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不拯救那份报纸,我会疯掉的

冯超 商业人物 2019-09-11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

作者:冯超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2015年夏天,跟邓文迪离婚两年的默多克接见了一位美国姑娘,80后科技创业者伊丽莎白·霍姆斯。伊丽莎白带着老头参观了一种新式产品迷你实验室,在那里,有一种神奇的血液测试技术,更快,更准,只需指尖一滴血就能完成繁复、痛苦的血液检查。


默多克这辈子都在搞新闻,摸爬滚打,成为全球知名的新闻帝国大亨。他哪里懂得什么血检高科技呢?当伊丽莎白跟他介绍新科技时,他估计得像南阳那个加水就能跑汽车的参观者一样,发表几句讲话:血检技术前景一片光明,是一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姑娘你真牛逼。


但这个姑娘还有别的事情。她对默多克说了一席话,大意是,你《华尔街日报》的一个记者,正在搞我们公司的负面新闻,搜集的证据都是错的,你能不能帮个忙把稿件给毙掉?


默多克在2014年秋天硅谷的一个顶级宴会上遇到了伊丽莎白。默多克这辈子见了很多女人。邓文迪和默多克的缘分,网上说是偶然,在飞机上,邓文迪遇到默多克公司的董事,主动大胆聊天,争取到了实习机会,继而又见到了默多克。大胆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伊丽莎白很主动地在宴会上找到默多克的位置,自我介绍,然后攀谈起来。他印象深刻。


默多克宴会后去问俄罗斯那个投资人尤里米尔纳,后者说这个姑娘不错。不久后,默多克就在自家的农场会见了伊丽莎白,谈公司理想,谈未来融资,强调公司为了长期利益,不会上市。默多克只有一个保镖,伊丽莎白一群保镖,默多克好奇问了一句,你阵势这么大啊。伊丽莎白说,董事会的要求。默多克投钱,1.25亿美元,是这位姑娘的最大投资者。


所以,当伊丽莎白对默多克提出毙稿请求的时候,这似乎是个难题。不过默多克的回答是,我可不赞成你说的,相信编辑记者会把这个给处理好。新闻的事情,他不管。但伊丽莎白并未放弃,她会选择在适当的时候,继续提出要求。


伊丽莎白创办了验血公司Theranos,号称只要一滴血,就能完成70种检测。她的企业估值近100亿美元,个人财富净值50亿美元。在各大知名媒体报道里,她极度模仿乔布斯,穿着黑色高领衬衣和牛仔裤,乔布斯喜欢坐没有车牌的奔驰,她就坐没有车牌的黑色奥迪。她那双大眼睛和沙哑的女低音组成的现实扭曲立场,俘获了不少人。


支持她的人,一张A4纸都写不过。投资人就不说了,就说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就有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和亨利·基辛格、前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


2015年,美国副总统拜登在伊丽莎白陪同下参观Theranos公司


直到2015年2月,《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普利策得主约翰·卡雷鲁接到一个爆料电话,对方问他,是否知道Theranos公司。卡雷鲁看过相关报道,他觉得伊丽莎白这种非医学科班的人,在关于人命的技术上的本事存疑。


通过线人,这位记者老师拿到了很多猛料,证据显示这家公司投机取巧,造假,技术不牢靠,经常出错,很多检测公司做不出来,还是买别人的设备做检测,很多患者因此被骗。


当然,卡雷鲁在了解背景资料,准备揭黑时,却发现一个尴尬的地方。伊丽莎白能火,主要还是因为东家《华尔街日报》的吹捧。那是在几年前,Theranos董事,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找到《华尔街日报》的社论版编辑,推销伊丽莎白。这位编辑派出的作者做出的采访,跟调查报道强调的新闻专业精神无关,采访,稿件都是在友好氛围下完成的。正是社论版的这篇报道,让其他媒体和投资人知道了伊丽莎白,促使她成名。


但卡雷鲁只是觉得尴尬而已,因为严肃媒体都有防火墙,社论版和新闻版互不干涉,即便不同版面立场不同。他继续调查,准备完成一系列最终将100亿美元估值的公司给弄死的稿件。


但伊丽莎白知道《华尔街日报》要搞他,伊丽莎白能利用的筹码,便是这张报纸的大老板,同时又是自己投资人的默多克。第一次毙稿需求被拒绝几个月后,伊丽莎白又找到默多克,这两人在一栋大厦的8楼,而揭黑的记者就在楼下。伊丽莎白的要求又被拒绝了,默多克说,新闻报道他不干涉。


默多克不好使,伊丽莎白还有别的招数。第一招,就是威胁透露给媒体信息的前员工、合作商、医生等,以泄密为由,律师函伺候,有些线人因为高额的赔偿而选择了闭嘴。第二招,直接跟记者老师和《华尔街日报》“沟通”,登门拜访同时不忘律师函铁拳警告。


伊丽莎白方发给《华尔街日报》三封警告信,其中一封信称,《华尔街日报》的调查是记者精心编制的幻想,存在误导。她派出的交涉代表曾两次来到《华尔街日报》办公室谈判,他们拿着录音设备,为将来起诉媒体搜集证据。领头的是公司聘请的华尔街知名律师大卫·博伊斯,他曾代表美国司法部处理针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案,令比尔·盖茨仿佛在烤架上烤了二十个小时。


第一次交涉四个小时。两句对话,反应了这次会谈的结果。“我们不同意你们发表我们的商业秘密。”“我们不同意放弃我们的新闻报道权。”第二次对话,对牛弹琴,还是无果。


2015年10月15日,《华尔街日报》头版发表了卡雷鲁的第一篇关于伊丽莎白的文章,随后又发布了几篇文章。从那时起,伊丽莎白的骗子形象逐渐被外人所知。去年6月,伊丽莎白几项罪名被起诉,她主动自首。卡雷鲁所著的专门讲诉这个骗局的图书《坏血》,拿到了普利策奖,本篇文章的素材也来自这本书。


2019年4月,伊丽莎白现身联邦法院,面临共谋和大规模欺诈的指控。


而默多克呢?因为不干预旗下媒体的采访权,他以1美元/股的低价出售了Theranos所有股权。当初他购入这些股权花费了1.25亿美元,卡雷鲁在《坏血》里说,默多克的损失超过1亿美元。


默多克的这个举动让人想起贝佐斯。几年前,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以个人名义收购了《华盛顿邮报》,接着,邮报就跟着《纽约时报》的脚步,报道了亚马逊的“血汗工厂”。《华盛顿邮报》是每个新闻学子都绕不过的考点。它报道了水门事件,将总统拉下马,有个同名电影《华盛顿邮报》,讲的就是这段故事,贝佐斯还看了好几遍。


36氪翻译的贝佐斯文章里有个细节,有主持人问他,你想过去干涉媒体么?贝佐斯的原话是:“从来没有。 如果干涉,我会觉得很丢脸。 我会很尴尬的。 我的脸会变成鲜红色。 我不想这样。 这会让人感到恶心,会觉得恶心。 ”贝佐斯后来收到很多请求他收购新闻媒体的消息,他都拒绝了,他对新闻其实没兴趣,因为他和邮报的所有人格雷厄姆家族是好朋友,对方有难,他想帮忙。其次,邮报是西方最重要的报纸,“如果不拯救那份报纸,我会疯掉的。 当我80岁的时候,我会很高兴,我做了那个决定。”


去年底,有消息说,电影公司拿下了卡雷鲁作品的改编权,伊丽莎白的故事将会被搬上荧幕,主演是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


希望在这个电影里,有默多克,有记者。希望这部电影跟《华盛顿邮报》、《聚焦》这两部电影一样,闪耀着,在中国已经非常稀有的理想主义的光芒。电影是梦,无论现实如何,梦散发出的美好,给人一点力量。

*图片购自视觉中国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微信hsy111520,邀您加入商友会


微信名:商业人物

微信ID:biz-leaders

1.转载请事先获得授权(联系人微信ID:hsy111520)。
2.喜欢就分享出去,让我们用优质原创内容占领朋友圈。
3.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