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含金量”十足!珠海高新区人才友好青年友好“六无忧”行动计划重磅发布!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部署要求,高质量推进珠海未来科技城建设,1月9日上午,珠海高新区召开建设未来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重磅推出《珠海高新区建设未来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系列配套政策,为未来科技城建设积蓄强大势能。




发布会上,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小彬对《珠海高新区建设未来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2022-2024年)》作重点介绍,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建灵,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汉明、薛飞分别发布《珠海高新区引进培育企业人才若干措施(试行)》《珠海高新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珠海高新区企业总部用房(M0)管理办法(试行)》《珠海高新区企业总部用房(M1)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政策,并就媒体朋友的提问作出相应回答。



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南方日报等12家中央、省、市权威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着眼未来科技城建设打出政策“组合拳”

高新区作为珠海创新发展主战场,紧扣市委提出的“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以后环片区为启动区打造珠海未来科技城,着力发展未来科技、集聚未来产业、建设未来城市,打造富有湾区特色、独具特区品质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产业第一”靠的是人才。建设未来科技城,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服务青年人才为中心,紧扣青年人才发展需求先行探索人才工作新模式。本次新闻发布会立足现有人才政策,着眼未来科技城建设,在全市率先出台《珠海高新区建设未来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及“一揽子”配套利好政策,力求打出一套建设人才友好青年友好“未来科技城”的政策“组合拳”,让人才体系“塔基更实、塔尖更高”,强化人才集聚“引力波”,为未来科技城建设积蓄强大势能。



36项无忧行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青年人才家园

值得关注的是,《行动计划》精准聚焦“青年视角”,共提出36项具体措施,致力于为青年人才提供高效、精准、优质、全面的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服务,全面提升“留才温度”。


如为来高新区求职的大学生和青年提供7天内免费就餐、免费住宿,打造“暖心第一站”;


推出最高600万元住房补贴、80万元生活补贴、3.8万元租房补贴等“住房奖补”,6折租住人才安居住房,人才公寓申请入住“零等待”;


每年面向青年人才提供不少于1万个就业岗位,打造“就选高新”就业服务信息平台;


对专业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青年人才按博士、硕士、学士三类每年给予5万、3万、1万元学费补助,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围绕青年人才的文化休闲需求,构建湾区青年人才消费娱乐新场景;


从发展环境、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社交婚恋等方面切实解决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让青年人才在高新区实现“来无忧”“居无忧”“业无忧”“学无忧”“乐无忧”“留无忧”。


《行动计划》明确,利用3年时间建设“近悦远来”的现代化国际化青年人才新家园,提出到2022年底,初步建立适应高新区经济发展、对青年人才友好的政策体系和城市环境;到2023年底,高新区“人才友好青年友好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高新区对海内外青年人才吸附力、感召力得到大幅提升;到2024年底,人才友好青年友好城市发展环境得到广泛认可,全面建成政策完善、服务有力、环境友好的人才友好青年友好典范城区。


《行动计划》的发布实施,标志着珠海高新区以高起点、开放式、超常规方式全力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产业创新策源地和人才生态示范地。



近3亿元专项经费加快人才引育集聚

高新区发布《珠海高新区引进培育企业人才若干措施(试行)》,作为《行动计划》专项人才配套政策,紧扣人才发展需求提出引进培育企业人才的24项具体举措,安排近3亿元作为年度人才专项经费预算,内容上覆盖拓宽引才培育渠道,搭建招才引智平台,为人才提供社会保障、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全方位保障服务,人员覆盖上涵盖高层次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学历人才和重点产业人才等,着力构建全视角引才、全链条育才、全要素留才、全方位用才的工作体系,对比以往人才政策补贴力度更大、措施实效更强、政策覆盖更广。政策提出于2022年筹措1万套人才保障性住房,形成比较完善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补售相结合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




近亿元财政资金扶持促进数字化转型升级

为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抢抓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印发出台《珠海高新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引育产业人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专业化能力、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强转型服务支撑能力等方面,安排近亿元财政扶持资金,进一步加快传统、低效制造向智能、绿色、高端制造转型升级。该政策以十大政策条款提出,建立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库、“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和企业给予高额补贴;打造智能工厂示范标杆,带动一批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业绿色转型。



100万㎡产业载体优惠先行实时调整

为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轴带,高新区坚持“产业第一”总抓手加快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创新出台《珠海高新区企业总部用房(M0)管理办法(试行)》《珠海高新区企业总部用房(M1)管理办法(试行)》,降低企业用房成本,聚焦“总部经济”吸引汇聚优质龙头企业。《管理办法》提出,未来3年持续输出约100万㎡的产业载体,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最低按1倍成本价购买M0总部用房,最高可省3200万元;可享受五折或全免的租金优惠,一年可省租金168万元;可享受最低五折的M1工业厂房租赁优惠,一年节省105万元。值得关注的是,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优惠先行”“实时调整”的“即享”服务。



发布会现场问答



Q

新华社记者:珠海高新区有别于湾区其它城市的青年友好型区域的特征和路径?

A

王小彬:

(上下滑动查看)


答:珠海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也是经济特区中的高新区,可以用几个方面简要概括珠海高新区在建设人才友好青年友好城市的优势特征和具体路径。


一是创新环境“优”。高新区作为珠海创新发展的主战场,在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企业培育、产教融合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2020年,珠海高新区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评价排名第19位,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排名第9位。“一区多园”营业总收入达3185亿元。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营业收入比例为4.97%,高于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2.89个百分点,(唐家湾主园区比例更高,达到8.4%。)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0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1家,均占全市1/2(全市高企21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54家)。拥有“天琴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岭南大数据研究院、广东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珠海)孵化基地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


二是创业氛围“浓”。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拥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全区59岁以下人口占比93.66%,本科以上学历人口占比40%,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和25个百分点。辖区有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知名高校和7万多名在校师生。每年举办的“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汇聚各地优质科技创新资源,2021年新设北京、上海、苏州、深圳4个分赛场,共吸引美国、英国、北京、上海、港澳台等地区524个项目报名,参赛项目100%拥有知识产权,博士及博士后项目占比62%。同时,设立1万平方米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三是人文环境“好”。珠海,青春之城,活力之都。高新区作为珠海浪漫情侣路上“一带九湾”的重要节点,兼有滨海风貌、海岛风情,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新区唐家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香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苏兆征、中国近代民族实业重要奠基人唐廷枢、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等历史名人,淇澳“红色村”、唐家古镇、会同古村、香山驿道点缀其间,人文气息浓厚。京珠高速、粤西沿海高速、广珠城际轻轨等主要交通设施贯穿其中,是出入珠海的主要门户,南距澳门18公里,北上广州110公里,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地理区位优越。


四是行动计划“实”。此次《行动计划》围绕珠海高新区“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方向,坚持以服务青年人才为中心,紧扣青年人才发展需求,整合各类资源,聚焦人才“来、居、业、学、乐、留”等6大“无忧”行动36项具体计划,致力于为青年人才提供高效、精准、优质的全链条全周期全体系的人才保障服务。无论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还是重点引进的科技人才;无论是怀揣梦想的创业青年,还是落地安居的科技中坚;无论是青年人才本人,还是子女父母,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力求通过一项项行动计划和具体工作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流程闭环服务,通过暖心服务、实打实的服务让各类人才选择高新、爱上高新、留在高新,真正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大湾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成就梦想的家园。


Q

新华社记者:拟建深珠共建板块的高新区,如何搭建更多发展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在此学习、就业、生活?

A

王小彬:

(上下滑动查看)


答:我们刚才发布的政策,对我们港澳青年一视同仁,而且会有更多优惠。当前,我们珠海高新区正全力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机遇,举全区之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吸引和保障港澳青年在高新区学习生活、创业就业,是我们必须坚定扛起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过去几年,高新区率先引进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率先打造港澳青年“1元创业空间”、率先成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金,有力支持和服务一批港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目前,高新区已集聚港澳青年人才500多名,培育出云洲智能等一批科技明星企业。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在政策支持、平台保障、生态营造上下功夫,支持更多港澳青年逐梦高新、圆梦高新。


一是继续加强以“1元创业空间”为主的政策支持。持续扩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扶持基金”规模,实施港澳青年“1元创业空间”扩面提质工程,确保全区每个孵化器、众创空间至少有3000平方米场地支持港澳青年“拎包”创新创业,着力打造“一个核心基地、多个众创空间、若干协同支点”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二是继续提升前沿科技孵化转化的平台保障。进一步深化与港澳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协作,不断拓展“港澳科研院所+高新区科创企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支持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在高新区设立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面向港澳青年的“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


三是继续优化宜创宜业宜居“家园式”生态。实施港澳青年基本公共服务“一卡通”机制,为高新区港澳青年精准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服务。设立行政服务中心港澳专窗,以“一站式”政务服务保障港澳青年在高新区就业顺心、创业舒心、生活暖心。


Q

经济日报记者:珠海高新区此次颁布人才政策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调研和主题研讨,还征求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请问,《珠海高新区引进培育企业人才若干措施(试行)》的内容,借鉴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哪些经验,又做了哪些因地制宜的创新?

A

王建灵:

(上下滑动查看)


答:感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若干措施》出台前,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走访调研,去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多个城市,在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地方有很多先进做法和经验。比如,深圳市打造了全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东莞市打造了“人才节”“人才活动周”等特色品牌;肇庆高新区通过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人才奖励补贴“免申即享”;苏州紧扣先导产业、前沿科技领域,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实现人才引进和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等等。这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我们在这些优秀做法基础上进行充分学习借鉴,着力以政策环境、工作环境、服务环境的优化,激活人才这一池春水。一方面,结合高新区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与自身发展需求,在载体建设上大胆创新。提出搭建“一站式”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推动人才申报奖励补贴“零跑动”“秒到账”,以解决人才奖补资金申请、审批繁琐等问题;大胆尝试探索在高新区建设人才孵化器,并在北京、深圳、苏州3个地方设立高新区凤凰人才工作站;充分利用高新区高等院校、青年优秀人才集聚的资源优势,建立教育培训基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我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在人才服务上大胆创新。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着力为人才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全方位保障服务,提出2022年筹措1万套人才保障性住房;打造国际人才社区;举办“人才节”“人才峰会”“名企名校行”等特色活动;开展“高新工匠”“高新菁英”评选活动,着力打造独具高新特色的人才服务品牌。


Q

中国新闻社记者:《珠海高新区建设未来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政策出台,对高新区人才方面会有怎样的影响和改变?

A

王小彬:

(上下滑动查看)


答:这次行动计划应该来说干货满满、亮点很多,政策之间内容侧重点还不一样,所有政策聚焦非常明确,就是聚焦了12月2日,市委书记吕玉印调研高新区时对我区提出的“高新创新发展五题”。这五个问题其中两个问题就是高新区在未来如何实现人才的快速聚集?高新区如何实现产业的快速爆发增长。我们围绕这五个问题思考相关工作措施和具体行动,在这过程中我们出台了《行动计划》。政策出台后,我们感觉未来高新区的人才政策产业聚集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虹吸效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入一大批产业,聚集一大堆人才,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如何确保“吸引住、发展好”,接下来我们还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一是我们要建立一个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使用等体制机制,这个机制体系,不只是我们人才工作部门的机制,而是人才工作部门牵头,集聚其他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围绕《行动计划》中的“六大行动计划”给人才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二是我们要求各部门在2022年第一季度针对“六大行动计划”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方案,迅速让我们的行动计划付诸现实,在这过程中一定要体现高新速度、高新效率,理念要新、作风要实;三是我们还将建立“人才+产业”“人才+项目”的招商引才联动机制,让人才为产业服务,人才为项目服务,人才为民生服务。四是要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国际人才社区”的生态体系,从人才的吃穿住行娱乐用留,各个体系全流程全面全方位做好服务,同时也为了做好服务,我们已经在开发网上智慧系统,未来服务人才实现零跑动,实现“免申即享”、秒办服务。综合以上措施后,在未来三年,我们对高新区人才集聚、产业快速发展充满信心。


Q

南方日报记者: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下,珠海高新区如何支持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绿色发展?

A

张汉明:

(上下滑动查看)


答:碳中和、碳达峰是国家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国家向全世界做出的一个庄严承诺,已有具体的阶段目标、路径。这个远大目标,其实跟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期,因能源紧张问题,制造业企业都采取了错峰用电相关措施,我们都能感受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高新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节能降耗,在绿色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政府出资支持全区节能降耗,如支持区内四所高校宿舍的空调节能技改、支持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能源管理中心建设、节能技术改造等;二是加大智能电网与新能源产业的培育,推动光伏、储能等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


本次发布政策中,第一方面,我们从数字化转型升级立项评估,每年选择国内专业的第三方智能化诊断咨询机构,安排100万元财政资金给有意向转型的企业做免费咨询诊断。第二方面,在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设备投入,示范工程上都给予资金补贴,企业可获得最高500万元。第三方面,通过结果导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单位增加值下降到一定比例后,给予最高20万元的资金奖励。


总的来说,我们从过程和结果作为导向,提高工厂信息化和智能化,搭建绿色制造整体生产模式。


Q

广州日报记者:高新区是珠海最早启动人才住房保障的项目,接下来高新区在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A

王建灵:

(上下滑动查看)


答:感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安居乐业,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共同美好愿望。为进一步留住人才,高新区在完善住房保障方面花了很大功夫,在全市率先试点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政策,过去5年时间,完成3个人才共有产权房项目建设,全区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人才保障性住房有4500多套,非常有效地助力区内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1月7日召开的市委九届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实施“有业有住有家”计划,足以见得大家对住房问题的重视程度。今年我们出台的《若干措施》中,聚焦人才反馈的住房供给力度不足、人才租赁住房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时间过长等问题,创新人才公寓配租模式,探索面向企业提供部分人才住房分配权,解决用人单位短期过渡安置需求。在合理范围内,减少人才租赁住房公示次数,压缩审批时间,优化审批流程。提出2022年要完成1万套保障性住房筹集,形成比较完善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补售相结合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这个目标我们非常有信心完成。目前全区在建的保障性住房共近2200套,其中租赁住房1700套、共有产权房近500套;新开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抽取商品房配建房共计有3400多套。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继续通过其他各类渠道进行筹集,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让人才在高新区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Q

珠海特区报记者:请介绍一下企业总部用房这两项政策的亮点。

A

薛飞:

(上下滑动查看)


答:一是“优惠先行”,企业入驻即可按上一年的纳税额对标优惠档级享受购房优惠,考核期满后再以实际年平均纳税额对标优惠档级,按“多退少补”补差后解除限售;


二是通过机制设定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企业发展的越好,所能享受的优惠越大。上述提到的“多退少补”,以及租金优惠档级可依据企业上年度纳税额调整,都保证了企业所获优惠与其经营状况密切正相关;


三是资格审定更加灵活、高效。为将政策落到实处,我区成立了企业总部用房管理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政策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对于新引进尚未产生税收的市、区重点企业,可根据企业承诺的纳税额确定优惠幅度;②在资格审查上,为优质成长企业预留了空间,上市企业及已经证监会批复同意上市的企业,或经工作小组审核认定的,都可归为“特殊企业”。政策的高效性则主要体现在流程的简化和快速的资格审定上。除个别特殊情况需由工作小组审批外,正常优惠申请可直接通过管理小组办公室办理。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往期精彩


再见,2021!你好,2022 !


珠海高新区:

圆满收官,高新区2021年新签约落地项目总投资额近400亿元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