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多?喝得多?尿得也多?体重还下降?很可能是病啊!!!
隔壁的王大娘,最近几个月觉得自己“胃口很好”:吃得多了,喝得也多了。当然有点不好就是尿得也多。但是,体重竟然不见长,最近一称还少了几斤。
体重却少了!
一开始她也没怎么在意,直到前几天去社区医院检查才发现患上了糖尿病!
其实这种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我们简称“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糖尿病科普知识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可不止是血糖升高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因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或功能障碍!
为了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每年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
女性与糖尿病
——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力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报道:目前全球约有2亿女性糖尿病患者,2040年将超过3亿,育龄女性糖尿病患者人数达6000万。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女性人数达210万。
女性到了中年,
尤其是到了更年期以后,
是糖尿病的高发阶段,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聊一聊
糖尿病与更年期女性的那些事。
问答
Q1
糖尿病为啥“青睐”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女性的内分泌会发生很多方面的变化,比如卵巢雌激素分泌减少。内分泌的变化,导致雌激素和雄激素比值降低,这种降低会加重女性胰岛素抵抗,因而无法有效转化血糖,导致糖尿病发生。
Q2
更年期“糖友”有哪些特有症状?
腰臀比例增大
正常人腰围与臀围比值为0.70-0.85,更年期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腰围往往增大,腰臀比例大于0.85。
尿路感染
女性尿路短,加上糖尿病造成免疫力低,非常容易感染。研究发现,尿糖阳性的老年女性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人群。
阴部瘙痒
患者阴部内的糖分会随着血糖的增高而增多,酸碱平衡被破坏,霉菌易于繁殖,从而出现瘙痒的症状。
血糖波动难以控制
更年期女性糖尿病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容易引起血糖波动。
Q3
如何预防女性更年期糖尿病?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合理膳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避免摄入高热量的饮料和食物。
根据自己的年龄、身高、体重、活动情况适当调整饮食,合理安排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分配量。一般是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少食多餐。
保持良好的心态
了解发生更年期症状的原因,消除紧张情绪,以平稳的心态来面对更年期的出现。学会放松自己,生活有规律,起居有时。读书看报,多听音乐,多参加集体性文体活动等,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适量运动,避免肥胖
进入更年期,许多原因都会造成中年女性体重增加,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预防糖尿病就需要预防肥胖。尤其是“袋鼠型”体型易患糖尿病,所以四肢瘦、腹部胖的人更要减肥。建议每天进行快步走等中等强度的运动至少35分钟。
及时补钙
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容易缺钙,内分泌容易紊乱,使胰岛素的分泌遭到干扰。所以,在未感到腰酸背痛、腿抽筋等缺钙表现前,最好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测,以便确定补钙的剂量。平常多吃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虾皮等,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多晒太阳。
定期监测血糖,血糖出现波动应及时就医
对于中年妇女来说,从45岁开始,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可有效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和发现糖尿病早期症状。如果您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或高胆固醇、妊娠糖尿病或生育的婴儿超过8斤,那么更应该提早关注您的血糖问题。
科普到最后,还有一张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表单要送给大家。您可以对照着表单看一下,高危人群更要定期监测血糖喔~~~
糖尿病高危人群
1. 年龄≥40岁。
2. 有糖调节受损史。
3. 超重(BMI≥24千克/平方米)或肥胖(BMI≥28千克/平方米)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 静坐生活方式。
5.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7.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8. 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2.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您以为,我们就送一个表单就结束了?
哈哈哈~~~
当然不止!
老规矩,
我们还为各位粉丝准备了礼物哦~
截止到明天中午12:00,
在本文末留言,
获得点👍前25名的朋友,
将会收到由“东莞疾控”邮寄出的
超级超级大的毛巾礼盒两套!!!
也有人叫它浴巾~~~
本单位职工不参加本次活动。活动解释权归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
亲~~~记得点个👍再走哦~~~
往期精彩回顾
【你问我答】丨第63期 —宫颈癌疫苗(HPV疫苗)的“二价”和“四价”是什么意思?
撰文、美编:逸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