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次叩问蜀地万米!中国又一口万米科探井开钻!

CNPC 中国石油 2024-01-03



大国重器丈量天地

“四深”领域再耀新星



7月20日10时35分

四川广元剑阁县

中国石油又一口万米科探井——

深地川科1井鸣笛开钻


扫码回看直播内容


7月20日9时30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做客

中国石油报YOU直播间

为大家深度解读

叩问蜀地万米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现场云、国资小新、工人日报

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转播



深地川科1井地面海拔717米

设计井深10520米

井底最高温度达到224摄氏度

最高压力达到138个兆帕


短短两个月内

深地塔科1井、深地川科1井先后开钻

犹如万米深井“双子星”

相继闪耀中国深地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深地塔科1井相关报道


闪耀的背后

折射的是

我国石油工业战线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

力度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

对国之大者的奋力担负

对科学探索的孜孜追求



叩问万米地宫,大国重器组集体来贺


大国重器,科技尖兵。上天、入地、穿山、下海……在突破极限的各个领域,大国重器纷纷出列!在中国第二口万米科探井开钻之际,大国重器组纷纷来贺,共同以“硬核实力”展现强国风采——



神舟载人飞船设计师与万米钻机设计师梦幻联动,飞天组与遁地组的隔空喊话瞬间燃起激情——



挺进新领域,求索新空间,国家队定将不辱使命不负历史!


两口万米科探井有何区别和渊源?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是目前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两个大盆地,也是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特别是油气资源发展的最重要基地。



“四川盆地是一个叠合盆地,所谓叠合就是一个二元结构,在地底结构中沉积了海相地层,之上沉积了陆相地层。”西南油气田公司首席专家杨跃明表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在地质条件上有明显区别,双箭齐发的两口万米深井,极大丰富了瞄准深地和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未来陆上油田的主攻方向。


“经过反复论证得出,深地川科1井相比于深地塔科1井地质风险更小,但其工程实施难度更大,也更具挑战性。”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表示。


据悉,深地川科1井与深地塔科1井均将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作为目的层,井深均超过万米。深地川科1井较深地塔科1井具有目的层位更古老、井眼尺寸更大、难钻层位更多、地层温度更高、压力系统更复杂等特点。


在7月20日的开钻直播中,深地塔科1井隔空喊话深地川科1井,相约深地会师


翻开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古老的四川盆地,历经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山等一次次造山运动。其中,距今1.9亿年、发生于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原先被海水淹没的地区开始逐渐上升为陆地。


而塔里木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在印度板块的撞击下,青藏高原和天山剧烈隆升,地质较为坚硬的塔里木地台则没有发生太大的抬升,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塔里木盆地。



循着地质构造演变悠久的历史,如今的深地川科1井和深地塔科1井,正携手共赴“海誓山盟”的浪漫约定。


国内第二口万米深井为何落子四川盆地?


约5亿年前,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开始埋藏。从已掌握的纵向剖面可知,盆地内从震旦系到侏罗系,作为生油层的烃源岩发育良好,油气藏热演化伴随的温度压力变化,裂解成气,最终造就四川盆地满盆含气和富气少油的特点。据“十三五”资源评价,四川盆地近4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量,雄踞全国之首。


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区。汉代时期,成都邛崃火井人发现地下冒火,并引其煮盐。用于输送天然气的竹子,堪称最早的天然气管输通道,而这些先祖也成为世界上最早以天然气作燃料的人,这口井比西方首口油井提前1700余年。至今,邛崃仍是四川盆地内重要的产气区。



北宋年间商品经济发达,在逐利盐业的巨大利益驱动下,四川大英县诞生卓筒钻,从地上10厘米的小口径就能深入地下百余米,同时还展现出节省人力的机械智慧。因此卓筒钻被誉为“石油钻井之父”和“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堪称钻井鼻祖。



1835年,在今四川自贡市境内,钻出了井深1001.42米的燊海井,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的盐井。这口井以顿钻法钻凿而成,留下了“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爓飞煽于天垂”的壮丽诗篇。



在1976年4月,位于四川东部的武胜县,石油人钻成了中国第一口超深井——女基井,完钻井深6011米,一举拉开了中国超深井时代的序幕。


正是独特的地理优势、良好的地质构造与源远流长的钻井文化,让四川盆地与中国石油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万米深井在四川盆地开钻,将延续这段历史,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希望。


中国石油如何攻克此次万米之难?


深地川科1井的工程实施非常困难,就像大卡车在两条细钢丝绳上行驶。其间既要穿越25个压力高低无序变化的地层层位,最极端时既要面对138兆帕压力的冲击——相当于在指甲盖上停着一辆1.3吨重的轿车,又要接受最高224摄氏度地温的考验。



“目前深地川科1井设计的超长大尺寸井身结构,特别是上部17寸半井眼要下至7363米,这是全世界陆上最深的纪录。”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规划与支持研究所所长黄洪春介绍。


“这就是地下万米‘长征’!”黄洪春说,要攻克钻进中的“娄山关”和“腊子口”,中国石油上下一心,全力攻坚。为应对多套油气层系压力系统复杂和深部未知地层不确定性问题,中国石油敢为人先设计超长大尺寸井眼并备用两层套管的井身结构;针对高温高压,自主研发超高压井口、高性能PDC钻头、240摄氏度超高温工作液体系等主体技术。“目前,这口井使用的装备、工具仪器和材料等国产化率已达90%以上。”


此外,中国石油集结高精尖技术团队,全程参与该井钻井工作,提供专业理论、技术支撑。


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提供24小时全天候技术支持,钻井现场部署了丰富的硬、软件数字化设备设施,全力打造数字化井场。



针对深地川科1井的特点,宝石机械研发的万米钻机增加了很多“定制化”功能——


  • 为适应深地川科1井大尺寸井眼岩屑环空返速慢以及大排量高泵压的钻井参数,研发配置了4台70MPaQDP-3000U型五缸钻井泵;


  • 钻机主动力采用9000kVA大功率电代油设备,同时为降低夏季高温地方电网限电影响,电控系统具备分区供电功能,可实现网电与发电机组同时运行,互为补充,以提高清洁能源应用;


  • 循环加重系统方面,配备了川庆钻探自主研发的快速加重系统,可实现最大加重速度140t/h;


  • 配置推扶式管柱自动化系统,可实现钻具从堆场到钻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极大降低人员劳动强度。



西南油气田与钻井承包商川庆钻探联合成立深地川科1井现场实施组,实行扁平化管理,统筹现场施工与运行组织,构建多专业齐抓共管和高效决策机制。


万米深井“双子星”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两口万米科探井旨在探索万米级特深的地质、工程油气资源,并以此积累深地钻探实践经验,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油气资源开发提供重要基础和支持。两口万米科探井相继开钻,证明中国石油已掌握极其复杂地质构造勘探能力,掌握深地钻井技术与装备技术,并跨入世界前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认为:


万米深地科探工程,是使我国率先成为世界陆上深地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标志性战略工程。


围绕万米深地科学钻探面临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难题,中国石油设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十四五”期间将形成新一代超深层地震采集装备、超高温高压测井仪器、万米级智能钻机、耐240℃以上井筒工作液、175MPa超高压井口等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深层超深层地质与工程技术装备的迭代升级,带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



问地万米

奋进一流

百万石油人将牢记嘱托

在深地领域闯出一片天

筑牢“压舱石”

当好“顶梁柱”

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供有力能源保障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贡献石油力量!




文字 | 高屾 郑海涛 黄茹霖 任柯霓

图片 | 金添 张玥

制图 | 彭彦青 谢方梁

责编 | 王英妮

审核 | 马莹莹 宋清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