妻子翻译了一下,说曾经的快乐会被习惯取代。一方面习惯能带来日复一日的安稳,一方面又陷入无穷无尽的窒息第二个是那只猫的拉丁语隐喻,太残酷了,像突然掉进井里一样刺骨。

当恋爱变成生活,婚姻变成习惯,我们应该怎么去抵抗日复一日的琐碎?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 2020-02-20 ★★★★★

「This is a story about lost and found.」

本来是是为了很喜欢很喜欢的译者看的,然后发现作者也好有灵气啊,这本十几万字的小说里驾驭了这么多体裁(查了下作者之前是编剧,怪不得)。

再看下去发现主人公们也好有灵气!西雅图阴雨连绵的天空下,在班车上走路都像走红毯的父亲、一个“不创造就报复社会”的母亲,还有成绩全A的天才女儿。他们之间的爱和恨、迷失与寻找。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南极找伯纳黛特的时候,爸爸说你妈妈是我的好朋友。比伊回答“她也是我最好的朋友”,爸爸严肃地回答“我认识她的时间更长。”

最心动的一个情节,是在南极找到伯纳黛特后的那条项链“1.比伯双焦楼 2. 20英里屋 3.比伊 4.你的出逃 还有十四次显灵。”

ps:这本书因为是疫情的时候看的,所以还写了个三八妇女节的书评


坡道上的家 2020-09-27 ★★★☆☆

太碎碎念了,有点读不进去,看了半本弃了(而且看的那段时间抑郁,这种书看了更致郁)。


小说(17)



长恨歌 2020-01-13 ★★★★★

住在上海的年轻人,宜读《长恨歌》。再回忆一遍住在爱丽丝公寓吃蟹粉小笼等时间过去的王琦瑶,苏州坞桥裁衣裳坐乌篷船的王琦瑶,平安里煮注射针准备下午茶的王琦瑶。那个沪上淑媛里的邻家女孩,那个虚荣的三小姐,那个从未出嫁的新娘。世人对上海女孩所有的羡慕和原谅,全在她身上成立了。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2020-01-27 ★★★★★

前几天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上映三周年,电影后劲太大,就去读了一下原著(其实是想看下电影镜头里几个桃子隐喻的绝妙镜头、是怎样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整本书的意境都很美:意大利夏季、午后一两点的嘈杂蝉鸣、迷迭香的气味和蒸腾的暑气、微风、特里斯坦、猛烈阳光下如轻盈的亚麻披肩般落下的寂静。还有少年对着桃子射精,和他所有的欢喜、呕吐、郁热和震颤。

好想拥有一个这样无事可做的夏天。


鼠疫 2020-02-16 ★★★★★

这真的是一部寓言体小说么?正处于疫情中,读完感觉像非虚构性纪实写作。

1. 疫情初现端倪时政府极力否认,粉饰天下太平;

2. 疫情发生后人间万象,有喜闻乐见的,有大发横财的,有吃人血馒头的,也有自告奋勇四处奔走的;

3. 结局太通透了「鼠疫杆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亡,这种杆菌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里死去,给人带去灾难和教训。


面纱 2020-02-10 ★★★★☆

女主一开始虚荣轻浮又年轻美丽、生性快乐,后面经历了灾难后脱胎换骨变得勇敢独立—这个人物设定好像《飘》里的郝思嘉。搜了下发现电影美化了沃尔特和凯蒂之间的爱,但小说对于爱情的描写才精彩绝伦—男主到死都没法得到女主的爱--“但死去的却是那只狗”;凯蒂即使在某个深夜意识到再也不爱情夫了,回到香港后还是不自禁想要得到他的欢愉。人性复杂。


春琴抄 2020-06-12 ★★★★☆

变态到极致就是奇艺美。春琴与佐助手牵手听鸟飞起那个屏蔽一切入侵的封闭意象真的太美了(第二个故事《少爷》好像乙一的画风)。


蜜月旅行 2020-06-20★★★★☆

豆瓣绿盒世界读书日送的书,花了一个周日清晨读完的~ 吉本芭娜娜的书真的很喜欢写梦,梦境和现实、假和真的交织融合。前面铺垫很长,到2/3了才开始有真正剧情出现,很喜欢结局,收得很利落漂亮。

顺便吐槽下翻译,轻小说/动漫民翻/粉圈自吹译成「xxxx真是太好了」就算了,正统小说也用这种腔调真的很不专业 。


额尔古纳河右岸 2020-07-21 ★★★★★

都说像《百年孤独》,其实也有点像李娟写哈萨克牧民的《冬牧场》诶。不觉得是魔幻现实,大兴安岭里的鄂温克族也好,东非马赛部落里的巫师也好,一直相信在远离现代、古老原始的角落里,一定存在着某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2020-07-21 ★★★☆☆

喜欢文风,有种幽幽魅魅的空灵感。


山茶文具店 2020-06-18 ★★★★☆

很余韵悠长的一本书,用纸笔和文字串联起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和羁绊。

想起高中上课时,书桌间翻檐走壁的小纸条;上了大学,课前匆匆去邮箱里取出的信笺;走上职场,在密不透风的工作间隙收到北极圈旅行的明信片......每张纸每个字都有温度,带着友人的欢喜和惆怅,隔山穿海向我奔来。

但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好像很淡很快,“闺蜜”是朋友圈里的自拍;“想你”是微信聊条框里掉落的星星emoji;打开交友app,在左右切换间获得一夜欢愉;连分手都只需要两个汉字、一个拉黑。吃着速冻食物,咀嚼着碎片信息,接受着工业时代流水化的投喂,也在消化着快餐式的爱情和友情。真无聊啊。


猎人 2019-7-2 ★★☆☆☆

挺失望的。双雪涛还是写东北吧,北京没这么好写。北京还是得京派作家写,其他人写一不小心就变成了空洞的地标和乏味的符号。以及语感有种刻意为之的江湖气,不雅也不俗,太拧巴了。


科幻

呼吸 2020-06-23 ★★★★★

之前喜欢的人送的2020新年礼物,隔了大半年断断续续读完了。最喜欢《呼吸》、《双面真相》、《焦虑是自由的眩晕》这三篇。

1)如果记忆是经过构造的,是否意味着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当人类用无损的数字影像来替代大脑经过粉饰的记忆时,是否会发现自己犯下的错误超乎想象、从而对他人的错误不那么苛责?

2) 如果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由他长久以来所作的决定所体现,那么,同样也会从他在多个世界中所作的决定中昭示出来。你作的每个决定构成了你的人格,塑造了你要成为的那种人。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2020-09-11 ★★★★★

这种对时间和记忆进行回溯,但同时又遵循某种宿命感的故事,真的好特德姜啊。的确写成短篇的话会更简洁凝练一些。开头的时候通篇错字看着有些吃力,但看到最后错字又回来了竟然有一丝慰藉。但是查理是幸运的,至少他满怀希望变聪明,智力在不断攀升,他享受过单纯的肉体之交,也拥有过不离不弃的真爱,曾精通多门外语,也探索过真理和艺术…..他的灵魂被唤醒过,充分活着、爱过与了解过。用特德姜的写法来发出一个疑问就是:如果知道最终会回归愚钝,还会选择短暂成为天才吗?

这本书给我的后劲还挺大的,在2021第一天去看了音乐剧后,又补充了一些想法:

查理变成天才后,去了他之前待过的残障人士福利院,他描述说:“这是一种任命的无奈感。人们绝口不谈复健、治疗,或是把病人重新送回世界,没有人谈到希望。那种感觉就像活生生的死亡……或是更糟,根本不曾充分活着与了解。灵魂从一开始就在枯萎,并注定要对着每一天的时间与空间凝望」。这种对时间和记忆进行回溯,但同时又遵循某种宿命感的故事,真的好特德姜啊。


2021年元旦,我去剧院看了这本书的音乐剧。在漆黑一片的二层观众台上,忽然有种很强烈的感觉—书中描述的残障人士福利院是一个寓言,它讲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着的世界。


查理还是残障儿的时候非常快乐,在接受手术变聪明后说:“学习是件很奇妙的事。学得愈多就愈怀疑这些知识是否存在...走得越远,越知道自己连知识存在何处都不清楚。” 很多人把这个解读为人的一生--从天真烂漫的儿童,到历经千帆的壮年,再回归耄耋糊涂的老年。


但我更想解读为,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大部分人只是行尸走肉地在走在规定好的程序上—上班、下班、加班,在短视频和碎片文字里获得转瞬即逝的快乐;恋爱、结婚、生子,在“什么样的年纪”做完“该做的事情”。即使去全世界旅行,在bio上填满各国国旗emoji,心却还是囿于小小的福利院,被一把世俗的标准的尺子精确度量着。充分活着、爱着与了解着,并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要不人们为什么总会说书越读越痛苦呢?要不那副坑坑洼洼饼干的soul mate漫画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共鸣呢?


做一个白痴快乐吗?一无所知快乐吗?知道的越少就越快乐吗?按照这么推的话,做一只没有思维的单细胞生物应该是最快乐的。这是个哲学问题。


也许和查理一样,随着智力的增长和认知的进步,会发现更多以前未曾遇到的痛苦和困顿。但这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更多的痛苦和困顿意味着更自由和更广阔的境地。


书的结尾说「还有: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


新年伊始,上海放了晴。我在路边买了一朵木棉花,放在包包里带去献给阿尔吉侬。想起豆瓣里有提问说不理解这个结尾,有人解读了一下:


我来过,曾炙热地、短暂地燃烧过。我曾经这么热爱过这个世界,哪怕最后归于灰烬。

记住阿尔吉侬,他并不是一只实验小白鼠。记住我,生而为人。


推理

破镜谋杀案  2020-7-20 ★★☆☆☆

住院的时候看的,真的不适合在生病的时候看马普尔系列,冗长繁琐,一堆乱七八糟的英文名,还有多余到不得不烂尾的情节。看得我脑壳疼,一点都不好读,跟那条短评说得一样“50页纸的东西要写300页”。


死亡约会 2020-09-04 ★★★☆☆

结尾的盘问还是蛮精彩的,先假设每个人有罪,再去找矛盾点。不喜欢这种强行组cp的he,莎拉这个角色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是亮点:

很抱歉,但我真的不喜欢这么强调不同性别。‘现代女性的人生观很现实’这种论调根本不对!有些女人很务实,有些则不然。有些男人非常情绪化,容易伤感,有些则头脑清晰,富于理性。这只是不同的大脑,性别只有在和性相关的时候才会有所不同。

以及阿加莎的书是不是前戏都巨~~~长。


长夜难明  2020-07-02 ★★★★★

先说好的:

1.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结局很好哭 ;

2. 不光是个人英雄主义,里面还描写到为啥俩人还活着,因为杀死他们“将引起沉默的大多数巨大的反弹”、“沉默的那一方会彻底愤怒”。后面领导去手机店老泪纵横和吴检在表彰大会上把奖章摘下来也呼应了前面这段;

3. 果然还是喜欢社会派推理 。

缺点:1. 对女性的描写令人作呕  2. 总觉得离松本清张还是有一定距离,想了下就是平等的视角和少了那么点悲悯的情怀吧。


坏小孩  2020-06-20 ★★★★☆

看完《隐秘的角落》后去读的,一天读完。确实有东野的感觉…文笔也是真的粗烂,结局高能又在情理之中。


扫鼠岭  2020-08-09 ★★★★★

北京的地铁是有秘密的。在大多数人眼中,一张完整的地铁1号线运行图起点是苹果园,终点为四惠东。

但很多人不知道,苹果园往西北3公里左右的福寿岭车站,才是1号线真正的起点。自1965年建成至今,福寿岭站一直没有投入使用。现在是一个被封闭的巨大地下迷宫,并且伴随着空车运鬼、幽灵车厢等灵异事件。小说中扫鼠岭地铁站源自于一号线这个都市传说。

可以称为国产推理巅峰之作。后来去了上海书展的作者见面会才知道,呼延云之前做过十几年的记者,作品里有种非常浓厚的人文关怀。社会派的部分比不上《长夜难明》宏大深刻;但本格派的部分还是非常厉害的,诡计精巧,对刑侦手法的描写也让我一度怀疑作者是不是退休警官。


社科(9)

跨越边界的社区  2020-06-04 ★★★★★

县城中学、生意人、农民与Billionaire,温州的现实和魔幻。大概是成年后读过最好的书之一了。可能某种意义上解决了「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把自己作为方法  2020-10-21 ★★★★☆

断断续续读完了,一本预想打5星却只能给出4星的书。

看到有评论说「这书让我觉得项飙更多只是一个学术圈的研究者而不是有深切关怀的人类学家」,但我感觉是项飙在谈到温州相关话题的时候更像一个人类学家(包括之前那本「跨越边界的社区」)。他自己也说对牛津和北大都没有什么归属感,如果一定要有的话那就是温州。以及他觉得自己和「学者」这个身份是有距离的,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卖打火机的温州人」。最后一部分聊温州的时候的确很有意思,从能把什么事情都讲明白的舅舅,到开男女关系玩笑的高中同学会,还有开面馆的姨,都会觉得在用自己的一套语言讲述「附近」的生活,用理论去诠释附近,再用附近去解构理论(也有可能我也是温州人的关系吧)。


寂静的孩子 2020-05-03 ★★★☆☆

更多是纪实文学,而不是非虚构写作吧。虽然故事很多但也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往深处挖掘,给人一种走马观花匆匆写就的感觉。1/3弃,冲着题材多给一颗星。


巡山报告•基因编辑婴儿  2020-04-12 ★★★★☆

对2018年11月1日到2019年10月31日,生命科学界的26件重大事件进行了大型梳理和科普。读到基因编译后,人与人的智商差距会变成人和狗一样的时候背脊一凉 。


盐糖脂 : 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 2020-07-05 ★★★☆☆

建议搭配《超级顾客》、《无节制消费的元凶》两个一起看。这些书和纪录片有个特征:表面在讨论食品健康、消费主义,其实是展示巨头企业如何通过五光十色的各种营销向民众兜售谎言这件事情。所以还是那个道理,掌握游戏的元规则,而不是成为规则的棋子(如果没法成为游戏的制定者,也要去了解元规则是什么。

新闻业的怀乡病 2020-11-11 ★★★★☆

前半部分当作维基百科读还挺好的,读到《滚石》的时候好心潮澎湃。


我的二本学生 2020-11-16 ★★★☆☆

挺失望的,明明是个这么好的选题。作者除了罗列各届学生的原生家庭和个人经历,就是感慨时代红利下房地产对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对个体的观察只停留在表面,对这个议题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感觉还不如几期讲这本书的播客。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2020-10-16 ★★★★☆

太阳,风、流动的水,绿荫,小吃摊,究竟是什么让城市里的公共空间生机勃勃或死气沉沉?是什么在吸引着人们?又是什么在令人们厌恶?怀特在这本著作中详细纪录了他在70年代末公共空间行为观察研究。借助延时摄影、走访、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纽约市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观察,

怀特这本书可能很少有人听过,但大家对另外一本书耳熟能详: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1956年,时任编辑的威廉·怀特邀请雅各布斯为《财富》撰写一篇文章,名为“城市中心区应为人而建”,文章抨击了城市规划师在全美国推动的城市更新项目,认为他们并不了解人们在城市中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对雅各布斯的文章大加赞赏,并资助雅各布斯对美国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活进行批判性研究,其研究成果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怀特,也没有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这部世纪大作的横空出世。

看这本书的契机,是发现在北京的便利店,不管是711还是全家,不管是开在市中心还是五环外,店里几乎都不提供可以坐下来的地方。而来了上海之后,除了外滩附近这种人流量巨大的景区,几乎所有便利店里都会有一大片可以坐下来的区域。

可能就是扬·盖尔在《人性化的城市》里说的“人性化景观”:

人性化景观是指城市中利于人们行走、坐下、倾听、交谈、观看的场景。这些基本活动与人类的感觉、活动器官紧密相连,如果这些基本活动能够在良好条件下进行,那么在人性化景观之中,它们以及其他相关的活动就能够相互交织组合,实现一切发展的可能性。

而怀特在这本著作中记录的,是他在70年代,借助延时摄影、走访、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纽约市中人的行为进行的观察,和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探索。


路上观察学入门 2020-11-30 ★★★★★

日本人偏爱褪色和残败毁损之物,有些东西已经失去了价值,变得多余无用,却依然存在,并时刻彰显着强烈的自我主张,作为微小废墟的托马森而存在。

在赤濑川眼里,这些无用之物是一种对现有艺术观的深刻反论。这本书简直完美诠释了日本人的无聊无常无厘头无用美学。21世纪的文明和20世纪的落后混杂、乱无秩序融合而成了奇怪东京大都市,于是也形成了街头巷尾微妙的脱节:悬挂在半空打开就会一脚踩空的大门、走了几阶就断了的台阶、柏油路旁意味不明的石柱、前后无援没有存在价值的孤墙…..这些微小的废墟都变成了城市僻静角落里不起眼的存在,是飞速城市化的痕迹。如果说城市在新旧交替,时代在新陈代谢,那托马森就是种拮抗,路上观察学和考现学是对时光和空间最温柔闲散的凝视。


随笔(15)



扔掉书本上街去 2020-02-04 ★★★★☆

寺山修司是一个跨界奇人,既是优秀的电影导演、演员,也是杰出的诗人、评论家和戏剧家。本书中寺山修司攫取生活的每个片段,将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天马行空的思路灌注于字里行间。

前面基本上可以叫做《扔掉书本赛马去》,最后几章喜欢到想抄下来。机械性的社会机构大批量生产着同样的人,长此以往,人们将渐渐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其中天天意淫着不做本职要做什么、靠着“希望病”来缓解烦恼的社畜就是我本人。


北野武的小酒馆 2020-02-25 ★★★★☆

#适合冬天一个人窝在被子里看的书# 像大半夜在首都机场打了辆车,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摇头晃脑和你碎碎念。你觉得这大叔说得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又觉得他是在放屁,偶尔爆出一两句让人奇怪的话,也让人有点忍俊不禁。你在密不透风的车里终于开始昏昏欲睡,然后就猝不及防一个刹车--下车了。


东京百景  2020-06-13  ★★★★☆

在早上七点的老盛昌,一边吃鲜肉小汤包一边读完了这本书。魔都渐渐从休息日的深夜里苏醒过来,来吃早餐的人儿也开始络绎不绝。看到最后又吉直树访问中国的时候说“如果给上海写一封情书的话,我也许会写得像东京。”(内啥,翻译烂到令人头疼,读得我好累)


羊道·春牧场 2012-8-25 ★★★☆☆

#适合春天读的书# 三星半吧。去年离职旅行去了新疆,在昏昏沉沉的车上《冬牧场》有意思。如果说《冬牧场》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历险记,《春牧场》更像是险象环生后的宁静日常。


东京一年  2020-02-18 ★★★☆☆

蒋方舟在豆瓣上是给骂死(笑)。不买实体书,在微信读书上当作blog翻翻还是挺不错的啦。有人给我钱,让我在国外待一年,每天都是去见出版界文艺界的各种朋友,看看展看看歌舞剧四处旅行,早上跑步的时候还不忘批判下中产阶级 … 简直就是理想人生啊。ps:作者之一伊藤王树是在前司的同事诶~ 和他还因为业务交集聊过,中文超好。


恋人絮语 2020-12-18 ★★★★☆

好喜欢这本书的结构和意境--一本讲爱情、却不是通过故事和理论去表达爱情的书。作者认为对情话的感悟和灼见从根本上说是片段的、不连贯的。恋人往往思绪万千,语丝杂乱,种种意念常常是稍纵即逝。他神往的是“恋人心中掀起的语言波澜的湍流”、“像一个细心的厨师,他留意不让语言变稠、变粘。” 很多地方看不懂,很多地方也会被小小击中。


顿悟的时刻 2020-11-08 ★★★☆☆

意兴阑珊。


耳朵借我 2020-07-30 ★★★☆☆

住院期间友邻推荐的书。书是好书啦,但我不怎么听国语歌也不认识书中的歌手乐队,所以没法产生共鸣,阅读体验也大打折扣…(怪我😔)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2020-01-27 ★★★☆☆

看完之后,觉得看之前应该先读下他的作品。


至味在人间 2020-02-24 ★★★☆☆

美食是对抗无趣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


美食家 2020-03-22 ★★★☆☆

夹杂太多政治意识形态了(还是旧社会的),看了不舒服 .....


图说上海老弄堂 2020-06-13 ★★★☆☆

在书店里随手翻完的。写法嘛就很百科全书,但弄堂背后的百年历史和人文叙事总归还是很有趣的。


人间告白 2020-06-25 ★★★☆☆

豆瓣上一个因为癌症失去了丈夫的插画师,记录治疗前后的一些故事。看完觉得自由职业真好,更加坚定了以后如果生了孩子一定不能当社畜了的想法。


七分刚刚好 2020-6-12 ★★☆☆☆

日式鸡汤,不喜欢。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 2020-07-30 ★★☆☆☆

害,生活在国内的苦逼996们就别读这本书了。北欧的幸福感和生活方式都是建立在高度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之上,脱离这个制度去谈什么移动办公劳逸结合快乐生活充实自我都是扯淡,道理谁不懂哇~~ 不过还是赞同书里提到的一点:「短暂的幸福感大多和物质有关,而长久的幸福则是由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感受所决定。」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拼命赚钱又拼命花钱带来的空虚和颓废之气真是让人忧愁。不过清醒点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医学(6)



血疫 : 埃博拉的故事-2020-02-05 ★★★★★

第一章非常骇人,像在看陷入病毒危机的未来科幻片;但意识到这是非虚构写作后,又觉得是最像恐怖片的纪录片。最深刻的是最后一章—埃博拉是地球启动对人类的免疫。人类这种灵长类动物肆无忌惮地扩张蔓延、侵略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加速濒危物种的灭绝。「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那么埃博拉是第二步,13年的果子狸和20年的蝙蝠是不是就是第三步呢?


世纪的哭泣 : 艾滋病的故事 2020-07-23 ★★★★☆

偏见是一种很固执的存在,要改变认知可能是几个世纪的努力(所以我一直觉得比起来,现在的女权运动再激进都不为过)。


当呼吸化为空气  2020-02-22 ★★★★★

和约翰伯格的《幸运者》有些不同,后者主要是医学伦理和社会关系的角度;这本书作者从医生和病人的双重身份出发,探讨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作为一个医生,是在鲜血和沮丧之间负重前行的英雄主义;作为一个病人,是被病痛折磨与死神狭路相逢的古希腊式悲剧。

刚翻开书的时候还觉得比预期的要薄很多,后来看到妻子的后记里说这是本「未完成」的作品。但这种未完成,也是本书真意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走向死亡,但我们应该怎样地活着?(ps:看到代译序才知道译者是何雨迦。这个假期看的另外3本《伯纳黛特》《东北游记》《鱼翅与花椒》都是她翻译的,真的很自然流畅,也很会选书)


肠子的小心思  2020-02-21 ★★★★★

很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的科普书,建议肠胃不好的女孩子们都读下,能了解一些生理知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点:1)原来吃粗粮会排气是因为平时膳食纤维摄入不足;2)碳水化物能产生饱腹感快速恢复活力,但耐力和充饥力都不足,且胰岛素一下子分泌太多会引起乏力困觉;3)饭前肚子咕咕叫是因为小肠在打扫卫生;4)蹲便就是比坐便更符合肌肉规律;5)反酸是神经系统的问题(ps:因为翻译扣一星。最讨厌这种自以为是把“Facebook”译成“朋友圈”这种故作本土化的翻译了。大嫌い!)


癌症·真相  2020-11-08 ★★★★☆

当作科普书来看很不错。


打开一颗心 2020-03-03 ★★★★★

好看到不像纪实文学,有人说作者自负但我很喜欢(有实力为什么不能super~super~自信呢)。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男病患兴高采烈去找朋友玩,结果忘带电池了心脏只能跳动20分钟。太cyber了,这明明是科幻电影才会有的片段好吗.....


心理(8)



心流 : 最优体验心理学  2020-02-18 ★★★☆☆

大概只有把自己投入100%热爱的事情,才会拥有这样的感受吧。


被讨厌的勇气 2020-07-07 ★★★★☆

维持现状、保持痛苦,是因为有所获益,你看,只要归罪他人、归罪过去就可以了;改变现状、追求幸福,需要自己拿出勇气,面对可能的失败,承受很大的压力。

阿德勒不相信原生家庭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他认为是人自己选择了如今的痛苦和不幸,因为这些痛苦和不幸是有作用和功能的,它可以满足人们趋利避害的需要。

我非常不喜欢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扯「原生家庭」,好像当下所有的问题和矛盾都可以用这四个字解答,但这样很容易陷入思维惰性和对主观能动性的忽视。一个人的性格、品行都是过去20多年经历的塑造,但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取决于你当下的努力和决心。


理性生活指南 2020-07-30  ★★★★☆

听说是抑郁症患者推荐的书,看了1/3左右,比较难读(一定是翻译问题),决定后面买了实体书放在床头当睡前读物。通篇讲的道理就是脱离自我、理性思考,有点像人类学中“他者视角”的意思。很多心理学的书教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办好社会角色,但归根结底和自己相处才是最难的事情吧~


登天的感觉  2020-11-19 ★★★☆☆

作为心理咨询入门书籍来读的话还是挺不错的。

里面提到一点很有感触:生活中的一般安慰和劝说,往往是想让当事人进口忘掉痛苦经历(比如会说「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move on」、「往前看」)。

但是这样无法解开心结。对于当事人来说,过去的伤心事,在尚未谈出来、说清楚之前,是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忘却的。

所以在生活中遇到那些遭受伤害的人的时候,只要做到「倾听」就够了,不要再说「move on」了。


快乐单身守则 2020-11-30 ★★★☆☆

书名有点傻,内容还是挺不错的。作者是心理咨询师,里面有很多来访者和自身的例子。主要在说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价值上,学着进入当下,构建不因为境遇而改变的充实生活。我们需要情感价值教育,不管是单身还是恋爱或是婚姻。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2020-12-03 ★★★★☆

最后面作者77岁的时候新增的内容超级棒。在这本书里看不到太多理论的东西,作者很人本主义。分成一个一个小的章节,也很适合碎片化的阅读。


正念 : 此刻是一枝花 ★★★☆☆

冥想入门书。

在所有有目的而系统化的人类活动中,只有冥想从本质上而言不是要提升自己,也不是为了带来任何结果,而仅仅是为了意识到你当下的所在。


罗杰斯心理治疗 ★★★★☆

人本主义这本书里看不到太多理论上的东西,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看到的是罗杰斯在面对形形色色来访者时,全身心的投入和尊重、共情(通过后面几个女性来访者的案例,也能看到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桎梏。以及及时天才如罗杰斯,在一些女性主义的问题上还是无法共情)


艺术(11)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2020-05-09 ★★★☆☆

大学开始看没看完的,这几天当作睡前读物来看。百科全书式的介绍,虽然面面俱到,但总觉得有些点到为止不够深入(看完好想去欧洲旅行or定居)。

上田义彦拍了26年的中国。


看照片看什么(插图第5版) : 摄影批评方法 2020-03-08 ★★★★☆

批评理应赞美艺术之善,而不该沉湎于对其恶的愤慨。


你好小朋友复刻版 : 秋山亮二写真集 ★★★★★

在衡山和集翻完了《你好小朋友》。看照片的时候只是感慨胶片色彩和时代变迁,了解了一些背后故事后还是挺有感触的。想到了另一部电影《柯达科洛姆》--片尾展现了一张张真实摄影师用柯达克罗姆胶卷拍的照片,最后定格在了「Shot on 35mm Kodak Film」。胶卷业的没落带给人的怅然若失、时光飞逝之感。有些颓弱无法避免,例如唱片、胶片,甚至生命。但总有些什么无法被击败,比如爱的延续和更迭,比如艺术和美。


对话日本设计 2015-10-12 ★★★☆☆

#富士xspace# 蛮好玩的,适合随手翻翻。印象比较深刻的是Spread那章说「在日本,人们通常把一个称职的设计师比喻为“赠花人”,鲜花并不甜腻造作,而是非常温馨体贴」。好的设计应该是首先让人心情愉快,进而让人产生思索的。


日本传统色 2020-10-29 ★★★★★

当作睡前读物来看好治愈。最喜欢的几个:

黄昏时是「雀色时」,因为夕阳西下的额天空中混合了黑色和茶色,与麻醉翅膀的颜色很接近;

秋雨是「蓝鼠色」;

「柳煤灯」是熏黑的老竹一样的茶色;

「玉子色」是生蛋黄的颜色;

「山吹色」是晚春盛开的山吹花颜色,是微微泛红的黄色。


BACON ICE CREAM、不要说话 、没什么特别的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王轶庶、风和日丽、旅情  


其他(6)



无价 : 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  2020-05-01 ★★★☆☆

我们穷尽一生来寻找最低的价格,最高的薪水,最多的金钱,用这些数字来确认自己的幸福。


Google工作法 2020-06-30 ★☆

看了没什么收获,反复在讲一些我已知的道理(ps:头条真的是国内学Google学得最好的一家公司了,很多方法论都是通的。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 ★★☆☆

大概题材是随笔的缘故,内容上有点零散,没有主要的脉络。但是探讨了一些现代社会上人和工作的关系,还是挺有趣的。有几个比较有启发性的点:1)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在一开始就知道预期要达到的效果,然后去寻找能满足要求的工具;而人类能将所有东西都视作潜在的工具,设想它们能带来的潜在效果;2)他人指挥下的劳动会被异化,自我指挥的劳动则被认为能实现自我、带来满足感(大概就是打工和自由职业的区别);3)马克思认为,当工作的成功被人从他的身边夺走时,成果就变成了「异化物」。这个有点像农民直接到集市上卖农作物,和超市货架上摆着清洗加工过的农作物的区别。工作的社会特征和内在标准无法形成统一,也无法通过他人的关系得到改善。这才是流水线工人最痛苦的地方。


工作狂是怎样休息的 2020-12-07 ★☆☆☆

讲了很多(已知的)工作方法,但我只想知道该怎么更好地「休息」。还不如之前在网上读到的几篇精力管理文章。


小狗钱钱 2020-03-04 ★★★☆☆

1)要有明确的目标,且排优先级找出最想要的(如果可以尽可能让目标可视化);2)要有自信(fake it until make it?的感觉),培养自信的方法可以是写成功日记;3)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并且从中赚到钱;4)利用好比你年长的、成功人的资源。这一点是书中没有明确提到却无处不在的;5)要有勇气。不迈出这一步永远不知道自己将会获得什么


富爸爸,穷爸爸  2020-03-15 ★★★☆☆

确实啰里八嗦的(美国畅销书通病吧)。



写这一篇推送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毕竟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那就记录到这里吧(应该不会有人看完吧╮(╯▽╰)╭)

祝大家都能从内心构建出一种自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