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高管、20多名员工滞留湖北,一家温州工厂的艰难复工
作者:郭儒逸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机器再度轰鸣
距离温州南站五六公里的瓯海区富泉路上,遍布着各式鞋厂、超市和快餐店。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在疫情的阴影下显得有点冷清。
临近饭点,马路南端一家电子厂的员工走进附近一家快餐店——这个快餐店的老板是湖北人,由于无法返回温州,电子厂便暂时租下店铺当作了员工食堂。“都是被逼的,只能想出这个办法。”厂里一位王姓经理在电话里说道。
王经理最近非常忙碌,每天他都在就复工事宜和当地政府做各种对接,包括汇报情况、协商包车赴外省市接员工返厂,以及急招新人等。随着110多名员工陆续从全国各地返回,在当地一片沉寂的工业园中,他所在厂子的机器终于再度轰隆起来。
武汉九百公里外的温州,一度是新冠肺炎疫情十分严重的城市。截至目前,其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0例,是整个浙江省感染最多的地级市。昔日工厂林立,民营经济发达的滨海之城,正在经受着疫情之余亟需复工的沉重压力。
王经理的电子厂主要生产线路板,这种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各类电器上。他说,去年他们厂的产值过亿,在镇上同类企业中,能排在很靠前的位置。这家电子厂共有200多名员工,除了34名行政管理人员外,其余都是一线操作员。“往年这个时候,工人们早都回来上班了,但今年差距挺大的。”他无奈地感慨。
线路板行业是严格的订单型经营模式,由客户下单后工厂负责生产,“不像服装那样可以多做,多生产的线路板一分钱不值,就是一堆垃圾。”令王经理十分忧虑的是,温州最近才陆续复工,而其他省份同行业有更早复工的,如果他们厂迟迟不能满足订单,那客户瞬间就没有了。
2月22日,江西赣州宁都县。由温州市瓯海区政府派来的两辆包车,将电子厂的36名员工接回了温州。这让王经理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是瓯海区组织的第一批外接员工包车,在拿到企业递交的员工名单之后,车辆在前一天晚上便赶赴赣州,等待着迎接这批员工返浙。
“我一直和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保持沟通,所以我们厂了解的信息比较多,动作比较快。”他庆幸地说。
而与此同时,整个工业园中顺利复工的企业寥寥无几。虽然不少企业喊出复工口号,但实际上面临的困难仍然重重。在这条各类企业、工厂扎堆的马路上,更多的仍然是萧条。
包车救急
温州是浙江的人口流动大市,外来务工人员约有200多万。去年,全市制造业外地用工人员仅来自湖北的就有33万人。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无疑阻断了湖北员工们的返岗之路。
据王经理统计,他们厂滞留在湖北省的员工有31人,其中有8名高管。他透露称,瓯海区政府此前的态度是,对重点疫区的管理人员可以先行报备,由政府来想办法尝试解决。但在他上报了8名湖北籍高管的信息之后,至今都没有动静。
“可能是政府层面协商不了。现在温州不允许湖北员工复工,湖北也不允许当地人出来,双方管控都很严格。”虽然对此表示理解,但“这几位高管都很着急,每个人都待怕了,想早点出来上班。厂里很多事情并不是靠电脑就能搞定,还是需要到现场解决。”
按照目前瓯海区政府的规定,在向外省市派出包车之前,先由各企业上报接人需求,标明其所在省、市、县,然后经瓯海区派驻当地的工作人员统一调配,满20名员工后再接回温州。在从湖北接人无望之际,王经理只能先考虑其他省份的员工。但麻烦的是,并不是每次都像江西赣州那趟一样顺利。
电子厂在贵州有七名员工,这些员工居住分散,毕节、六盘水等地都有。区域跨度大,统一集合不便。虽然包车早早已经派往当地,但由于一直没凑够人数,这部分员工就无法接回来。“瓯海在贵州的招工负责人告诉我,去外地接人并不简单。当地政府有的配合,有的根本不配合,那就很尴尬。他一连吃了几天馒头和泡面,每天几乎都要打一整天电话,去协调政府和企业的各种需求。”
或许正是因此,王经理很欣赏区政府的包车计划。在他印象中,温州市和瓯海区是整个浙江率先派车接员工复工的地区之一。他觉得政府的人想得很超前,意识到疫情过后,员工将会是企业复工的最大难题。于是,瓯海区各单位在第一时间就派专人去外地把员工带回来,同时还就地招工,以缓解企业用工压力。他记得很清楚的是,在电子厂从赣州接回那批员工的第二天,温州市市长就自己带队去外省招工了。
在免费包车接人之外,瓯海区发布的复工优惠政策还规定,自行驾车和坐车返回瓯海的员工,车费均由政府补贴;若企业集中租房的员工超过总人数的10%,租金则补贴10%;对那些“新瓯海人”,如果提前返回复工还会有相应积分,后续落户和子女上学等都将受益。
“口罩用不了几天”
过去一周,温州全市的疫情形势趋于稳定,没有再出现新增病例。截至2月26日,有7个县(市、区)疫情风险等级调降,为全省最多。但随着企业陆续复工,人员再度开始流动,压力实际并未减轻。
温州自2月16日起启用“健康码”这一电子通行凭证。根据全国疫情风险程度、个人在疫情严重地区停留时间次数、与密接人员接触状态等信息,健康码分为绿码、黄码和红码,用于在温州区域通行和返岗时的身份验证。
王经理解释称,码的颜色会动态变化。现在只允许绿码直接放行,黄码和红码要居家或者集中隔离7天、14天。他们厂子回来的员工,只有健康码是绿色,同时体温正常,才被允许复工上班。
按照此前瓯海区政府划定的复工要求,包括这家电子厂在内的重点企业和高新企业是第一批复工。在重新开工之前,管委会或街道会来人检查是否符合复工标准,每家企业和政府之间均有网格员负责对接。“现在是疫情防控要抓,复工也要抓。如果只考虑复工,万一出现一个病例,那厂子就全封了;但如果只重视搞疫情,很多厂子肯定又要死掉。”他说。
两面紧张中的电子厂不得不小心翼翼。据王经理介绍,目前其员工在就餐时,每张桌子只允许一个人就餐,人与人之间相隔两米,而且是面朝同一方向,严格禁止面对面吃饭。但最要紧的是复工后防护设备的短缺,其中最缺的依然是口罩。
所幸,由于线路板生产的特性,员工平时工作时就需要佩戴口罩,因此厂里的仓库在年前还有2000个存货。“这些口罩是工业用的,每天只能给每人发一个。我向管委会提了物资申请,对方说可以先报上去,但也无法保证一定可以解决。现在市面上根本买不到,我估计他们那也缺。”
而为各种复工难题发愁的企业并非少数。相比那些大型或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复工进度尤其缓慢。企业规模越小,复工率则越低。据工信部官员日前透露,该部门对240万户使用云平台和电商平台的中小企业监控发现,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只有30%左右,形势仍然严峻。其中人员流动受阻、资金困难、订单交付难以及产业链配套难,成为主要障碍。
为了提供复工便利,目前温州已取消任何形式的复工复产审批程序。在瓯海区的梧田街道,111个防疫卡口一夜之间全部改成了服务站,以确保做好返工人员登记、复工企业备案。
尽管如此,王经理心头的包袱仍然不轻。
“我们厂年前有一些订单,交付期没那么赶,所以当时计划年后做完再交,但没想到遭遇这么大的疫情。虽然有比较固定的客户,但如果你一直赶不上工,客户又着急要货,那这些订单肯定就丢了。”他忧心忡忡地表示。
按照他的估计,如果疫情再持续两个月,丢失了客户的很多小厂就不得不关门。他有点无奈地说,“今年要考虑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要先活下去。”
在同样的焦虑之中,温州下辖的瑞安市已经贴出通告,2月底前复工企业如紧缺防护物资的,市政府将免费配送5天相应物资。首次在当地就业并参保的外地员工,将获得500-1000元奖励;距离温州两百公里外的义乌,也已经派出数批包车,分头赶往云南、湖南、安徽、甘肃等地“招工抢人”;一些温州工厂还在网上频繁发布招聘信息,提出全国免费接送、报销入职车费等口号,希望招徕到更多一线工人。他们都不想束手待毙。
王经理也仍然在为电子厂的复工紧张忙碌。厂里的生产线逐渐启动,不过库存的那些口罩支撑不了几天。之后怎么办,他还不知道。但他不得不继续招聘——因为只有足够的人手复工,厂子接下来才能更有希望。
*头图购买于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微信biz-leader,获转载授权或邀您加入商友群
1.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2.期待您置顶与星标。欢迎分享与评论,欢迎通过留言或私信方式给我们提供选题线索。
3.点击“阅读原文”,看商业人物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