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3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我依然相信,绿城大火能燃尽黑暗

2018-01-31 脖子 3号厅检票员工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作者:脖子

音乐:回答-李志

配图:来自网络



写在前面


上个礼拜我刚放假回家,就哭了一场。


起因是我看到绿城火灾进一步案件进展的曝光,原来在火灾发生时,当事人朱小贞曾打过6个报警电话求助,将事件发生的地点,及时情况讲述的非常清楚,可还是没能避免灾难发生,正如局面王志安在图中的话一样:


“第一时间进入火场的消防员,为什么没有搜救呢?”



这背后隐含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不言而喻。


明天就是大火案开庭重审的日子了,我却因此更加绝望了:我们依旧没等到我们希望公开的东西。


依旧只有林爸爸还在奔走叩问:



我开始嚎啕大哭。


2017年太魔幻了,仅仅是最后三个月,也发生了一桩又一桩看似匪夷所思但细想又“合情合理”的事。从绿城火灾到大兴着火,从三色幼儿园到江歌妈妈,2018才过了一个月,封锁嘻哈,女孩性侵怀孕和郑州抽梯都已经陆续上了头条。





我是个极度敏感的人,天性使然和专业必然,让我对很多社会事件都保持着极高的敏感度,每一个事件的发生和后续发展,我都会持续关注,跟朋友讨论,交流看法,但讨论得出的结果往往都是无奈,心碎,绝望。而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日常心态,失眠焦虑都是家常便饭。


其实有点愤青,几个不到20岁的学生,书没读过几本,大学还没毕业,不计算着日后自己的出路,成天瞎操心社会见闻,政府动向,不是杞人忧天是什么?


我也认真想过,自己在意的这些事究竟有没有意义,我所焦虑的这一切到底是因为青春期无处发泄的荷尔蒙,还是因为我太早开始审视所生活的社会。



我家没有孩子在幼儿园,没有人在北京打工,唯一沾边的是我的艺术专业,可我一个学生,也没有敏感作品面临阉割。或许我运气好一辈子也遇不上这些灾难,可我想到这片土地上还有人在受苦,就痛苦的不得了,但又无能为力。


我曾把我的焦虑跟我妈说过,说了来由,倒了苦水,本以为能从她那儿得些安慰,没想到平日温和的母亲听说我是因为这些事焦虑,气的大发雷霆,在电话那头甩给我两个字:矫情


“你有在屏幕这头忧国忧民的功夫,不如抓紧时间把四级给我过了。”





母亲的话让我哑口无言,那感觉像站在干裂的冷风中被人扇了一个响亮清脆的大嘴巴,我跟家长怄气,跟同学辩论,可得到的往往都是冷漠和嘲讽。


上个月一个同校学姐联系我,问我要不要参与“我校校友提议建立校园性骚扰防治机构的公开信”的联合署名,我毫不犹豫的加入并将那条连接转发到朋友圈,期待更多的校友可以加入,可2个小时过去,无人问津。


我其实早预料到是这个结果,平日里朋友圈发张表情包就能招来无数个“哈哈哈哈哈”,可当真的发些自认为重要的东西,就像被全世界屏蔽了似的,谁也看不见。渐渐地我也不再发这些,学会只和思想互通的朋友探讨。可这封联合署名的公开信涉及的是校园,我想着范围这么小,也算是和他们息息相关了吧,便壮着胆子再试一次,可结果还是一样。


我默默删除了分享,就像从来没发过。


在家长眼里我在不务正业胡思乱想,同学们看我神经兮兮格格不入,但我始终不觉得自己错了,我曾指着对面一个和我辩论的人的鼻子大喊:


“你们怎么可以这么麻木!”


他叹了口气:


“你为这些事痛苦有用吗?你就是一个普通人,你什么也改变不了。”




什么都改变不了,难道是麻痹自己不去思考的理由吗?


前阵子看《无问西东》,尽管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算不上优秀,太多问题暴露的过于明显导致我观影过程中几次想离场,但即使这样,看到结尾还是结结实实的哭了一场。它的时代背景太抓人了,你很难不被感动,这是那个特殊时代自身的魅力。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国内最高学府走出来的学子,满身风骨,誓要拯救国家于水火。在我看来,那是理想主义者最好的时代,你的理想,你的抱负,通通可以去做。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吴岭澜在泰戈尔演讲时思索出的:


“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是一件羞耻的事。”



那一瞬间我脑海里闪过的是鲁迅,我第一个想到他。我不敢评价鲁迅,只是他在我的价值观形成体系中太重要了,我们从小在教科书里读他的文章,用“文思革”三个字概括他的身份,赞扬他的弃医从文,崇拜他的批判精神。可到头来,我们从教科书中的鲁迅那里,学到了什么呢?


我们学孔乙己,学风筝,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把那句“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那唯一的光。”挂在微博上感动自己,除此之外,我们好像什么也没做。


或许不单是鲁迅,每个人都学过中国近代史,谭嗣同,梁启超,胡适,李大钊等等,他们变法,他们维新,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康复起来,我们在试卷上洋洋洒洒的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可曾真的将这份思辨带到现实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怀念那个文人风骨的时代,却忘了如今这个满目疮痍的时代。


系统的教育下,我们在语文课本里认识鲁迅,在国旗下演讲《少年中国说》,在历史大题中分析谭嗣同,可这些文人英雄的思想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半分.


我曾以为无论在什么时代,年轻人都应该是热烈的,无畏的,先锋的,是这个时代中最鲜活的代名词。可当我成年后,一只脚踏入社会,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接受了18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原来是一场空谈,每个人还是无一例外的被培养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在这国很多人看来,一文不值。


所以我不明白,在这国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大街小巷挂着真善美的宣传画册,而整个社会却在教唆冷漠教唆麻木,那“中国少年”何时才能自强?




最后用南心老师的话来结尾:


“相较于大部分人而言,生活中的真善美才是可触摸的,值得追求的,有意义的,而远方的苦难,权力的肆虐,都只是新闻数字,没有切肤之痛。提倡价值多元,尊重表达自由,这是在基本人权之上的社会争论,将人群分裂的并非我们内在的良知,而是有些黑暗永不为人所知。”


这社会着实冷漠,所谓三观端正的人所宣扬的不过是伪善,真正追求真善美的人,怎么会不因为黑暗而痛苦呢?鲁迅先生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的。”所以我愿意相信这份痛苦是种“朴素又高贵的同理心”,而我们终究能战胜这份苦难。


“但不要让自己枯竭,河流应当流向远方。”





今晚三号厅检票员:脖子

一个特别不努力的人



也许你想看看往期?


已经没有人以作弊为耻了


微博热搜消失了,但有些话我还是要说


属于90后的空间,叫qq空间。


电影  |  短片  |  生活


 " 透 过 电 影 窥 探 生 活 本 身 的 模 样 "

3号厅检票员工

 ID:jianpiaoyuang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