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拼多多杀进“五环内”

安美宣 商业人物 2019-09-12

从3亿人都在拼,到4亿人都在拼。曾被打上“消费降级”标签的拼多多,如今正加速向一二线城市渗透。最新数据显示,拼多多的新增用户中,近半数来自一二线城市。


作者:安美宣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杀进“五环内”


今年电商618,有网友表示,“想不到拼多多让我也用上戴森吹风机了!”活动当天,戴森官网售价2950元的吹风机,在拼多多上仅售1888元,成功引发众多用户疯狂抢购。最终的订单显示,85%的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


以往拼多多给外界的印象是“低价”,曾被认为是“五环外”产物。如今反观拼多多一年的变化,拼多多开始变得“高端”起来,频频与大牌合作,还拿出100亿对爆品进行让利补贴,从俘获“小镇青年”,到试图打动“城市中产”,正在从“五环外”,杀进“五环内”。


戴森品牌是典型的“城市中产”网红爆品,被称为“中国中产阶层收割机”,自2012年进入中国,在家电领域掀起一股股旋风。官网售价3690元的卷发棒预售,曾1秒钟被抢售一空。


这场抢购热潮中,被唱衰的苹果手机也成为爆款,活动期间,拼多多共卖出30多万台。


近两年,国产手机崛起,苹果手机在华销量下滑,大众普遍认为“苹果手机性价比不高”,活动期间,拼多多直接采取降价补贴,多款苹果手机全线降级,降幅最高达2800多元。这场狂欢中,上海和北京用户热情最高,购买量巨大。


公开数据显示,一二线用户最愿意在拼多多上买水果,70%的水果订单都来自一二线城市。


今年水果价格经历了涨涨涨,当城市中产谈论“水果自由”时发现,“超市水果最贵,拼多多水果最便宜。


要探索拼多多的水果销售能力,就要从拼好货开始,拼好货比拼多多成立早4个月,曾一度做到全网水果发货量第一。拼多多成立后,这种能力就被迁移到拼多多。


拼多多的常用打法是,采取大规模补贴抑制水果价格,强调“产地直发”速度,绕开大批发商囤货。


以拼多多近两年的网红水果百香果为例,广西是中国最主要的百香果产地。今年电商618期间,正好赶上广西的百香果成熟期。参与百香果的商家,提前根据拼多多消费端的需求,早早备货,早到百香果刚开花时就给果农下定金。所有订单要在48小时内完成发货,几天时间,商家的十几吨百香果就被销售一空。


参与者中,经销商愿意以清库存的方式,通过薄利多销的手段,让利于消费者。用户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了原产地的品质商品。其中每一次爆品的交易,都会为拼多多带来巨大流量。


原则上,这种销售策略不止限于水果单品,是拼多多所有爆款的秘密。凭借这套打法,拼多多不断向一二线城市用户渗透,根据极光大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新增用户44.5%来自一二线城市,整体占比处于持续上升状态。


“消费分级”


“80、90后”是下沉市场主导消费群体,以一位三四线城市典型的“小镇青年”生活为例,他可能在父母的帮助下全款买了房,开着十多万元的车,上下班半个小时车程,几乎很少加班。相比一二线城市用户,他们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多,有着更充裕的时间去追求娱乐和消遣,并为之付费。


相比一二线城市用户,他们也更乐于将拼多多的砍价链接转发到各种微信群,通过互相砍价,来实现低价购买的目的。


与下沉市场不同,在一二线城市,大多数人除了每天8小时工作之外,上下班的路上也要花掉两三个小时。我的一位同事曾表达过,自己不太愿意把拼多多的砍价链接分享给同事们,但是会愿意分享给三四线城市老家的亲戚和长辈。


如今,互联网覆盖率的提高,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下沉市场的信息化呈现更加扁平化。一二线城市用户能看到的,买到的,在三四线城市也可以轻易获得。根据易观发布的《下沉市场消费者网购趋势洞察2019》显示,下沉市场最关注的指标同样是商品质量本身。


麦肯锡曾预测,中国中产阶层预计2022年达到81%,是中国消费升级的最主要力量。下沉市场的中产阶层增长最快,到2022年占比将达到40%。


这则数据表明,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未必都是中产,生活在下沉市场的也可能是中产。


在拼多多生态体系下,所谓“城市中产”和“小镇青年”是一种共生关系,像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横亘出的两个不同空间,各自有一套不同的行事逻辑和规则。


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同时打开拼多多APP,经对比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拼多多主页推荐的产品都是不同的。这是拼多多通过“人以群分”的大数据分析,智能匹配不同用户的需求产生,以此实现用户的“千人千面”。


比如拼多多的一位用户,偏爱浏览苹果手机、戴森电器,那么他的页面呈现会基于这些产品相关的推荐。而另一位用户,偏爱浏览厨房纸巾、袜子、纸抽和拖鞋,那他的页面呈现也会基于以上产品的相关推荐。“活动资源位和类目页面”目前是拼多多的主要流量来源。


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拼多多总结为“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总结,可能更贴切的是“消费分级”。


由此产生了多样化的消费诉求,比如,一些人消费观念更加成熟,不再一味地追求品牌、名气所带来的安全感和面子,他们会转而追求产品的内在品质和高性价比。一些人可能愿意为产品本身的品牌价值和情感买单。


拼多多则抓住了这次消费群体结构变化的机会,“我们吸引的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他会买一个爱马仕的包,也会用9.9元买一箱芒果,这与他的消费能力没有关系。传统公司才用一线、二线、三线来划分人,拼多多满足的是一个人的很多面。”拼多多CEO黄峥在接受《财经》采访时曾表示。


补贴还能持续多久?


某种程度来看,拼多多加速向一二线城市渗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拼多多的巨额补贴。


从去年第四季度至今,针对苹果手机等高客单价3C数码品类,拼多多就支付了数十亿的营销推广费用。同时与知名品牌,展开“百亿补贴”合作。那如果有一天,拼多多的补贴不在了,还能留住一二线城市用户吗?


拼多多上市一年多,曾开过4次财报电话会议,分析师也曾对其销售和市场费用有过追问。由于连续涉及世界杯广告投放,年末和年初促销等,在最近的4个财季里,拼多多的销售及市场费用与营收之比几乎都在100%以上。


从财报来看,拼多多将营销费用直接计入“成本费用”,对此拼多多曾回应,营销费用视作其“长期投资”的一部分,现阶段的大规模营销,只为建立起更大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加速实现用户规模的扩张。


黄峥曾表示,拼多多有一套严格的“投资回报比”监测体系。虽然拼多多监测指标没有公开,但从一些公开数据中可见端倪。


从拼多多第一季度财报可以看出,拼多多的活跃用户同比增长74%,而GMV(成交总额)同比增长181%,从拼多多人均成交额来看,符合黄峥当初对拼多多的期待。按照黄峥的期待,他希望用户能够从平台买9.9元的芒果开始,逐步到20元的拖鞋,30元的纸巾,再往后500元的剃须刀,2000元的空调。


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感往往是用钱投票,拼多多人均成交额的不断攀升,也意味着消费者对拼多多平台的信任感逐步提升。


一年前,拼多多在争议中上市,被认为是“消费降级”的产物,能否从“五环内”,走向“五环外”被认为是拼多多成长的最大瓶颈。从3亿人都在拼,到4亿人都在拼。拼多多上市一年后,正加速向一二线城市渗透。


黄峥曾引用乔布斯拍广告时说的话,作为自身处境的隐喻,“你可以赞扬他,你可以侮辱他,你说他什么都行,但有一点你不能做到,就是不能忽视他。


* 图片购自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


将“商业人物”设为星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