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女医生报警自首!

医护多团队 医护多资讯 2022-07-23
点到为止,并不是所有的善心善举都是好人好事!

日前,佛山23岁新入职女员工酒店内死亡一案引发关注。“医护多”也曾推文予以报道《23岁女员工被上司带去开房后身亡,死因为七氟烷中毒!》。
          
该案目前警方依然在侦查中,尚未结案通报,但是尸检鉴定书为“七氟烷中毒”。就是这个“七氟烷”,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也激发了昨天被推上热搜的这一女医生报警自首事件。

这位女医生是谁?

她是江苏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医生,微博名@妇产科的陈大夫,就在昨天,他和同在江苏的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网安大队的王海丁警官,微博名@江宁婆婆,扛上了!

扛上的原因是七氟烷的麻醉效果。

陈大夫说,一捂就倒。

王警官说,一捂就倒的麻药不存在。



气得陈大夫为了自证,以身试验,拿出一瓶七氟烷,全程录像把自己放倒。视频6分钟,麻倒约需1分钟时间。从视频中可以发现,她用七氟烷捂嘴十几秒后,她就开始四肢无力走路摇晃了,如果此时真是遇险恐怕是没有反抗能力的,所以虽然不是一捂就晕倒,但也是相当危险的。

陈医生解释说,七氟烷滥用危险大、管控有问题,用麻醉医生经验举例说不存在一捂就倒的麻药,是在不违反操作规程、不危害患者健康的前提下,不适用于用来估测蓄意犯罪场景凶手的行为。她拍视频,是豁出去给大家一个形象的危险警示。



应该说,陈医生是个善良的好人。出于对女同胞人身安全的考虑,不惜以身试药,现身说法,用个人的专业和付出,企图给姐妹们敲响警钟。

但是,令她也令大家第一个意想不到,很快就来了:有网友指出,她违反了麻醉品管理法规,违法了。因为,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除特别情况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进行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的种植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等活动。

一语惊醒梦中人,吓得陈医生赶紧主动关闭微博,到警方自首,坦白她的七氟烷获取来源:是她网购用来给狗做绝育结扎手术的,后狗因病安乐死了,她因有科研课题任务,拟用于实验老鼠,才保留下来。

可是,就在陈医生向警方惶恐恐、惊怯怯解释时,第二个意想不到又来了。警方居然告知她,七氟烷并不属于管制麻醉药品,他们不收,让她自己到医院当医疗垃圾处理,处理好了再向他们汇报。

原来,麻醉药品和麻醉药虽一字之差,管制上却天壤之别。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会产生成瘾性和依赖性。而麻醉药只是使机体暂时失去知觉及痛觉,虽然具有麻醉作用,但不会成瘾,不具有精神依赖性,除氯胺酮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管制外,其它的麻醉药都不需要红处方


这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就如同我们想不到世卫组织拟定的新规“长期无性生活的单身被定义为残疾”一样,许多我们以为都仅仅只是自以为是。


这样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简直可以和《让子弹去飞》的小六子那一碗米粉引发的血案相媲美了。



对这一事件,“医护多”观察到,至今,业内外人士的看法,截然不同。

圈外网友认为,高人总是通过伤害自己,来警示他人。不光亲身证实了被捂片刻就晕的迷药真的不是传说,确实有能够短时间使人丧失意识的药物存在,而且还证实了这种药物在市面上流通,很容易获得,这么危险的药物居然可以轻易买到,说明亟须填补相关法律漏洞,希望往后能对此类药品加强管制。从这一方面来看,陈医生了不起!

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1年的春节期间,两个大V的吵架以一方自爆为结局,这个是大家万万想不到的,因为自爆的一方很可能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虽然自爆方使用的药品并不在管制范围,且已经过期,但从视频打点计时从保持意志清醒到失去意识,整个过程是伴随着风险的。麻醉的本质就是一种毒,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死亡,无论是效果时间,效力影响,都因人而异,个体差别。陈医生的行为,真的无法赞同,她失去意识倒下的时候有多么危险?这是十分不理智不冷静,搞不好会死人的。一位医生公然违反《处方药管理办法》和临床诊疗规范,只为网上抬杠,让人无法理解,幸亏是人没有事,这次陈医生是走运捡了一条命,下一次就未必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居然对知识、对临床规则没有基本的尊重,很可笑,但真的笑不出来!

对于这一“很好笑,但真的笑不出来”的牛年第一扛,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生宁方刚认为,在涉及药物相关犯罪的问题上,医务人员尽量不要急于“科普”。首先,作为医生,了解的都是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而违法犯罪分子,对于如何非常规的以违法方式使用药物,可能远比医务人员有经验。即使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专业技术人员,大概也只能跟在犯罪分子后面,在对方开发出新的违法使用手段之后,予以发现和破解,并提醒公众警惕。比如反兴奋剂专家的兴奋剂知识,永远落后于兴奋剂使用者;再比如说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本来是用于研发治疗一些特殊原因贫血的,而且临床疗效非常好。但研发人员做梦都不会想到,因其可提高人体耐力的作用,却成为了一款风靡全球运动员的兴奋剂。反兴奋剂机构经过艰苦努力,才找到针对EPO的检测手段。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很多的所谓药物犯罪科普,一不小心就成为犯罪技术培训和传播。这一点非常值得警惕。比如一些自媒体写文章提醒女性小心口服药物迷奸犯罪的时候,把药物的名称,用法,药效特点,甚至购买渠道都写的清清楚楚。这到底是防犯罪科普,还是犯罪技术培训,真的不好说。并不是所有的善心善举都是好人好事。

所以有些事情,还是点到为止比较好。比如这次争论的七氟烷,再这么吵下去,一些犯罪技术细节乃至药品非法获取渠道,可能会越来越为公众所知。这到底是不是好事?

陈医生是个好人,王警官也是个好人。好人与好人之间,只有误会,没有仇怨。倒是很多起哄架秧子恨不得双方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的,不是什么好人!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有件重要的事和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天18:00见面

我想邀请你


将医护多资讯设为“星标”

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