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姐姐很好,乘风破浪一般

检票小哥,鹅 3号厅检票员工 2020-08-19




名词解释:一般:一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ī bān,是指普通。

写在前面

写在前面


《乘风破浪的姐姐》在昨天中午,毫无预警地开播了。


怎么样?


好看,而且是一种中国综艺史上绝无仅有的好看。


大龄女艺人+跨界+女团,这节目把最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东西,给扔到同一个锅子里给一起炖了,最后却发现居然是意想不到的好吃。



我在看的时候,也特别快乐。


大概是两个感觉,一种是从未有过的猎奇感,全程跟看热闹似的,毕竟一个个都是难伺候的主儿。



另一种我们对年轻女性为主的女团选秀厌倦后,突然换个口味的新鲜劲,这些姐姐都有各自的人格魅力,不断有slay的高光时刻。



然而,问题也就在这。


上面两种感觉,你看完就会发现,好像并不是来自节目的,而是这群姐姐的个人魅力所延伸的。


换句话说,这群姐姐只要是弄一块,不管上什么节目,这些东西其实都能够产生。


那这节目的作用是什么?


仅仅把她们凑一起就好了吗?


《乘风破浪的姐姐》



节目其实有给出上面那个问题的答案,每一期的开场都会有一段男声旁白:


“每个女人,砺砺一生,都在面对,性别与年龄,生活与自己的锤问.....30岁之后,人生的见证者会越来越少,但还可以自我见证, 30岁之后,所有的可能性不断褪去,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我们关心成功,也关心失败,更关心每个人面前的那座大山.....”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这档节目就是一档反标签,反传统的女性综艺,是想要帮大龄女性,撕去社会给予的刻板标签。


这个野心可以有吗?


当然,中国综艺行业最缺的就是这种野心,不止是可以有,更是应该有。


那节目组有去为这个目的努力吗?


也有。


比如节目组的采访提问,设置的都非常精准切题,可以说,正是节目组的访问功课做的好,才能让姐姐们保持金句不断。



还有大量反套路的设定,不修音,全开麦,不彩排,高自由度的上场顺序,给了这些姐姐们足够的性格展现空间。


表演也不快进,不剪辑,不惜一期时长飙到四个小时,也要给每一位姐姐足够的才艺表现时间。



这些都值得夸奖,毕竟敢这么做的节目组,国内还是头一个。


那我为什么还要说它一般呢?


就是因为它的制造思维太超前了,超前到它的内容已经根本跟不上这份超前了。



超前”对应的是应该“探索,要放开了做。


但你其实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节目组还没想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有野心,但力不从心。



让这么多姐姐去选女团,这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综艺定位,但注意这只是个开始。


你们得把这个想象力保持下去,继续在赛制,评价体系,评委的选择,女团定义的多元性这些组成这个节目的要素上,去发挥更大的想象力。


但这个想象力,我目前是看不到的。


节目组依旧还是在用选年轻女团的那一套东西去给这群姐姐们玩。


赛制和那些女团节目有什么区别?


初舞台,主题曲,舞台评价,成团出道,舞台选曲大部分依旧还是韩流女团舞的风格。



除了选手换了一群年纪大的姐姐,就没有任何区别了呀。


有人肯定问,我想看这群姐姐玩传统女团的化学反应,不行吗?


去证明妹妹能做到的,姐姐也可以,不行吗?


但我问大家,这和节目组的初衷还相符吗?


其实,看初舞台的分数排名你就能看出来,30+区间的年轻姐姐,分数普遍高,排在前面。



40往后的姐姐,分数普遍低(宁静当然是个例外,你是评委,你敢给她打低分吗?我跪着喊姐还来不及呢)。


那你这个和打破年龄偏见的初衷就相悖了呀,区别只是本来是20比30+岁,现在是30岁比40,50岁。


最后结论还是年轻的更好。



节目本意是反对大龄标签的,结果不该是落入了另一个年龄标签。



这一点还尤其体现在评委身上。


现在全网的观众都在骂杜华,但这就是杜华一个人的问题吗?



节目的定位本身就是对传统的,偏向男性视角的年轻女团审美宣战。


那这个宣战对象如果要具象到人,是谁呢?


除了组成审美的主流观众以外,当然就是那些练习生经济的缔造者,各大练习生公司的资本老板。


结果,节目把乐华娱乐的老板杜华请了过来当评委。


这等于,你一边宣战,一边把敌人的头儿请过来当评委。



杜华的思维就是传统女团的那一套,所以,她才会在看了姐姐们的表演后说出这番话:


“我真就不敢想象,就是你把这样一帮人组合起来做一个团,好难好难。”


在她的眼中,黄圣依的外形是比较标准的女团人选。



当她看到有韩团出道经验的孟佳、王霏霏等人的表演,才跟节目组发出“你们还是有能出道的人选的嘛”这样的感叹。


但这些言论和标准,其实跟节目组所标榜的出发点格格不入,最后的结果就是节目组不得不在上面标注——仅代表杜华女士个人标准 。



但是你标注也没有用啊,杜华始终是评委,而且是最有话语权的那个。


节目组始终无法避免原本自己反对的那一套标准,反向侵袭到自己的阵地里。


这种反噬,第一期就很明显体现在评委的打分评判上。

 

节目组给出了四个打分逻辑的维度,声乐表现力,舞台表现力,个人特质,成团潜力。

             

除了声乐表现力,可以根据专业知识进行较客观的评价,后面三项打分维度其实都偏向主观层面,它们都基于评委想要打造怎么样的一个年龄30+的女团。



评委想要的是传统的女团,所以,他们对一些个人特色很强的姐姐,都给了不高的分数。


比如,丁当作为一名职业歌手,唱功很稳,高音很强,但却得到一个较低的分数。


对此,评委给出的理由是,“唱的太好,会显得别人太差,放在团里不合适,她更适合个人发展。”



阿朵唱跳都很好,还融入一些民族元素, 但她也跟丁当一样得了低分,评委认为阿朵进团会对她的个人特点造成损失。



评委们在姐姐们表演后给出的建议,最常提及的词语就是“不合适”,“妥协”,以及“改变”。


节目组把这群年龄30+的姐姐们凑在一起选女团,为的不就是反标签吗?


你打着“不定义女团”的口号,说着要以此打破大众对女性,还有女性对自己在性别、年龄、传统母亲身份等的刻板标签,但结果呢?


却又落入了另一个标签里,要求姐姐们改变,要有个传统女团的样子。



可能有人会说,女团就该有女团的样子,都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怎么做得起来一个女团呢?


一个团队当然要究竟平衡,但你不可能以20岁女团标准去当30+女团的平衡基点,它不合适。


姐姐们有经过岁月后的阅历,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如果按照传统女团的标准去要求她们做改变、妥协,只会磨损掉她们的光彩。



就拿19年前的SHE来说吧,她们每个人在团队里都发挥着各自的特点,哪一个不能solo?


但你看她们依旧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还有阿朵在节目中跟评委说的想法,她想做一个带点民族元素,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女团,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部分发挥着各自的特点和光彩。



评委还觉得阿朵说的方法不可行,节目里没有这样的人选,她就立刻点出了好几个感觉适合的姐姐。



看吧,几个姐姐能不能成女团,其实是有着无限可能的。


看的是制作组对这个团的策划和想象力,能否把她们的特色组合成为亮点,而不是让她们去迎合制作组的策划,去做一个标准女团。


否则,姐姐团就很容易成为流水线上整齐划一的产物,缺乏了原本该有的灵魂和独特性。



至少在我个人的意识里,30+之后的姐姐们的魅力,是不需要去做年轻女孩一样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


年轻有年轻的好,客观的身体条件摆在那。


但姐姐有姐姐的魅力,她们自信,独立,成熟,大方,她们可以用任何形容词。


用张雨绮的梗来说,就是依旧有无限可能,不需要被任何人定义;用万茜的话说,那是我的黄金期。



应该去让大家通过比赛来看到这些,才能最终传达出让中国女性都不要恐惧变老这样的最终奥义。


这才是这档节目的正确方向啊。


写在最后


当然,今天批评了那么多,我不是说这节目不值得看,我自己依旧也还是会追下去。


毕竟姐姐们真的太有魅力了,不比赛嗑瓜子唠嗑我都看得下去。


今天的文,我就是希望后面的节目能好好调整,别浪费那么好的创意和配置。


毕竟综艺概念带给观众的新鲜感永远是短暂的,保持口碑的最好方式还是恪守初衷。


音乐/AGA - Wonderful U (Demo)
配图/《乘风破浪的姐姐》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一个预告



6月14日22:00  发布


6月160:00    正式开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