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村支书做外贸,几款地毯卖了2000多万,誓让全村共同富裕

冯超 商业人物 2022-03-18

作者:冯超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诚信


做地毯生意的谷国明,4年内无奈打了70多场官司。被告都是欠他钱的代理商。


企业需要流动资金。债主收债,有时候就很卑微。对方欠他10万不还,谷国明打个折,那就还8万,还完两清。


有的人欠钱直接消失,想起诉却找不着人。有的人,债务打折后不还钱,打官司输了,故意隐藏资产,依旧不还。谷国明的几个员工不得不去欠款人家附近蹲守,见对方开车进了一条小路,赶紧把车子逼停。法院证明欠款人的资产情况后,谷国明得到对方那辆宝马车。


2010年时,谷国明在莱芜成立山东锦程地毯有限公司。创业伊始,充满希望。


有个客户,拿着一块红色的地毯物料,他眼前一亮,来了灵感,就围绕红色做产品开发,在上边印上常见的“福”、“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等字儿。


这块地毯确实也招财。


2015年,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7000万。谷国明自己也惊讶,就一个两年前开发出的产品,竟能如此畅销。除了西藏,他在国内各省都有了代理商。



但是谷国明又察觉出不正常,“车子在工厂出入,红红火火的,但到年底,手里没钱”。


他说,当时地毯公司跟代理商的常见合作模式是赊销,代理商拿货时不用给钱,卖掉之后再结算。地毯卖得好,是因为经济形势好,城镇化催生房地产经济,很多人买房装修,得买地毯。


谷国明说,也是因为经济好,他的很多代理商都开始跨行业经营,结果拖垮了生意,欠他的地毯钱也就还不上了。这又是三角债,代理商欠他的钱,他资金便紧张又拖欠供应商的钱。


幸好他有一家化工厂。2003年他从破产的国企手里盘下生产甲醛的工厂,效益还凑合。他就靠着卖甲醛的钱,慢慢解决了地毯公司的资金危机。


这段经历对谷国明最大的启发是,办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诚信,一定要有债必还。后来,比利时的客户认可他的为人,两人从生意伙伴成了朋友,合资在山东日照成立公司,专门做仿生草地毯。



 线上


代理商欠债危机之后,谷国明说他是“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便转型做外贸。


做外贸有两个好处。他跟国内做外贸的公司签订单,订单的达成过程非常正规,双方签署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执行,这保证了企业运营资金的安全。另外,外贸订单对产品质量要求高,还有着复杂的验货程序,这又能倒逼谷国明磨练企业内功。


除借助线下的展会等渠道找客户之外,他还把视线转到了网上。


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国际站的人就找到谷国明,邀请他到国际站上开店,开拓海外市场。当时的谷国明正发力国内市场,网店虽然开了,但只是尝个鲜。国际站是阿里巴巴1999年创立的第一个业务,主要是帮助中国的企业对接国外客户。



当内贸遇到瓶颈,阿里国际站正是转型做外贸的谷国明所需要的。


最开始,谷国明依赖业务员跟国际站上的客户沟通,但是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快,消息传到公司以及他本人时,“很多事情不是慢半拍,是慢很多”。他便开始重点研究阿里巴巴国际站。



他参加了阿里巴巴的一个讲师选拔活动,过关斩将,拿到山东的冠军,最后又杀到杭州参加决赛。会场600多人,就他这个70后年龄最大,于是大家都叫他北方大爷。通过比赛,他认识了不少年轻人,掌握了运营、选品知识,“阿里生态比较开放,参赛选手讲出来的都是真东西,越分享越成长。”


深入接触阿里国际站后,谷国明解锁了很多新技能。国际站平台助推了他的单品爆款能力。


他通过阿里国际站等跨境电商平台的数据发现,传统的猫砂垫气味大,还容易勾住猫爪子,消费者并不满意。谷国明就花了半年,研发了一种无气味、且不会钩住猫爪的垫子,迅速成为爆款。截止到目前,这款单品已经卖了100多万件,亚马逊销量前三的卖家中,有两家都是通过阿里国际站,从谷国明的工厂这里采购。



去年国内疫情期间,他一直盯着国际疫情的变化、国际站上的海外需求。他预计,消毒垫作为防疫必需品,全球的需求量很大,于是提前对消毒垫进行改良,并放到国际站上。目前,这个爆款产品已经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来,原料成本上升,海运费涨价,像谷国明这样的工厂都受到了影响。


不过,阿里巴巴国际站也为他提供支持。他说:“第一,在国际站做交易,阿里的信誉背书,缩短了我们跟客户的沟通距离。第二,平台越来越健全,它的物流、它的金融支持,越来越成熟。”


通过阿里国际站的大数据选品,谷国明丰富了产品线,生意越做越大。目前公司拥有宠物垫、消毒垫,家居垫等多条生产线。


谷国明透露,2021年地毯公司的销售额超过2700万,同比增长了18%。其中,70%的收入来自阿里国际站。



乡村


谷国明生于山东莱芜北王庄村,特长是能折腾。


念完大专院校果木专业后,他入职当地一家化工厂。干了两个月工人,他就升职为车间主任,又干了两年,他成了生产技术副总。


化工厂改制,从乡镇企业变为私人企业。职位被削,他成了分公司的经理。又干一年多后,公司想让他回到原职,当技术副总。他认为公司人事安排随意,趁着人还年轻,便想出去闯闯。


2000年辞职后,他干过煤炭、钢铁、塑料制品等多种生意。几年后,他想购买破产国企的甲醛分厂,前东家的老板认可他的能力,替他担保,他从银行拿到第一笔收购资金。


他一边做着化工厂,一边寻找商机。80年代,国家引进的一条无纺地毯生产线就在山东莱芜。借着当地的生产优势以及城镇化浪潮催生的住房经济需求,他便成立了地毯公司。


最开始,他不懂地毯术语,招人时,别人怕他,觉得他是黑社会——因为在化工行业待久了,他头发比较少,就留了个光头。


2018年,化工厂、地毯厂双料开花的光头厂长谷国明,又多了一个身份:北王庄村的村支书。


那年,他在村里又建立一个分厂,专门生产架子鼓专用地毯,同样通过阿里国际站等平台卖往海外。


办新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为村支书,“要考虑村庄的发展”,要想方设法让更多村民参与生产,让全村人共同富裕。鼓毯的一道生产程序是用手编织绳子,然后用缝纫机一圈圈地缝合绳子。村民都能达到工作要求。


后来,他又针对该产品进行研发,做了不同的花色。目前,架子鼓地毯的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带动村民整体增收35万-38万。算上分厂,谷国明地毯公司的员工总数有80多人,其中60多人都是当地村民。



谷国明计划把这个架子鼓地毯的厂子转为村办企业,用来充实村子的公共财政。但是村办企业只能赢,不能输。输了,村子可能就背上了债务。但问题是,“厂子有市场、有产品,可以直接转给村里,但是由谁来管?”


乡村振兴,看资源,看能力,更看人才。北王庄村老人居多,年轻人都在外谋生。“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什么?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年轻人回来。”


2018年,北王庄村开始改善居住环境。


400多辆车,将村边小河里因多年淤积形成的垃圾运走。村里两座垃圾山,一座清除垃圾70多车,一座清出了100多车。村里还花了30多万元,将两棵650多年的古树给保护起来。


今年,北王庄村的环境整治成果,还被当地媒体当作典型。谷国明说,环境治理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居住条件改善了,才可能对年轻人有吸引力。


他的下一步计划是,因地制宜,将村庄的特色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景观产业的储备。


该村是当地旅游区的北大门,“小三线时期”留下的厂房,如今也被固定当作历史文物。他准备带着村民,花些时间,把一万多亩的山林区域,打造一个森林氧吧,把一块地打造成农耕文化基地。


基础设施建好了,慢慢就会形成产业,有了产业,就能吸引年轻人。


“事情只能慢慢做,不能着急”。谷国明说。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推荐阅读

23年中国的首富换了14人,都是周期在作怪

踩遍风口,他裁掉了他的兄弟们

瑞幸活了,陆正耀酸了

随风飘摇的陕西富豪们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授权。一切形式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合作。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微信biz-leader,获转载授权或邀您加入商友群


微信名:商业人物


微信ID:biz-leaders

1.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2.期待您置顶与星标。欢迎分享与评论,欢迎通过留言或私信方式给我们提供选题线索。
3.点击“阅读原文”,看商业人物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