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中舞会,衡水早读,与马云回国间若隐若现的联系

乱刻 禁乱刻乱画 2023-04-23
北京四中的舞会火了,不是因为舞会本身有多出挑,而是因为与衡水中学的对比。

素质教育VS应试教育,多彩生活VS埋头苦读,出生在罗马VS华山一条路……这对比是如此鲜明,又如此熟悉。事实上,只要稍微留心,简中互联网上类似的争论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定时出现: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的某个现象,瞬间引发讨论或骂战,高考工厂所在地人民与京沪等一线城市土著各怀委屈,大家相互问候对方八辈祖宗,然后回归自己的日常生活。

是的,现实不会因为舆论场的血雨腥风发生任何改变。我上次写文章讨论教育公平问题,还是上次遥远的2016年。那一年引爆舆论的导火索是这样的:

事情的起因,源于在教育部抛出的《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中,江苏、湖北分别被调出了3.8万和4万生源计划,引发两地家长对今年本省高考录取率下降的担忧。然后大家很快发现,一本录取率雄踞榜首的北京居然一毛不拔。于是,北京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捎带把400分上清北这种老梗又翻出来传播了一遍。
北京当然不是一毛不拔,在教育部下发的另一份文件《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方案》中,北京输出了5000招生名额……嗯,聊胜于无。在全国人民看来,这就是现实版的“北京酒肉臭,全国冻死骨”。

眼熟不?这不就是一个政策层面的四中舞会VS衡水早读吗?七年过去,多少夫妻都痒到离婚了,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问题,依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利益相关声明:我是个享受了北京教育资源,又在北京教育圈里混迹多年的人。所以我经常跟自己的学生——那群北京孩子讲,不要委屈,你们就是占据了优质教育资源,被人骂两句,听着就是了。从高考录取率上看,无论是本科录取率,一本录取率,985、211院校的录取率,北京雄踞全国前列是不争的事实。从日常学习生活上看,北京孩子所享受的师资、社团、教育理念、社会资源,显然也不是高考工厂里的学生能想象的。

此刻应有房山、门头沟、延庆、密云、怀柔、平谷等区学生黑人问号脸:我们自古以来算北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吗?

我只是对那些真正的精英学生有个小小的期望:享受了优质资源并成为社会中坚的人,可以选择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特权,也可以选择穷尽手段把蛋糕做大,让社会有机会变得更好。后者是一条难而正确,甚至有点反人性的路。但人类社会走到今天还没毁灭,大概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前赴后继地出现并存在。

请注意,把蛋糕做大,并不意味着把蛋糕完全均等地进行分配。如果按照今天互联网上朴素的均衡教育资源方法来治国理政,大概率只会是缘木求鱼——

“全国一张卷,一条分数线”:如果采用全国统一标准的考试,只看分数不看人,那意味着在录取率上经济发达地区会对落后地区形成碾压性的优势。因为落后地区孩子唯一的武器就是苦读,而发达地区的学生可以有一万种方法提高成绩——比如花钱请更好的补习老师,接受更专业的考试训练,结果就是落后地区的录取率会比现在还难看。

大学招生名额全面向教育大省倾斜:无论是按人口比例还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分配大学招生名额,本质上都是计划经济思维。不管如何计划,总有不能周全之处。人口大省多招生?那西部地区的学生是不是就得让出原有的机会?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招生?招多少算合适,总供给不变时应该从哪里省出名额?当然很多人有现成答案,把北京上海的招生名额拿出来打土豪呀,反正大户人家不愁没出路。

又是一款熟悉的声音,过去几年,在知乎和B站上天天要被打土豪、挂路灯的,正是那群堪称“大户人家”的“资本家”们。于是马云在海外晃悠了两年,许多民营企业家选择了躺平。结果就是今天的就业市场哀鸿遍野,要把资本家挂路灯的年轻人,不得不琢磨明天的挂面在哪里。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过一个事实:教育也好,经济也罢,打土豪式瓜分优质资源,只会让土壤透支未来的生产力。用平均主义的方法追求公平,除了特权阶层依旧享有特权,其他人只会一起受穷。

教育公平当然是社会需要维护的底线之一,但是,靠计划经济下的平均分配,依托权力挤压既得利益群体,让大家一起低水平公平,绝对不是最优解。教育不公平源自教育资源不均衡,要改善这种不均衡,就必须让帕累托改进发生。只有在增量上做文章,而不是天天打瓜分存量的主意,才有可能让教育资源逐渐匹配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过去几十年间的高校扩招,虽然泥沙俱下,但本质上就是提供了教育资源的增量。只是几乎完全靠财政供养的公立高校扩张总有边界,而且难免存在大量的资源错配与浪费。但我们又无法否认,眼下的供需谈不上平衡。比如北京的双一流高校,占了全国20%的份额;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一共才有几所大学?再看基础教育阶段,北京上海的学生花样百出的同时,三线以下城市是不是只配建起一所又一所高考工厂?

其实,市场可以给出更好的答案。相比高等教育体系发达的美国,中国的私立高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孱弱的不值一提,民办基础教育更是在过去几年的国进民退大潮中左支右绌。如果释放这一部分民办教育潜力,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很大程度上就能完成教育公平的破题。

也许很多人坚定地认为,教育绝不能市场化。因为商人利欲熏心,他们只会把学校当做挣钱的工具。这样想的人,忘记了优质教育资源本就稀缺,理应获得更高的溢价;更忘记了市场本就是优胜劣汰之地,在充足的市场竞争中,与价格不符的教育服务注定将被淘汰。更何况我们无需重复发明轮子,非营利机构早就通过奖学金、校友捐款等一系列工具证明了自己是非常适配教育领域的组织形态,从来也很少有利欲熏心的资本家非要挤进校董会,来挣穷学生的学费。

所以我们究竟在担心什么?担心回来的马云们在学校里传播有毒思想?担心教育这样的意识形态工程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会被敌人利用?我倒是觉得,在今天这样一个全面自信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并没有那么脆弱。多几所云谷学校并不危险,给市场开个口子,至少,教育公平的曙光会照进现实,而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上演一场令人绝望的争吵。

题图来源︱Activedia

历史链接
《学校、专家与冲上台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缩影》
《进一步,退两步》

——今日补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