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读书,才是最好的家风

念一 念念沐心 2020-08-22


文|念一   图|网络


这是念一的第162篇原创



前几天看完了《小脚和西服》一书。给我感触最大的,除了张幼仪如凤凰涅槃般的传奇人生,还有她良好的家风。


张幼仪出生在上海宝山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清朝的知县。张幼仪的父亲张润之在家排行老三,后来成为了当地备受尊敬的名医,除了治病救人,最大的家好收藏字画和看书。


张家一共育有八男四女,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张幼仪排行第六。在她七岁那年,由于家族内部的纷争,张润之带着一家老小搬离了老宅,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


尽管生活日趋节据,但张润之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子女的教育。 为了让孩子在进入新式学堂之前,能打下扎实的儒学底子,他还专门聘请了教书先生住在家里,陪孩子们一起读书。


张家的男孩从四岁开始就必须要每天跟着先生读书。据张幼仪回忆,每天晨起时,她父亲都会抽查几个孩子的背书情况,叫其中一人跪在一柱香前背书,直到那柱香烧完为止。


有这种浓厚的读书氛围在,孩子们品性和教养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尽管家里有八个男孩,却向来口碑良好,从未有什么调皮捣蛋或惹人口角的事情发


事实也证明,张润之在教育上的一翻良苦用心后来都得到了很好的回馈。子女们个个奋发自强,自立自尊,几乎有一半以上都成为了知名人士。


老大张嘉保,后来成为了上海棉油厂的老板。


老二张君励,后来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


老四张嘉璈,先后担任过中国银行行长,国民党铁道部部长、交通部部长等要职,被称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


老八张嘉铸,成为了新月派诗人、中国国剧运动发起人之一,后来又致力研究黄豆用途,并成立了“中国蔬菜公司”。


至于张幼仪本人,虽然身为封建大家庭中的女儿,并不在父亲所认同的受教育范围。但因为长期在读书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才让她对知识和自立有了强烈的渴求。


无论是在德国学习幼教,还是后来回国后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这种强大的学习力,都赋予了她得以摆脱不幸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正如她在书中对侄女张邦梅所说:


我们张家人团结一致,紧守着自尊和志气。我们遭遇的不幸使我们坚强,帮助我们成为了今日的我们。明白这点,你就可以明白自己的血脉了。


是读书,让张幼仪一家拥有了自信和自尊,也拥有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家风。


我们一直都在谈论家风,也知道家风至关重要性。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家风?


在我看来,家风从来就与财富的多少或是权势的高低无关。真正好的家风,应该是一种能把学识和教养融入子孙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立身处世根本的家族风气。



在江南,还有个曾被喻为是“两浙第一世家”的名门望族。


除了享誉国际的科技界“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以外,钱穆,钱玄同,钱钟书,钱正英、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永健等许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也都是这个钱氏家族的一员。


钱氏家族里,有个著名的钱氏家训,是由吴越国武肃王钱镠所立。其中关于叮嘱后代读书的言论就有不少: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在钱镠看来,读书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打牢学业与事业的根基。


而在这种崇文倡学的经典家风代代传承下,钱氏会人才辈出的其实也是自然不过的事。


最好的教育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而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来自于一个家族世代践行的学习传统。


钱其琛的儿子钱宁就曾说过:我要感谢我的父亲,他是个爱读书之人,也总是敦促我们要多读书,是他让我们继承了钱家的优良传统。


在钱氏历史上,还有一段关于《夜纺授经图》的佳话,讲述的是清代文化名臣钱陈群的故事。


钱陈群小时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后,母亲陈书秉承家族必要要让子女读书的遗训,日夜纺纱织布,一边辛苦维持生计,一边陪着他篝灯苦读。


钱陈群最终学成及仕。在他的母亲过世后,他写下了许多怀念母亲的诗作,并请海宁画家郑玙绘了一幅《夜纺授经图》,用以纪念幼时母亲辛苦陪读的时光。


这副画后来为乾隆南巡时所见,还获得其题诗一首,得以流传至今。


其实历史上像钱氏一族一样的名门大家有不少,如颜真卿的颜氏家族 ,曾国藩的曾氏家族等。而这些家族也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着爱读书的优良家风。


好的家风,会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读书影响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命运,更是一个家族的命运。



俗语有云: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所有好家风的由来,都离不开好好读书。


前两天,在央视节目上被一个王恒屹的小男孩子给实力圈粉。


只有四岁他有个外号叫“中华小词库”,不仅熟记几千首唐诗,还能准确理解到每个诗词背后的意境。


看节目的时候,我一直对什么样家庭能教育出如此聪明有灵性的孩子充满了好奇。


后来去网上查了资料,才知道他们的教育方式其实也不复杂,就是陪他读书。


在他不到一岁的时候,奶奶就坚持每天读诗给他听。听得多了,起先的时候他会跟着大人念的古诗捧着书一个一个字的去辨识,后来就慢慢地开始自己认字看诗。到两岁的时候,小恒屹就己经养成了独立看书的习惯。


小小年纪,却能做到站在央视的大舞台上,与名家对答如流也不露半点胆怯,那份从容淡定,真是让我心生赞叹。


事实上,读书所能给予的孩子的远不止只是知识,更是身心的陶冶和自信的养成。


认识一朋友A君,是个标准的“书虫”。他的家里有一个很大的落地书柜,珍藏着从他父亲那一辈就保存下来的几千册藏书。


那个房间也是他们一家人的“私人图书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爱躲进里面呆上几个小时,享受与书为伴的幸福感。


最重要的是,在他的影响之下,读小学的女儿也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迷,爱读书的程度丝毫不比他逊色。因为读的书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写起作文来更是得心应手,几乎篇篇都能成为老师口中的范文。


每次讨论到该如何杜绝孩子玩电子产品的话题,经常会有朋友头痛不己。这时,他就会笑着建议:不如你们自己先学着放下手机和电脑,多看书。


A君还告诉我,他最大的目标,是要为孩子树立起一个爱读书的好家风,让阅读能够成为孩子一生的陪伴,而不仅仅只是满足一时之需。


是啊,一个爱读书的家庭,教养出来的孩子必然也会是一个好学之人。


好读书,才能读好书,这个道理看似很浅显,却是决定却一个家庭风气和命运的根本之所在。



“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书架,应该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


这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一句名言,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依然会有许多人在质疑读书的必要性。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这个社会看似有了更多越过读书而获取财富的捷径。


那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法在如今看来,显然己经过时了。


但,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者说,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颜如玉,或是黄金屋吗?我想不是。


说到底,当我们把读书和功利相挂钩的时候,其实就己经失去了读书最本质的意义。学识、眼界、思维这些东西,看似一文不值,却足以把人与人拉开十万八千里。


事实上,如果想了解不同层次的家庭之间,差距有多大,那去看他们对于读书的态度,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对于读书的目的,周国平把它分成了三种:一种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很明显,只有真正的爱书之人,才能体会到最后者的乐趣。也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留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经常也看到很多的父母,自己不爱读书,却总是用种方式逼着孩子要把书读好。其实,这就像在一个没有养分的土壤里栽种花朵,注定很难有所收成。


因为没有什么比一个爱读书的好家风,更能带给孩子学习上的启迪和熏陶。


曾经有钱氏家族研究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钱家人对读书的目的性非常纯洁,他们对读书的热爱,完全是出自于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对世世代代的钱家人而言,读书和学习就像他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让读书变成日复一日的习惯,变成一种自发自觉的传承。这才是你所能留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简介:念一,80后女子,自媒体写作者,现居福州。个人公众号:一直在的念念(ID:nnsg1021)。


近期推荐阅读:

黎明宣布新恋情:对的人,只会出现在最正确的时间里

“我原谅你,是因为我想要与自己和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