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悲痛!元宵佳节,一医生突然辞世

医护多团队 医护多资讯 2022-07-23

逝者已矣,唯愿安息!




2月26日,青大附院”官方通报: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青岛大学医学部器官捐献与移植研究院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肝脏病中心主任、著名器官移植专家臧运金教授,于2021年2月26日凌晨不幸辞世。



具体去世原因,目前不得而知,官方通报未予说明,坊间有种种未经证实的传闻。

“辞世”用词,在一般的官方通报中,并不常见。因为它只呈述结果,并没交代死因。比如,是病逝啊,猝死啊,还是意外身亡啊!一般而言,即便使用“辞世”一词,前面也必赘述离世原因。比如“某某,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我们还是希望官方后续能通报死因,以消除坊间各种或许是不实的误传。

但不管怎样,逝者已矣,唯愿安息!



据公开信息资料显示,臧运金教授1964年出生,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镇小寨村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留美归国学者、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

臧教授1985年参加工作,1999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工作了15年的他不甘于现状,想寻求突破。于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被世界肝脏移植学科“圣殿”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ThomasES-tarzl移植研究院移植外科研修,师从世界肝脏移植协会主席John J. Fung 教授,次年他被国际肝脏移植协会接纳为医师会员。

臧教授2001年1月归国后,加入了天津中国现代临床肝脏移植创始人沈中阳教授创立的东方器官移植中心。2005年,进入武警总医院肝脏移植研究所任常务所长,同时兼任千佛山医院肝脏移植科主任。并且,还曾任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学部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肝移植中心主任。

直到2014年,臧运金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被引进青大附院,组建成立器官移植中心。在那里,他创新性的开展了山东省首例自体肝移植和劈离式肝移植技术。至今已完成肝脏移植手术超过2600例。肝移植手术数量及质量均居国内前列。


这2600例在数学中是不值一提的数字,但在医学临床,这2600个病例的背后,其实就是一长串,沉甸甸的2600名患者的鲜活的生命。

如此庞大的一个数量,都是他用拼命三郎的精神争分夺秒夺来的。由于器官移植手术的特殊性,节假日加班、深夜手术到天明,是他和团队的工作常态,有时甚至不眠不休几十个小时的连续作战。



这样一位高山仰止的优秀医生突然辞世,让人痛惜之余,难免令人发问:一位功成名就者,还为什么要这样殊死拼搏?

对这一问题,“医护多”在臧运金教授几年前对当地媒体袒露心声中,找到了答案。他说:“我在北京的话生活会非常好,级别待遇各方面也会很好,我为什么答应来青岛?因为青岛给我平台,让我放手做事。当年王新生院长请我来,我说如果我只是去做临床手术,那我用不着来也能实现。我要来,第一要做一个学科,第二我要带一个团队,把我的理念和奋斗精神传承下去,第三要能做科学研究。我跟王院长说,你让我争光,我可能争不了,但是我只要答应来,就绝对不会丢人。”

从这段袒露心扉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重情重义的山东汉子形象和耿直大道的情怀。或许,就是为了这句承诺:“你让我争光,我可能争不了,但是我只要答应来,就绝对不会丢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似乎永远不知疲倦铁人一般的臧运金。有时候,他连续五十多个小时没有出手术室,一个人掰作两个人用。

臧运金是优秀医生的代表,但又不仅仅只是代表。应该说,在医院的无限扩张大战中,每一个做大做强的医院背后,都是无数医者长期996,大小周13休1,夺得先机,忙到极致的付出。

这样的奋斗不仅给医院打下来半壁江山,壁立千仞,也确实给医生自己带来了立竿见影的“福报”,譬如各种成就和名誉地位。但是这些“福报”的背后,它消耗健康的速度却是高出常人的两倍三倍,成为了高折旧率的消耗品。

但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医者群体,自觉或不自觉的接纳了这一体系,固化为自己的人生鸡汤。中国人自古崇尚勤劳奋斗、先苦后甜,祖祖辈辈言传身教,成为刻在基因中的软肋。在这种语境之下,即便劳动法也会退避三舍,形同虚设。



手术台上,无影灯下,殊荣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医者的自我牺牲与忘我付出。

每一名优秀名医,都是一粒璀璨的珍珠,要想光彩夺目成为名器,需要多年的自我煎熬成长打磨。

每一位合格医生,都必须苦心志劳筋骨数十年后,才能成为患者依赖、社会依赖的人。

每一名医务工作人员,都是用自己的健康为他人的健康守护者,也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实践者。他们,为医疗技术的苦心钻研,他们为每一次的救治成功欣喜若狂,也为每一次的无力回天内心苦痛。白衣之下,紧紧包裹的,其实是他们为每一个普通人的健康负重前行的心。

需要一提的是,身为救死扶伤的医者,拼命工作努力奋斗无可厚非,也是光荣的传统。许多优秀医界人物的奋斗历程都会包含长时间加班、工作到深夜的内容。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儿,我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的芽儿,历经奋斗的泪泉,洒满牺牲的血雨。”

的确,该吃的苦总是要吃的。这个世界上能够不费力气就能获得的东西,一个是衰老,一个就是贫穷。成功是没有捷径的,都是用汗水和泪水堆积出来的,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即便是首富的儿子也不例外。医技工作,临床岗位的加班在所难免,吃苦精神在医者身上也决不能够缺失。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科室,让这样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至关重要。所以,无论是从医院的领导还是卫生行政管理者,也都欣赏这样的医护人员。



但“医护多”想说的是,面对这些现实,我们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调整,不断实现新的平衡。

不可否认,全国一千多万医技人员的诉求是多元的,仍会有很多人愿意用“拼命”来换取事业的大步前进。大家都给自己添加砝码,有压力才有动力,跳出舒适圈,成为最想要的自己。生活不易,世道艰辛,生命就一次,要奋斗,要活的有意义。这些追求,其实都对。

但我们依然认为,大家既要努力工作也要享受生活,至少也要学会休息,既保持上进心又不忘张弛有度,在努力工作和合理休息之间找出一个平衡。

在拼命拼搏之余,适当放放工作,放过自己吧!活着的意义很多,但首先得活着。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有件重要的事和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天18:00见面

我想邀请你


将医护多资讯设为“星标”

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